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三毛游創始人兼CEO 丁健雄利用三毛游平臺的流量與運營優勢,為用戶打造更好的知識獲取模式路徑
在一次國外自駕游旅行中,因為對當地文化知識的欠缺,丁健雄未能在孩子心中樹立起一個“無所不知”的父親形象,這是一件很有挫敗感的事情。
“我們去北京故宮游玩的時候不是有講解器嗎?為什么這邊沒有?”看似是孩子的無心發問,卻讓丁健雄意識到,或許其他人也有這個需求。
隨著人們對旅行需求的升級,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滿足于“大鍋飯”式的跟團游,而是選擇無拘無束真正放松的高品質“自由行”。
“很多地方你一生可能只去一次,不要給自己留下遺憾,高品質旅行怎么可能是走馬觀花?”對丁健雄來說,讓文化成為旅行的主角,是打造“三毛游”這款非強工具屬性App的初衷。
廣州三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專注提供旅行+文化知識內容服務的互聯網公司,旗下主要產品“三毛游”是公司研發的一款全球旅行文化內容知識服務App。
目前,三毛游已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及地區、10000+景區/博物館的智慧導覽,A p p 注冊用戶量超過2000萬,付費總用戶超500萬,2 0 1 9 年營收已達1000萬元。
目前公司團隊規模已有50人,創始人兼CEO丁健雄擁有多年連續自主創業經歷,聯合創始人兼COO王梓璇曾創辦過國內旅行平臺好易訂,擁有多年線上旅行平臺運營經驗。
由于泰國是中國出境游目的地流量比較大的國家,所以三毛游先從泰國開始,以景點博物館智慧講解為切入點,在泰國主要景區布局線下二維碼,由此獲得了一批種子客戶。
隨后,三毛游通過與各大OTA展開獨家深度合作,包括華為、vivo、攜程、高德地圖等,在廣大旅行及文化愛好者心中建立起很好的品牌認知。
對于三毛游來說,產品的核心是內容本身。
前期,三毛游的內容主要來源于自身團隊資源整合,比如通過海內外國家旅游局、目的地景區,以及合作導游、專業書籍等渠道,整合成比較完整、規范又不失趣味性的官方講解。
除此之外,三毛游還會請一些文化領域的專家或是金牌導游,貢獻更多多元化的講解內容,比如少兒版、風水建筑版等主題講解,為不同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
“現階段,我們也在通過用戶主動貢獻內容推送到我們平臺上,這樣可以讓用戶和內容貢獻者在我們平臺上形成很好的互動交流與分享。”丁健雄表示。
三毛游擁有商標、版權、發明專利、著作權等數十種知識產權,致力于將手機打造成為游客的“景點講解員”。目前,平臺上的內容結構主要分為四大板塊:
一是景點博物館智慧講解。通過兩大技術支持,實現景區精準定位自動講解、博物館AI智能識別講解。
“GPS+微定位”景區導覽技術,突破了安卓手機無法在國外使用定位講解技術難點,支持貼圖、手繪和平面地圖等表現形式,建立起一套同時適用國內、國外的自研發地圖引擎框架。
“毫秒級AR識別文物展品”博物館導覽技術,通過地理定位技術與AR影像、圖片識別技術結合,提高識別準確率,且體積小、跨平臺,支持2D圖像AR、手部AR等觸發方式。
二是博物館文化。每日推送與博物館相關的文化知識,比如學習文物鑒賞的“每日一寶”、領悟藝術大師經典之作的“今日說畫”。
“文博知識與旅行或許沒有很直接的關聯,但愛旅行和愛文化的用戶屬性都是相通的。”丁健雄說。
三是旅行文化FM欄目。該欄目的定位是廣義旅游文化內容平臺,涵蓋和旅游相關的所有文化內容服務,用戶能在不同場景獲取各類旅游文化知識和資訊。
該欄目采用PGC+UGC模式,用多種方式促進用戶和主播的互動,使發布者在平臺積累自己的粉絲,提供進一步變現的轉化成效。目前,平臺FM主播合作千余位,上線音頻100000+。
四是學堂欄目。該欄目的定位是文化藝術通識教育平臺,擁有分類齊全的線上少兒及成人文化課程,適應各類歷史、人文、藝術、博物館、地理等線上課程教學,多場景、多維度賦能孩子的學習。
“利用三毛游平臺的流量與運營優勢,為用戶打造更好的知識獲取模式路徑。”丁健雄表示。
作為一家旅游文化知識付費服務平臺,四大業務板塊構建了三毛游文化內容矩陣。目前,三毛游已覆蓋全球70多個國家及地區、10000+景區/博物館的智慧導覽,App注冊用戶量超過2000萬,付費總用戶超500萬,2019年營收已達1000萬元。
盡管此次疫情對三毛游主營業務造成很大影響,但“學堂欄目”卻異常火爆。“我們是在2019年6月上線推出的學堂欄目,此次疫情讓這個欄目反而發揮了絕對優勢。這也說明,我們團隊對整個平臺的運營能力還是不錯的。”丁健雄表示。
用丁健雄的話說,“三毛游團隊具有很強的互聯網基因”。除了團隊的運營能力,無論是從品牌認知度、內容豐富度還是專利技術研發上看,三毛游都有其很強的自身優勢。
對于未來愿景,丁健雄希望三毛游成為一個世界級的產品,通過打造多語種的內容矩陣,成為全球旅行和文化藝術愛好者必備的學習交流平臺。
目前,三毛游已獲得數千萬元A輪戰略投資,投資方為搜狗,預計今年下半年啟動B輪融資,將繼續用于團隊建設、技術開發、渠道建設和內容壁壘建設等方面。
2016年,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在這一年,知乎、果殼、喜馬拉雅FM、得到及其他知識付費平臺相繼出現,知識付費的用戶迅速增長,知識付費產品面臨井噴。
實際上,知識付費并不是一個獨立的行業,而是人類信息生產、獲取方式由線下轉為線上,由一對多轉為多對多的一個階段。最終,知識付費將會改造和融合現有的教育業、出版業、廣告業、服務業等,成為萬億以上規模的巨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