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臣

立達融醫創始人兼CEO 許鈞杰如何解決一線醫護人員的根本痛點,如何通過創新提高醫生工作效率,是我一直思考的事情
“專科科室醫生的日常工作被大量非臨床事項占據,導致他們投入臨床、科研、進修學習的時間僅占工作時間的一半左右。”有過多年臨床經驗的立達融醫創始人兼CEO許鈞杰表示。
許鈞杰于2003年遠赴海外學習生物力學專業,隨后參加醫療領域多項科研項目。2010年,許鈞杰回國繼續在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學習深造?!叭绾谓鉀Q一線醫護人員的根本痛點,如何通過創新提高醫生工作效率,是我一直思考的事情?!痹S鈞杰表示。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許鈞杰嘗試運用“AI+互聯網+應用平臺”的方式,提升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率,推動臨床救治和服務水平。
2015年,許鈞杰正式創立“立達融醫”。
立達融醫專注于心內科與婦產科全臨床路徑數據集成與數據服務,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幫助醫生實現“繁雜工作一步到位”的目標,將醫生從日常瑣碎、冗雜的臨床工作中解放出來,提升醫療數據的使用效率,促進國內心內科與婦產科在科室建設、患者服務以及醫學研究等方面的發展,推動國內醫療與國際醫療水平精準接軌。
目前,公司業務覆蓋智能系統、數據服務、術后隨訪管理以及產業生態服務等多個板塊。
2016年,國務院將醫療大數據納入國家大數據戰略布局,其中醫療數據中臨床數據最為關鍵,數據維度涉及廣、質量要求高。但問題是,海量的數據資源不能被高效“用起來”。
一方面,由于現有數據收集、存儲、集合以及管理不規范,導致數據完整性得不到保證;另一方面,跨科室、跨醫院之間的數據標準不統一,存在“信息孤島”。
為了打破現狀,立達融醫在兩個技術層面進行改善。
其一,在數據集成層面,依據患者就醫程序——篩查、診斷、入院、術前、手術、術后到隨訪,分別研發不同階段的智能管理操作系統。
例如手術報告系統、臨床診療隨訪記錄系統、術后患者管理系統以及單/多中心協作平臺等,覆蓋患者從入院到出院以及院外期間全周期醫療數據,同時基于標準化的后臺數據系統實現互通互聯。
其二,在數據處理層面,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的采集與管理等,依據國際標準數據庫架構搭建,設計專業醫療信息化字典,按照科研、診斷、治療及管理等臨床路徑,實現立達融醫??谱值鋷炫c臨床路徑的規范對應,實現國內醫療數據與國際醫療數據標準無縫對接。
結構化數據庫嚴格遵循醫療邏輯進行數據清洗,患者個人信息加密存儲,醫療數據全過程加密傳輸,設置院內未授權終端訪問,全方位保障數據安全。
鑒于自身團隊在臨床醫療的多年從醫經驗與數次創業經驗,立達融醫重點從患者基數較大的單科室如心內科、婦產科垂直切入,通過臨床服務創造更多社會價值。
“心內科、婦產科患者基數較大,臨床診療路徑復雜、專業性要求高且可規范程度高,更方便后續數據訓練,服務快速落地?!痹S鈞杰對創業邦表示。
與市面上大部分做數據收集、清洗等單一環節的“醫療數據平臺”公司不同,立達融醫以臨床場景的數據集成為基礎,并完成后續的數據分析、后端數據處理,從而走向前端應用,提供多場景應用服務。
目前,立達融醫已擁有自我造血能力。從用戶來看,立達融醫不僅僅服務于公立三甲醫院,也為醫療生態產業提供數據應用服務。
前不久,國內首部對經陰道腹腔鏡手術臨床的專述《經陰道腹腔鏡手術的探索與實踐》一書面世,該書的匯編正是基于立達融醫參與搭建的全國婦科單孔腹腔鏡智能數據平臺,長期積累大量相關臨床數據后分析應用的研究產出。
立達融醫現有核心成員近百人,其中國內頂級醫學專家顧問占40余人,團隊成員均來自臨床醫學、通信、計算機、金融、機械工程科學等領域,擁有多年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領域實戰經驗,同時在垂直領域和跨行業層面具備一定資源積累。
在融資層面,立達融醫已于2018年獲得來自元璟資本的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2019年完成了數千萬元A輪融資,2020年獲得SIG(海納亞洲投資基金)領投的數千萬元A2輪融資,此次融資的重點將投入國內市場的深度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