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
(山西省臨汾市中心醫院,山西 臨汾)
急性重癥胰腺炎發病急、可引發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該疾病的直接病理變化為酶類物質在患者體內活躍程度的異常升高,導致胰腺組織出現自我消化。患者臨床見劇烈腹痛、組織水腫、出血、壞死以及繼發的一系列炎性、感染癥狀[1]。目前各地普遍主張通過手術進行急性重癥胰腺炎應對,因患者病情較為特殊,術后的營養干預也得到普遍重視。分析認為常規營養支持護理的效果不夠理想,患者并發癥多、恢復較慢,給予階段性營養支持護理干預,有助于上述問題應對[2]。我院選取2017年1月ZHI 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重癥胰腺炎手術患者,就上述內容研究如下。
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重癥胰腺炎手術患者中,選取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32例,女28例,年齡35-74歲,平均(52.6±7.4)歲。觀察組:男33例,女27例,年齡34-75歲,平均年齡(52.5±7.6)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患者臨床符合《急性胰腺炎診療指南》(2017)[3]中的疾病診斷標準;患者和家屬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排除標準:患者合并瘢痕體質;患者合并出血性疾病;患者合并心臟、腎臟等主要臟器功能障礙;患者合并消化系統原發性疾病;患者合并精神疾病不可依從療護。
兩組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對照組術后接受常規營養支持,為患者準備含有蛋白質、維生素的流質飲食,借助鼻飼管的方式,直接送達患者胃腸組織,采用少量多次進餐原則,以腸內營養干預為基本方法。持續護理1個月,院外給予跟蹤隨訪。
觀察組患者行階段性營養支持護理干預。將營養支持工作分為三個階段。患者術后4h內,不給予任何飲食。術后早期(1-5d)給予患者以脂肪乳劑、葡萄糖混合物,取腸內營養支持模式,每日4-5次,每次50-250mL。另取可提供氮類成分的氨基酸溶液,開放靜脈通道進行滴注,用量0.1-0.15g/kg,用量為肪乳劑、葡萄糖混合物的1%,所有營養支持物總用量不宜超過2000mL/d。對機體條件不理想的患者,可借助5%濃度葡萄糖溶液進行稀釋。術后6d起,常規給予患者氨基酸和脂肪乳劑,額外提供包括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在內的流質、半流質飲食,如患者腸胃功能恢復態勢仍不理想、機體條件不佳,可延長營養液輸注時間,減少單位時間提供量。術后21d起,在上述營養支持方案的基礎上,給予百普素治療。取100-125g百普素,于50mL凈水混合,混合均勻后,置入500mL凈水,經鼻腸管提供給患者,速率為80-120mL/h。機體條件較差的患者,每d給藥4次,機體條件較理想的患者,每d給藥2次。持續護理1個月,院外給予跟蹤隨訪。
對比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初次下床活動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腸道功能恢復時間以持續腸鳴音和肛門正常排氣為基準[4],護理滿意度以滿意、一般、不滿意三個等級表達,滿意和一般構成總滿意度。
統計學軟件為SPSS 21.0。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初次下床活動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較短,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高,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 1 兩組住院時間、初次下床活動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 )

表 1 兩組住院時間、初次下床活動時間、腸道功能恢復時間( )
住院時間(d)組別 例數(n)初次下床活動(h)腸道功能恢復(d)觀察組 60 (14.6±0.7) (18.2±1.6) (1.9±0.3)對照組 60 (17.9±0.8) (24.3±1.9) (2.4±0.4)t - 8.227 10.096 3.225 P - <0.05 <0.05 <0.05

表 2 兩組護理滿意度

表 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
急性重癥胰腺炎對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脅較大,需給予及時治療,實現病情的快速控制,再以有效護理推動患者康復[5]。從病因角度上看,造成急性重癥胰腺炎的因素較多,包括腸道組織病變、血管病變、外傷、飲食等等,如腸道內存在結石,導致膽汁反流,可引發急性重癥胰腺炎[6]。血管梗阻、高血壓以及靜脈血運不暢,可導致胰酶進入淋巴管,導致炎性變化、累及健康組織,外傷、飲食等因素致病率相對較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患者因同時攝入了大量酒精和蛋白質,也可能導致胰腺泡破裂、胰酶進入腺泡間,導致病變[7]。
針對急性重癥胰腺炎的治療技術較為成熟,但因該疾病手術后影響患者腸道組織功能,需給予高質量營養干預[8]。常規干預模式下,患者可得到蛋白質和維生素,效果尚可,但并發癥發生率達到15%左右,患者恢復時間也較長[9]。行階段性營養支持護理干預,患者恢復時間減少10%-15%,并發癥發生率下降5%以上,且護理滿意度更高[10]。這與我院研究結果相似。進一步分析可發現,常規護理精細化程度不足,使其無法契合患者術后營養需要,這是該模式的主要缺陷[11]。階段性營養支持護理干預將護理工作分為三個階段,以腸內外綜合營養支持的方式為核心思路。第一階段以脂肪溶劑、氨基酸和蛋白質等為主,可滿足患者代謝需求,第二階段增加的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能夠進一步補充患者手術造成的機體擾動,提升營養物質豐富性,加快康復速度。第三階段提供的百普素,則能彌補患者胃腸道功能尚未完全恢復、營養吸收攝入不足的弊端,進一步提升患者的恢復效果。充足的營養物改善了患者機體態勢、優化了免疫力,降低了壓瘡和感染等住院并發癥的發生率,也間接改善了患者對護理工作的認同感。值得注意的是,急性重癥胰腺炎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應加強疾病防治研究,綜合降低其破壞作用[12]。
綜上所述,急性重癥胰腺炎術后患者行階段性營養支持護理干預,可加快患者恢復,也能減少并發癥發生率,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后續工作中應積極結合患者臨床特點,提供有助于術后恢復的飲食,通過階段性營養支持護理干預的方式改善患者預后和恢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