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紅莉,白馨
(長治市人民醫院,山西 長治)
無陪護病房是近年來臨床上提出的一種護理模式,這種護理模式禁止患者帶陪護,患者在住院期間的日常生活以及基礎護理、專科護理都由專門的護理人員負責,讓患者在整個住院期間都享受到優質的護理服務[1]。這次實驗就是為了了解患者對無陪護病房的支持率,具體情況如下。
在我院2016年8月至今收治的耳鼻喉科病人中實施無陪護病房模式,共有2360名患者參與這次實驗,實驗符合國家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2360例患者中有男患者1360例,有女患者1000例,年齡在22歲到68歲之間,平均(48.5±1.3)歲,在實驗中都進行手術治療,術后都會患者實施無陪護病房護理。納入標準[2]:(1)符合該病的臨床診斷標準;(2)自愿參與這次實驗研究且已簽署相關同意書的患者;(3)符合這次實驗要求的患者。排除標準:(1)患有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2)不能夠自主配合實驗研究的患者。
實驗中患者都給予無陪護病房護理,具體為:(1)制定完善的護理制度。包括具體的宣傳教育、探視制度、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提高全體護士的思想高度,讓護理人員自己接受無陪護病房護理,在這次實驗之前,實驗中的護理人員都進行了專業的培養。如探視制度,我院制定的探視制度為家屬兩人以上必須分批次進行探視,而且每天的探視時間為18點到19點,其余時間不得探視。如果患者病情嚴重,不被允許探視時,家屬必須要遵守規定,同時家屬在探視期間必須遵守醫院規章制度,不得大聲喧嘩,不得破損工作財務,不得和其他病人討論病情等等。(2)護理過程中實施小組責任制,具體的小組組成包括組長、責任護士和主管護士,每個不同的崗位人員都進行了專業的培訓,護理人員要了解耳鼻喉科的常見疾病,并對術后護理的注意事項及要點熟練掌握。(3)將病房改造為“家庭化”的病房,護理人員將病房進行適當的改造,讓患者有家的感覺,如在病房中安裝扶手、防滑磚等,同時可以裝飾病房,增加病房的綠色,讓患者的負面情緒得以發泄,如果患者的情緒還不緩解,還可以給患者播放輕音樂或柔和的音樂,減輕患者的壓力。護理人員還要和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交流,建立患者治療的信心,讓患者積極的面對疾病。(4)護理人員要對病房內的溫度、濕度進行調整,保證病房舒適、整潔,讓病房多通風,保證新鮮空氣流通,同時護理人員在注意自身衛生的前提下幫助患者處理日常生活,幫助患者飲食、梳洗、剪指甲等。此外,護理人員還要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對行動不便的患者,協助患者下床活動等。
結果可知,共有1250例患者支持無陪護病房,支持率為52.97%,有1110例患者反對無陪護病房,反對率為47.03%,對反對的患者進行調查可知,反對無陪護病房和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年齡、住院時間、家庭收入、住院次數等有明顯的關系,患者的教育程度越高、年齡越大、住院時間越長、家庭收入越高、住院次數越多,患者的支持率就越高,反對率就越低,見表1和表2。

表1 患者對無陪護病房的支持情況(n/%)

表2 患者對無陪護病房的支持情況(n/%)
這種護理模式讓患者家屬從護理中解脫,同時患者還可以被更好的照顧,但是這種護理模式在臨床上的應用率還較低,還不被廣大醫院和患者所接受[3]。經過研究可知,患者對無陪護病房護理的支持率和患者的年齡、家庭收入、學歷、住院次數、住院天數等都有明顯的關系。
患者年齡過大時,因為老伴身體素質、子女工作繁忙、甚至是喪偶等因素,老年患者在住院期間并不能享受到家屬較好的護理,因此老年患者更希望醫院可以全面負責住院后的日常生活護理,這樣患者即可以享受到高質量的護理,還可以明顯減輕負擔[4]。當患者的受教育程度較高時,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就較強,他們可以較容易接受新型的護理模式,有較強的適應性,無陪護病房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這種護理方法有較高的護理費用,如果患者家庭收入一般,就很難承擔起,所以支持率就差[5]。當患者的住院時間較長或頻率較快時,就會給家屬帶來極大的負擔,家屬就無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家屬就無法對患者進行長期的照顧,所以,當患者的住院天數較長,住院頻率較快時,對無陪護病房護理的支持率就越高[6]。
這次實驗就是對耳鼻喉科術后患者實施無陪護病房,結果可知,共有1250例患者支持無陪護病房,支持率為52.97%,有1110例患者反對無陪護病房,反對率為47.03%,對反對的患者進行調查可知,反對無陪護病房和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年齡、住院時間、家庭收入、住院次數等有明顯的關系,患者的教育程度越高、年齡越大、住院時間越長、家庭收入越高、住院次數越多,患者的支持率就越高,反對率就越低。所以要對患者進行宣教,讓患者正確認識無陪護病房護理,從而提高患者對臨床上治療的滿意率。具體做法是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就要對患者介紹無陪護病房護理,將無陪護病房護理的具體護理模式、餐飲供應模式向患者講解清楚,將患者心中的顧慮清除,同時護理人員還要對家屬進行解釋,讓患者和家屬都了解禁止留陪侍人員并不是禁止患者探視病人,而是讓家屬在規定的時間里探視,減輕家屬的負擔,最重要是可以讓患者得到更高質量的照顧[7-8]。
綜上所述,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對耳鼻喉科術后患者實施無陪護病房的支持率并不高,這是因為這種新型的護理模式還不被大眾所接受,家屬因為擔心患者病情,更想親自照顧患者,此外,因為這種無陪護病房護理需要大量的護理人員,所以價格較貴,多數普通家庭的患者并不能接受,這會明顯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給患者帶來更大的傷害。但是無陪護病房的優勢更加明顯,這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對患者病情的好轉有明顯的幫助,可以明顯加快患者疾病的康復,因此,在臨床上還是應該大力的推薦這種無陪護病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