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健

翌飛銳特創始人 史鳴飛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但是一旦風停了,誰摔得最慘?
“您覺得自己是一位運氣型選手嗎?”
“我覺得運氣或者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翌飛銳特創始人史鳴飛笑著答道。
翌飛銳特的名字其實是“e-Freight”的音譯。史鳴飛回憶道:“翌飛銳特的命名其實很取巧,我當時有幸到日內瓦參加國際航協會議,e-Freight(電子貨運)的概念首次被提出,我聽到這個概念認為在當前市場有很大的落地機會,于是直接用‘翌飛銳特作為名字創立了公司。”
翌飛銳特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跨境航空物流信息服務提供商,主要提供跨境航空物流電子化平臺和電子貨運解決方案,為用戶提供關務信息交換服務、跨境電商物流應用服務、物流可視化跟蹤服務、移動物流信息服務等。
電子貨運的概念其實很簡單,即在航空物流的各個環節中搭建一個統一的電子貨運平臺,讓物流過程中的各個組成單位通過這一平臺實現電子無紙化貨運,提升航空運輸效率。
雖然聽起來很簡單,但用史鳴飛的話來說,這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
與企業數字化服務不同,航空物流所牽涉到的環節更復雜,對接情況更難確定,很少有航空、物流或是貨運公司愿意去做。
史鳴飛開始反思: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但是一旦風停了,誰摔得最慘?
企業數字化,更多的是部門與部門之間的對接,或者上層與下層的調配指揮,而電子貨運的整個業務流程是聚集的網狀結構。
從進口海關、出口海關、承運人、機場貨棧,到貨代與收貨人、寄貨人,所屬行業不同,業務內容也不同。想要在這種長鏈條環境中做一個平臺,實際上就是在做一個生態。
在今天,“打造業務生態”的口號喊得到處都是,但在八年前,打造一個涵蓋政府、企業、個體戶甚至境外業務的航空貨運生態環境,對任何航空相關公司來說都是很難實現的。
“不是不會做,而是沒法做。”史鳴飛說道。
“假設A、B兩家公司負責航空物流中的同一板塊業務,A開發了一個完整的生態鏈條平臺,那么B是用還是不用?若B也開始自研平臺,那上下游企業C若想同時對接A、B兩家公司,就需要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的操作平臺。但如果A、B之外還有D、E、F呢?除此之外,航空貨運也涉及與海關平臺的對接,端口最后又該由誰來統一呢?”
“自掃門前雪”是當時航空物流行業的一個真實寫照。想要打破這種傳統的業務模式,就必須從外部發力。史鳴飛創立的翌飛銳特就是來自外部的這股勁。
翌飛銳特的產品分為翌飛鏈、翌飛云與有艙網三個業務板塊,分別提供航空貨運產業數字化鏈條服務、中小貨運企業數字化SaaS服務以及智能化航空信息服務。
“翌飛鏈”將航空社區平臺、電子教育平臺、移動服務平臺以及關務信息平臺連接到一起,形成一個以翌飛鏈為核心的數據交換網絡,實現全程無紙化操作,支持貨物信息一站式錄入、多點式發送,符合航空物流一點到多的業務特點。相較于傳統紙質申報單的填寫,大幅提升了業務操作效率。
“翌飛云”則是針對中小貨運企業的數字化SaaS服務,幫助中小物流企業快速接入航空公司的數字化運營模式。一方面幫助物流企業搭建數字化平臺,提升運維決策效率,另一方面也在外部接口上適配翌飛鏈,組成航空物流全棧式服務生態,打通航空物流信息化的最后一步。
在此基礎上,翌飛銳特又推出了“有艙網”電子交易平臺。這是一個航空貨運界的攜程,物流公司可以通過有艙網在線訂艙,優化航空物流中的訂艙環節,且價格透明。此前物流公司訂艙仍需當面交易,甚至打十幾個電話,過程十分煩瑣。
憑借這三款核心產品,翌飛銳特在行業中占有率已達到35%,2019年收入達到1.3億人民幣。
翌飛銳特在成立之初,以互聯網精神免費提供產品給客戶使用。
據史鳴飛介紹,最開始推出產品的時候,海關應上級要求采用無紙化辦公,所有報關流程都要進行電子化操作,但很多物流貨運企業仍采用傳統的紙質材料報關。因此,翌飛銳特適應當時的市場環境給客戶免費使用,迅速圈粉了第一批種子用戶。
隨著翌飛銳特產品的落地,資本迅速發現這個項目在市場中的可行性。2014年,翌飛銳特獲得了開物投資、漢能創投的A輪投資。
隨后,用史鳴飛的話來說,獲得融資后自己開始有些“飄了”。公司團隊從最開始的10個人迅速擴展到50人,海運事業部、陸運事業部、移動端開發一個沒落,都被寫進了史鳴飛當時的“宏圖”之中。
但快速膨脹的背后卻是巨大的泡沫,免費模式除了好的口碑,什么都沒有留下,迅速拓展的事業部也讓企業顯得“又腫又胖”。
2015年7月,在史鳴飛生日當天,翌飛銳特迎來了“至暗時刻”——賬面只剩3000元。
于是,從2015年下半年,史鳴飛開始精簡人員至10人規模,將所有業務集中到航空物流運輸平臺的建設,同時將原本單一的產品迭代升級,并轉為付費模式,確保企業能夠通過產品創造穩定營收。
“最開始從免費轉向付費時,其實是比較擔心,萬一客戶全部棄用產品了怎么辦?”史鳴飛回憶道。但事實上并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大部分客戶都對其服務和產品都表示認同,也認為收取部分費用這件事是合情且合理的。
經歷了這段轉危為安的經歷后,史鳴飛意識到了現金流的重要性。
“企業能夠運行,首先一定要現金流穩定,要有自己‘造血的能力,純靠資本輸血必定走不長遠。因此在今后的融資機構選擇上,比起單純的財務投資人,我更傾向能夠提供資源的戰略投資人。”史鳴飛對創業邦表示。
2018年,翌飛銳特完成了由招商局創投投資的B輪融資。2020年下半年,翌飛銳特將開啟新一輪融資以用于市場拓展和技術研發。
時至今日,翌飛銳特已經到了100人左右的團隊規模。
“100人是一個不大不小的規模,進可攻退可守,既靈活也抗壓,因此公司將在一定時間內保持在這個規模。”史鳴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