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九年級是化學基礎教育的啟蒙階段,聯系生活實際是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方式。生活中有很多與石灰石有關的素材,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素材,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和學習活動,并運用希沃白板5輔助教學,開展日常學習評價,實現“教·學·評”一體化。
關鍵詞:九年級化學;聯系生活實際;石灰石;希沃白板5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20)32-0036-02
引 言
本課內容為滬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第七章第三節“幾種重要的鹽”。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的部分性質和用途,學生在前面已學過,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應注重新知與舊知在日常生活中的聯系。生活中有很多與石灰石有關的素材,如珊瑚、溶洞、珍珠等,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素材,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采用實驗探究、交流討論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進而實現“教·學·評”一體化[1]。
一、教學目標
了解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的主要性質及它們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掌握碳酸鹽的檢驗方法;知道碳酸鈣、氧化鈣和氫氧化鈣之間相互轉化的關系;通過學習,形成“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一觀念;培養學生相互合作、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和正直向上的品質。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掌握鑒別礦石是否含有碳酸鹽的方法;知道碳酸鈣、氧化鈣和氫氧化鈣之間相互轉化的關系。
難點:掌握CO32-的檢驗方法,知道碳酸鈣、氧化鈣和氫氧化鈣之間相互轉化的關系。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展示我國明代詩人于謙所作的《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之后提問:“同學們是不是很好奇化學課怎么學起古詩來了,這是因為這首古詩隱藏著幾個化學知識,希望大家學完本節新課后能進行解答。下面先請大家說說這首古詩中提到了哪種重要的礦產資源?”
設計意圖:由古詩聯系化學知識,讓學生感到很新奇,以激發他們學習石灰石相關知識的欲望。
2.回顧舊知,感受碳酸鈣的用途及存在
師:人們開采的石灰石有什么用途呢?
生:煉鐵、作建筑材料……
教師展示圖片,并補充石灰石的用途:制玻璃、制水泥、生產生石灰等。
師:我們都知道物質的用途是由物質的性質決定的,石灰石的這些用途與它的性質有著密切關系,那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生:是碳酸鈣。
師:在自然界中還有富含碳酸鈣的物質嗎?
生:大理石、水垢……
教師展示圖片,包括貝殼、 珍珠、雞蛋殼、鐘乳石等。
設計意圖:利用圖片讓學生感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
3.探究碳酸鈣的檢驗方法
師:我們如何知道這些物質富含碳酸鈣?能否用實驗方法進行驗證?
生:取樣于試管中,倒入適量稀鹽酸,若觀察到有氣泡冒出即證明該樣品富含碳酸鈣。
師:同學們都贊成該方案嗎?
生:能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泡的還可能是活潑金屬,要證明是碳酸鈣還得把生成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進行檢驗。
學生分組實驗,檢驗碳酸鈣的存在,教師利用課件展示裝置圖(見圖1)及實驗內容(見表1)。由于每組給的樣品不同,所以每組只需做一個實驗。
4.探究碳酸鹽的檢驗方法
師:與鹽酸反應生成CO2的物質一定含有CaCO3嗎?請同學們利用剛才的裝置進行實驗。
學生分組進行實驗,實驗內容見表2,每組只做一個實驗。
5.探究石灰石、生石灰和熟石灰之間的相互轉化
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圓明園圖片,之后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師:同學們知道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嗎?為什么堅硬的漢白玉經大火焚燒后就“粉身碎骨”了呢?這說明碳酸鈣具有怎樣的化學性質?
設計意圖:通過火燒圓明園的實例,讓學生貼近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演示實驗:高溫煅燒石灰石,所用火源為噴火槍。
步驟:(1)敲打一塊石灰石,學生觀察到石灰石不易被敲碎。(2)用噴火槍火焰灼燒一小片石灰石,冷卻后輕輕敲打,學生觀察到石灰石碎了。(3)將灼燒后的石灰石放入盛水的燒杯①中,學生觀察到灼燒后的石灰石酥裂;將另一塊沒有燒過的石灰石放入盛水的燒杯②中對比,學生觀察到無明顯現象。(4)取燒杯①中上層澄清液體于兩支試管中,向一支試管中吹氣,另一支試管和燒杯②中滴加酚酞試液,學生觀察到一支試管中液體變渾濁,另一支試管中液體變紅色,燒杯②中液體為無色。
師生共同分析:變紅色說明液體呈堿性,變混濁說明液體是氫氧化鈣溶液,而且氫氧化鈣應該是高溫反應后放入水中才生成的。
師:氫氧化鈣是如何生成的呢?請同學們閱讀書本內容尋找答案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學生板演:CaCO3=CaO + CO2↑
CaO + H2O =Ca(OH)2
師:氧化鈣、氫氧化鈣的俗稱是什么?用途有哪些?
生:氧化鈣俗稱生石灰,用作干燥劑、自熱食品中的制熱劑等。氫氧化鈣俗稱熟石灰、消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配制波爾多液,作建筑材料等。
師:生成的氫氧化鈣能進一步轉化為碳酸鈣嗎?如何轉化?
設計意圖:用問答方式回顧舊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6.歸納小結, 拓展提升
教師再次展示《石灰吟》,請學生解答這首詩隱含的化學知識。
生:第一句是物理變化,說明石灰石堅硬,開采起來很不容易。第二句指CaCO3CaO + CO2↑。第三句指CaO + H2O = Ca(OH)2。 第四句指Ca(OH)2 + CO2 =CaCO3↓+ H2O。
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像這首詩所寫的一樣不甘于平凡,不畏困苦,清白做人。
設計意圖:利用《石灰吟》使文理自然融合,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這首詩體現了“鈣三角”關系,其實我們已經接觸過物質間的三角轉化,如“碳三角”“氧三角”“銅三角”等,請學生說出轉化條件或物質。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物質的三角轉化關系讓學生建立“物質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這一觀念。
師生利用希沃白板5思維導圖總結本節課內容。
7.游戲增趣,鞏固知識
師:本節課內容同學們都掌握了嗎?下面我們就來檢測一下。(利用希沃白板5課堂活動中的判斷對錯功能進行檢測,設計的題目見表3)
結 語
經教學證明,本節教學活動中教材處理是得當的,師生活動是豐富的,教學進程是流暢的,目標達成是有效的,而且用噴火槍代替酒精噴燈大大縮短了實驗時間。不足之處是游戲環節只能出一些簡單的判斷題,對教學重點知識的拓展還有所欠缺,針對這一點,筆者的彌補方法是通過課后習題拓展和延伸相關知識。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沈麗芳(1980.11—),女,江蘇蘇州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課堂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