司徒玉儀,劉春暉
(江門市第三人民醫院,廣東 江門)
人文關懷護理是對人性的尊重,它體現了人性最美麗的方面,即寬容。護理工作中“人文主義護理”的核心是“以病人為中心”[1-2]。護理病人是任何護理工作的出發點和目的。其側重于實現病人的自身價值、需要、生命價值、人格和尊嚴。因此,人文主義護理是護理工作和護理文化的基本內容之一。在實際工作中,對于在康復期間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需要有臨床護理工作的特點[3]。以人文科學為基礎,為病人提供細致的護理,創造清潔、安全和舒適的環境,并在護士和病人之間建立良好的關系[4]。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收容入院的精神病患者實施人文關懷護理提升治療依從性、促進預后康復的作用。
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60例精神病患者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為30例;在觀察組3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為男性。最小患者年齡為20歲,最大患者年齡為69歲,患者的中位年齡數:(44.5±2.9)歲。在對照組30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為男性。最小患者年齡為20歲,最大患者年齡為69歲,患者的中位年齡數:(44.5±2.9)歲。2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基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并根據醫生的指示接受常規治療。觀察組提供以下人文關懷護理:
1.2.1 健康咨詢
使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來傳播有關患者精神疾病的專業知識,并通過在這種基礎上的良好溝通來控制患者的個人狀況,如家庭、教育、經驗等。根據醫生的建議,制定一項針對精神疾病的個性化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計劃,向精神疾病提供有關問題的信息,預防并發癥,包括精神病藥物,藥物劑量精神病發育特征,臨床癥狀,藥物的重要性和效果,使患者能夠全面了解自己的情況,以避免盲目焦慮,積極調整對疾病的態度,并與臨床治療和護理合作。
1.2.2 營養咨詢
讓病人知道飲食對改善精神疾病非常重要。鼓勵病人采取健康和穩定的飲食和生活方式,每天吃新鮮蔬菜和水果,以提供易于消化和富含維生素的食品。
1.2.3 生存能力護理
通過分階段觀察和評估,護理人員必須對患有精神疾病的病人的臨床表現、個性特征和精神狀況有詳細的了解。并根據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習慣制定護理計劃,指導患者鍛煉并采用適當的方法。改善病人的生活質量,提高他們的自我護理能力。
1.2.4 心理護理
通過積極有效的溝通,與精神病人建立良好的關系,讓精神病人感受到護理人員的照顧,定期組織關于精神疾病的特別會議,邀請精神病人參加,普及心理學、情感和康復之間的密切關系,使患者能夠形成健康的科學意識,并有意識地調整他們的思想。每月開展病人座談會,時刻了解患者想法;開設健康教育,有針對性對患者進行引導。
1.2.5 人文關懷護理
創造一個溫暖和諧的人文關懷護理環境。基于醫院的整體環境優美的原則,努力創造一個安全、舒適和溫暖的住院環境。每個房間都有一個標準化、人文化的病人活動室。提供視頻、報紙、象棋、撲克等用于病人娛樂。每個房間都有一個衛生間,這對病人來說是安全和便利。室內墻壁裝飾宣傳畫、手工紙制飾品、漫畫等,設置移動書屋,供病人閱讀。
1.2.6 創作人文關懷環境
護理人員必須注意外表,注意服裝穿著和行為舉止,努力給病人提供舒適的環境。調整護士的行為,保持護士的外貌,化淡妝,并提供微笑服務。熱烈歡迎和積極介紹醫院環境、病房設施及各種醫院規則和條例,以幫助病人盡快適應醫院環境,消除緊張、焦慮和恐懼。向訪問醫院的病人家屬提供免費住宿。改變服務理念,開展星級評選活動,選擇星級護士和星級護士,充分調動護士的熱情和創造性,創造一個良好的服務環境,勝過學會如何幫助和創造最佳的服務環境。
1.3.1 對比兩組患者的HAMA評分,分數越高焦慮程度越高。
1.3.2 自制護理依從性調查表,分為4個評分標準:①不依從;②依從;③完全依從。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依從性。依從性=[(依從+完全依從)/總例數]×100%
采用SPSS 19.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和χ2檢驗,計量料采用()和t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HAMA評分均比對照組患者少,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大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HAMA評分比較( )

表1 兩組患者的HAMA評分比較( )
組別(例) HAMA察組(n=30) 21.95±10.95照組(n=30) 31.51±5.24images/BZ_331_1374_399_1380_400.pngimages/BZ_331_1376_399_1402_400.pngt16.706 P 0.000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大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比較(n%,例)
人文護理是目前發展現代護理的不可避免的趨勢。這種全面的護理模式要求在病人護理過程中全面考慮病人的生理、心理、精神和文化因素,以便為病人提供獨特的個人需要。精神病患者需要比普通人更多的幫助、照顧、關懷和理解;精神病患者也需要積極、熱情的護理服務態度;隨著人類護理服務的發展,對精神病患者來說是舒適和免費的治療環境可以大大縮短新入院患者的躁動、不安時間;人文護理不僅可以緩解病人的治療,而且還可以為護士實施平穩護理計劃創造良好條件,并且也可以減少各種事故的隱藏危險。以人為本的護理是護理的核心內容和核心任務。有效的護理可以提高患者適應壓力的能力,并促進患者的康復。
精神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人文關懷護理可以在康復過程中滿足精神分裂患者的身心需要,對提高他們的認知功能和心理素質具有積極意義,充分反映了人文關懷護理。除了基本藥物治療外,還必須輔之以諸如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預等人文健康護理措施,以便病人能夠建立信任,有意識地糾正生活和營養不良的習慣[5]。并逐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和自我照顧能力,以實現促進康復和預防復發的目標。在精神分裂患者康復期間的臨床護理中,全面實施人道主義護理在改善精神健康和治療遵守情況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狀況和生活質量。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HAMA評分均比對照組患者少,觀察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大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精神病院臨床護理工作中引進人文關懷護理,為病人提供熱情、舒適和安全的護理服務,可大大提高患者精神健康水平,對住院治療的效果和在康復期間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的依從性有所提高,有助于促進患者全面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