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又予,郭華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重慶)
實習期是護生由學校理論學習轉為臨床實踐學習的重要階段,既鞏固護生的理論知識,也鍛煉的護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反應能力,是理論與實踐相融合的重要階段。消毒供應室是醫院所有無菌物品的供應中心,也是控制醫院內部感染,保障醫院整體醫療質量和安全的重要科室。它是臨床的一線保障,專門為各臨床科室提供規格齊全、充足完好、品質優良的無菌醫療器材和物品[1]。消毒供應中心作為醫院臨床工作的后勤保障和醫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門,其供應室特殊的工作環境和不同于臨床的工作內容,在護生的實習期間起著重要的作用,讓護生知道醫院感染控制在整個醫院的重要性;隨著消毒供應中心的不斷發展,《基礎護理學》上對消毒供應中心的專科識介紹少,更新慢,護生在校的理論方面缺乏對消毒供應中心專科知識的攝入;使得護生對消毒供應中心的印象陌生,也有可能根本不知道有這樣一個科室。如何在短時間使得護生對了解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的重要性,掌握我科的專科知識,提高我科的教學質量,是我科一直思考研究的問題。現將在消毒供應中心帶教中的分階段教學法的運用介紹如下。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綜合性的教學醫院,既承擔著醫療工作也承擔著教學任務;選取2017年7月至2018年3月在我科實習的99名護生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實驗組有五個實習小組共48人,其中男4人,女44人;對照組有五個實習小組共51人,其中男5人,女46人。
1.2.1 制定教學目標和計劃
讓護生實習有目標有計劃有重點,讓護生盡快熟悉模式的環境。對照組采用我科原有的傳統教學法,入科由帶教老師統一進行入科教育,根據實習大綱進行帶教內容培訓,然后介紹各區域工作內容、職責,工作中的注意事項,安排每個區域的組長負責日常工作找那個的帶教,最后由總帶教老師進行出科的考核。實驗組由帶教老師進行統一、全程帶教,教學目標:整個消毒供應中心實習分為3期,第一周為初期(熟悉期),第二、三周為中期(掌握期),第四周為后期(鞏固期)。第一周,是護生進入消毒供應中心的初期,首先要了解消毒供應中心的工作環境、工作職責和工作內容,主要在去污區進行學習,建立嚴格的職業防護制度,熟悉去污區各項清洗、干燥設備的使用原理及方法,消毒供應中心工作區域劃分的原則;各種防護用品,強化護生在日常工作中的職業防護和標準預防,護生在去污區學習的重點是特殊感染復用診療器械、器具的回收方法,清洗方法的選擇,如何保證清洗質量,掌握各類器械清洗的重點及難度,精密器械的清洗及保護;動力工具的清洗;第二周,護生基本熟悉消毒供應中心環境及工作內容和職責后,護生輪轉至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熟悉消毒供應中心常用的包裝方法及包裝材料;熟悉各類診療、手術器械的名稱、清洗質量檢查要點、配置原理及包裝方法;常用手術布類的配置及包裝;臨床科室自備手術包的配置及檢查包裝;臨床代消毒物品的檢查及包裝;加強手衛生在工作中的運用;第三周,帶教老師組織護生在檢查包裝區主要學習各類腔鏡器械的檢查、保養、包裝及滅菌,了解消毒供應中心常用滅菌方法及原理;如何選擇滅菌方法;滅菌物品對的裝載要求;滅菌監測的方法;第四周,帶教老師帶領護生實習無菌區,針對無菌物品存放的環境;無菌物品的下載;無菌物品滅菌有效性的檢查判斷;組織護生對常見問題進行分析,濕包發生的原因、誤區及解決方法;影響無菌物品有效性的因素。根據護生實習計劃,制定每周的專科知識講座,講課時間安排在每周的周一,先進行專科可知識的講座,讓護生先熟悉理論知識,在進行實踐操作,第一周講課內容為消毒供應中心職業防護,第二周為清洗的重要性及清洗質量的檢測;第三周為各種滅菌技術原理;第四周為無菌物品發放:教學難點與重點:重點:職業防護、醫院感染,復用器械的回收、檢查及包裝;無菌物品效果檢查;難點:常用器械包的配置及器械名稱、用途;各種滅菌方法的原理及區別。
1.2.2 帶教老師的選擇
帶教老師需固定,熟悉帶教計劃,自身專業知識扎實,有耐心、細心、具有親和力,工作謹慎、細致,溝通能力強,有帶教經驗。
1.2.3 教學方法
根據帶教教學目標和計劃,對照組由帶教老師按工作區域安排區域組長對護生進行帶教,最后由總帶教老師負責護生出科考評;實驗組護生實習期間由帶教老師全程帶教,帶領護生進行每個區域的學習,師生之間接觸的時間更多,老師對于每個護生學習的情況也更為了解,了解護生學習的進度,對知識的接受度,護生在實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馬上與老師進行交流,反饋更及時,老師做到放手不放眼,鼓勵護生親自操作,每個操作帶教老師都親自示范,每個護生都可以動手操作;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工作中解決。
1.2.4 評價方法
評價方法主要由3部分組成,操作考核、操作考核以及滿意度調查。(1)操作考試選擇一個常用器械包的包裝,主要考核護生是否掌握基本器械的功能檢查;(2)綜合素質及滿意度考評。主要是帶教老師根據護生實習期間的積極性、學習主動性,完成各項操作的次數、團隊合作能力等進行考評;(3)理論考核主要進行消毒供應中心基礎的專科知識進行筆試,考核范圍內容均在每次的專科知識小講座中和帶教老師在帶教中給護生普及的專科知識。
兩組出科成績及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實習生出科成績及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并且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生出科成績及滿意度比較
隨著醫學科學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醫院的診療技術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大量的介入性診療、微創手術、移植或置換等診療技術被普遍應用,在提高醫療水平的同時也增加了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風險,使得消毒供應中心成為了感控的重要科室;消毒供應中心專業知識也在不斷更新,在新形勢下,我們不僅要掌握全面系統的消毒滅菌知識、熟練的操作技能,更要臨床了解消毒供應中心,讓護生了解消毒供應中心在醫院的重要性,為消毒供應中心培養人才。而護生在沒有來消毒供應中心前對我科幾乎是陌生的,所以護生在短時間內很難了解和掌握消毒供應中心的專科知識和操作技能。此外,傳統的供應室帶教法使得護生與帶教老師溝通少 ,把護生分配到每個區域工作中,帶教老師無法及時了解護生在具體學習中的情況, 忽視了護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 從而影響到學生的積極性和實習效果[2]。傳統的教學法對于本就不了解消供應室知識的護生而言,陌生的知識接收起來難度變大,學習興趣變低,有可能只是但單純的重復老師所教的動作,沒有去理解為什么需要這么做,區域的組長要兼顧日常繁忙的工作還要帶教,在帶教的時候可能不能顧及到所有的護生。而分階段教學將供應室的實習工作進行了合理化的分配 ,使每一階段的工作目標明確[3]。對帶教老師的能力、專業知識水平要求更高,不僅要不斷進行新技術新知識的學習,還要把專業化的知識轉化成簡單化、生動化的知識點,把工作中的操作與理論知識關聯起來,易于護生接受,多與護生溝通、交流,激發護生學習的主動性,讓護生對消毒供應中心知識產生興趣。帶教老師以自身的個人素質和修養引導護生,保持嚴謹的工作態度,因為我們的工作性質和工作態度掌握著病人的安全;不僅提高就護生的綜合素質,也提高我科的帶教質量,讓護生更加了解消毒供應中心,該方法適合在消毒供應中心帶教中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