弋梓榆
一、后進生詞匯學習問題成因
(1)拼讀能力弱,逐個字母記憶。英語是一種拼讀語言,不會發音就會大大阻礙英語詞匯的學習;然而這正是后進生學習英語詞匯時的第一道難關。學生拼讀生詞的能力是指“學生能夠按照音標、注音或字母組合的讀音規則獨立拼讀生詞”(劉詠梅,2010)。朱慧玲(2010),劉詠梅(2010)在研究中小學詞匯學習問題時,都提到后進生拼讀能力較弱的問題。學生不會正確拼讀,只能逐個字母記憶。這種枯燥的記憶方式給詞匯學習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進而使他們體會不到英語學習的成就感和興趣。
(2)資源意識淡薄,不會利用詞典等工具書。“現代教育科學證明:學習就是發現。”(夏紀梅,2010)語言的學習更需要學生自己去發現去體會。在這個過程中,詞典是必不可少的輔助。“詞典是最好的老師”,“詞典是老師的老師”。教師上課沒講清楚的詞匯或是學生沒聽懂的詞匯都需要學生下課后利用詞典等資源主動進行“二次學習”。然而,后進生大多沒有利用詞典學習詞匯的習慣。這樣,他們不僅沒有學好詞匯,也沒有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3)學習詞匯脫離語境。后進生往往認為學習詞匯就是記住它們的中文意思,因而重記憶輕理解。無論是讀文章還是做練習題,他們通常的做法是把生詞的中文意思寫在旁邊,以為這就是在學習詞匯了。他們很少利用生詞出現的語境去理解生詞的不同詞義,更少有意識地去對比它的同義詞,反義詞。艾賓浩斯的試驗揭示了,有意義的材料比無意義的材料更容易記憶。沒有有效的記憶就不會有有效的提取,而“提取能促進記憶”(劉道義,2009)。
總之,后進生從理解到記憶再到提取的整個環節由于脫離語境而形成惡性循環,沒有生機,不能可持續發展。正如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所言:詞匯要嵌在上下文中才有生命,才容易記住,才知道用法。
(4)重做題而輕朗讀。后進生很少有朗讀的習慣,也不知道朗讀的重要性。大量的出聲朗讀能培養語感。“語感只能從音調里體會出來”(范存忠,1998)。可以說沒有朗讀就沒有真正的語言學習。詞匯的學習不能只靠理性的分析,更要有感性的認識。大量的朗讀能培養學生對語言的靈敏度。
二、指導后進生詞匯學習方法
(1)教后進生使用詞典學習詞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指出:要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用詞典不僅可以幫助后進生更好的理解生詞,還能使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然而教師期望后進生短時期就習慣使用詞典很不現實(李學雷,2011)。后進生對使用詞典本身就沒有正確的觀念,所以很難付諸行動。剛開始關鍵還在于教師的積極引導。教師可向學生講明使用詞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還可以講述一些外語界的老一輩是怎樣看著詞典對他們的英語詞匯的學習的。更為有效的做法是讓外語成績優秀的學生跟后進生交流他們使用詞典學習詞匯的心得和體會。
在具體的操作上,教師也要組織一些必要的活動幫助他們熟悉利用詞典學習詞匯的過程和方法。例如:在用英英詞典學英語的時候,不認識的單詞都是用英語來解釋的,而解釋中又會有不認識的單詞。然后再查那個單詞……這樣反復查下去,一定會遇到以最簡單的,自己全部認識的單詞組成的解釋,然后就可以從那一點點逆推上去學習單詞。以這種方式學習生詞學生會有一種探究的態度,比單純的死記意思要有效的多。而且學生也會非常感興趣。
然而,這并不是說每個不認識的單詞都需要查,后進生要“篩選查證的詞匯。不要平均分配精力,可以主要查重點詞”(李學雷,2011)。這就引出了本文的第二個教學策略。
(2)指導后進生先對高頻詞進行學習。《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要求高中畢業生掌握3300個生詞和400-500個固定搭配。雖然規定的每個詞匯都很重要,但針對后進生,教師應精簡這些詞匯,重點讓他們先掌握高頻詞。關于詞頻,Nation(2001)認為:雖然語言中含有大量的詞匯,但從運用價值上看,并不是所以詞匯都是等同重要的。“對于詞匯量匱乏的學生,應著手指導他們掌握和運用高頻詞匯”(吳慶玲,2011)。后進生基礎薄弱,詞匯量小,對詞匯不敏感,分不清主次。這都導致他們學習新詞匯時有很大的盲目性,每個生詞都想記住。結果導致任務量很大,更增加了他們學習的難度和壓力,并形成了惡性循環。??? 教師懂得這一點后,就應該指導后進生對詞匯進行整理,先精學一批重要的生詞,比如:a, apple, bed, do, take, happy, interest, on..學習了這批核心高頻詞,后進生不僅有了繼續學習英語的基礎,更重要的時建立了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而且教師告訴后進生哪些詞匯必須掌握,哪些可以暫時忽略,可以節約他們寶貴的學習時間,提高詞匯學習的效率。
(3)指導后進生在語境中學習詞匯。《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強調在語境中學習詞匯。所謂語境指的就是“上下文,即詞,短語,語句,篇章及前后關系,只有將單詞放在句子,語段,情境中才能準確的表達思想”(陳琳,程曉堂,2007)。“words have no meanings in isolation”(wen xu 2010).正如Thornbury 所說:words belongs to each other.然而后進生并沒有這樣的意識。他們更傾向于孤立的記憶每個單詞的漢語意思,然后把這些漢語意思進行機械的套用和組合來理解文章。結果把有生命的文章變得毫無生機。所以教師應指導后進生在語境中學習詞匯。
(4)指導后進生詞匯記憶的策略和背誦朗讀。“學詞可以成串的學,但記單詞和詞組卻需要一個一個的記,需要長期不斷的積累。”(劉道義,2009)最好的記憶策略是重復。“重復是記憶之母”。有研究證明,單詞間隔的出現七次就容易長久記住。但重復并非機械的重復,而應該在不同的語境中重復同一個詞匯,同時伴隨著深入的理解。這樣的重復才有效。同時,記憶單詞要記憶它所在的句子或語境,而不是單詞本身,這在前面已經提到,但它確實非常重要和有效。教師還要讓后進生學會分析詞匯,掌握單詞的內在規律,從音、形、義入手,運用構詞法、諧音記憶等策略加強對生詞的理性認識。
教師還要讓后進生養成早上或晚上朗讀甚至背誦的習慣,而不僅是去默讀。朱光潛、趙元任、葛傳槼、許國璋等老一輩語言學家都極力推崇朗讀背誦的英語學習方法。當然這同樣也適合詞匯的學習。朱光潛先生說:初學者與其費那么大勁去死記單詞,不如精選幾篇經得起推敲的散文作品或詩歌,把它們懂透背熟,這樣就培養起了銳敏的語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