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燕
(自貢市第三人民醫院,四川 自貢)
喉癌是臨床高發耳鼻喉科惡性腫瘤病癥,近年來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主要采用喉切除術治療患者,術后患者常存在發音困難、呼吸功能變化、嗆咳等問題,影響正常生活。臨床中為了促進患者術后康復,有必要加強患者臨床護理干預,促進患者術后發音功能恢復。為了探討更加科學的護理方案,本文就自我效能聯合自我護理對喉癌術后患者術后喉功能重建的影響進行了探索。
選取醫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喉癌術后患者68例。納入標準:①病理檢查證實為喉癌;②遵醫囑行手術治療;③患者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腫瘤;②手術禁忌癥;③存活時間<3個月;④嚴重器質性功能障礙。采用紅藍雙色球法將其分為兩組,每組34例。觀察組男21例,女13例,年齡43~82歲;平均(62.41±2.69)歲。對照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41~81歲,平均(62.83±2.73)歲。上述數據保持同質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包括用藥指導、心理護理、發放健康知識手冊、心理疏導、飲食指導等內容。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采用自我效能聯合自我護理:(1)自我效能干預:①按照既往臨床經驗,結合患者實際需求,制定健康知識宣教、營養知識指導、管路護理、發音功能訓練等方面的宣教計劃,確認階段護理目標,在護理過程中對患者的配合表示鼓勵和贊賞;對于未完成階段目標的病例,應主動與患者交流,分析未達成目標的原因,促使患者完成任務。②組織術后生存時間>10年的預后良好病例,以自身的成功經驗為患者講解抗癌知識,分析抗癌經驗,增強患者治療信心。③患者入院后護士應主動與患者溝通和交流,用積極、肯定的語言予以患者所需的鼓勵,糾正患者日常護理中的不足之處。④主動與患者構建和諧護患關系,耐心答疑解惑,為患者列舉預后成功恢復病例,減輕患者緊張、恐懼等負性情緒,積極爭取家屬支持,使患者得到家屬和醫護人員精神方面的支持。(2)自我護理:①術后患者受麻醉影響,意識尚未完全清醒,缺乏自護能力,護士應仔細清潔、消毒創口局部,保證切口處干燥、整潔,維持管路通暢。嚴密監測患者體征指標變化情況,防控感染、出血等不良事件。結合患者實際病況,予以營養支持,確保患者營養供給充足。②待患者術后自護能力處于恢復階段時,應結合患者喜好,合理搭配膳食。指導患者運用管路護理知識,與護士一同展開氣管套管護理,必要時可實施吸痰操作。③根據患者各階段恢復情況,予以相應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及時消毒、換管,引導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出院時為患者及其家屬說明電話服務熱線,添加微信,在微信平臺上不定時發放自我護理技巧、注意事項等健康知識內容,出院后定時回訪,掌握患者恢復情況,為患者答疑解惑。
(1)術后1個月評價患者的發音功能:①優:患者發音清晰、連續,或微微嘶啞,自覺滿意,并未對生活產生影響;②良:患者存在明顯嘶啞癥狀,發音清晰,自覺尚滿意,對生活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③差:患者說話費力,斷斷續續,發音聲音嘶啞,自覺不滿意,對日常生活產生了較大影響,優良率=(①+②)/34×100%[2]。(2)護理前和護理后1個月參照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評價患者的自護能力,評價項目包含自我概念(8條)、自我護理技能(12條)、自護責任感(6條)、健康知識水平(17條),五級評分法評價(0~4分),滿分172分,得分與自護理能力呈正相關練習[3]。(3)參照生活質量量表[4]評價護理前和護理后1個月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項目包括認知(2題 )、情緒(4題 )、軀體 (5題)、角色 (2題)、社會 (2題)功能和生活總質量(2題),前五項為反向評分,使用4級評分法評價(1~4分),生活總質量評分為正向評分(1~7分),得分轉化成百分制,得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4]。
將參與研究的喉癌術后患者(n=68)的數據錄入至SPSS 23.0,以t檢驗生活質量評分、自護能力評分等定量資料(),以χ2檢驗發音功能優良率、性別等名義變量資料(%、n),P小于 0.05,表明有差異。
觀察組發音功能優良率高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發音功能對比[n(%)]
護理前,組間自護能力評分對比無顯著差異,護理后,觀察組自護能力評分高于對照組,詳見表2。
表2 自護能力評分對比( ,分)

表2 自護能力評分對比( ,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 t P觀察組 34 94.27±11.29 127.46±10.51 12.547 0.000對照組 34 94.38±11.47 112.53±10.74 6.735 0.000 t 0.040 5.793 P 0.484 0.000
護理前,組間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改善效果高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分)

表3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 t P觀察組 34 58.63±9.38 81.36±11.41 8.973 0.000對照組 34 59.84±9.75 69.74±10.52 4.025 0.000 t 0.521 4.366 P 0.302 0.000
臨床中吸氧、飲酒、空氣污染等均會誘發喉癌,手術是當前治療喉癌的常用方法,但患者術后發音功能會受到影響,影響患者生活獨立性。楊曉英[5]對128例手術治療的喉癌患者研究后發現,采用自我效能聯合自我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自護能力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值得推廣。本文中護理后觀察組自護能力評分、生活質量評分增幅高于對照組,提示觀察組生活質量、自護能力改善效果更加理想。分析后可知,采用自我效能聯合自我護理能夠根據既往成功經驗,結合患者實際需求,制定更加全面、細致的健康教育計劃,在護理過程中對于患者的配合予以贊賞,使患者體味到成功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病情評估、體征監測等環節中,促使患者主動配合治療,提高自護能力,進而改善生活質量。
王麗丹等[6]對90例手術治療的喉癌病例研究后發現,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展開自我效能聯合自我護理的發音功能優良率達到了95.56%,為患者術后喉功能重建創造了有利條件。本文中觀察組發音功能優良率(χ2=5.314,P=0.021)高于對照組,表明觀察組術后喉功能重建效果更佳。分析后發現,通過自我效能聯合自我護理能夠將患者所需掌握的各項康復護理技能按照不同階段劃分成多個小目標,以便患者熟練掌握各項護理技巧,同時積極爭取家屬支持,介紹預后良好案例,邀請成功康復病例介紹恢復經驗,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從而取得滿意的預后效果[7-10]。
綜上所述,給予喉癌術后患者自我效能聯合自我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發音功能,增強患者自護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臨床應用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