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對教師教學的要求強調領會課標、駕馭教材較多,因此教師鉆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學生思維活動較少,因而選擇適合學生認知過程的教法也少.實踐證明,忽視了“學”,“教”就失去了針對性.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
1注重數學語言應用和培訓
數學語言的學習對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具體問題解決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數學語言和文字語言互譯的能力,教會學生如何在一段文字語言的敘中抽取數學本質,并建立數學模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避免口語化,采用嚴謹的科學語言,要做到用詞準確精煉。如果教學過程中使用太多的口語,就會造成學生對概念的印象模糊,不能很好領會概念的含義。
2課堂教學組織形式多樣化
學生是認知的主體,教師的任務便是在學生的知識建構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幫助,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服務。在課堂上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探索多種形式的教學模式,在組織教學中要注意講解和演示相結合,討論和指導相結合,講授和學生自學相結合。在課上和課下多與學生交流,掌握學生學習的實際認知水平、學習特點,靈活的設計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
例如: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合理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不僅可以使數學教學變得更加科學、直觀、生動,而且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數學幾何模塊的教學中使用多媒體,使得書中的圖形“動”起來,可以直觀的像學生展示圖形的變化。
3開展學法的教學和訓練
教師在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有針對性的開展數學學習方法的訓練。學生在基礎、智力等因素上具有差異性,適合每個人的學習方法也不盡相同。所以,教師在對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指導時,要注意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把握學生的差異特征,挖掘和整理有效的學習方法并進行推廣。同時根據不同年級特點,進行不同的培訓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1)輔導式,對個別學生進行咨詢和指導。
(2)講座式,定期進行學習方法指導專題的講座。
(3)交流式,學生間、師生間創(chuàng)造交流平臺,互相交流學習方法等。
教學中教師既要施教法又要授學法,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它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對學生終生學習有重大意義。
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效率,是學習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數學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學習數學大都感到很吃力,可見學習習慣對學習效果的影響之大。學習習慣主要包括預習習慣、復習習慣、歸納總結習慣、思考觀察習慣、聽課習慣等。在中學時代,學生的學習行為需要老師的指導監(jiān)督。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基于學生的基礎,低起點、小步子對學生的點滴進步及時鼓勵,循序漸進以達到最終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效果。學生的自我監(jiān)控能力差,老師應常性的定期的監(jiān)督和指導。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課前預習的指導。有些學生在課前不預習,導致上課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學習漸漸力不從心。培養(yǎng)學生課前預習的學習習慣,教會學生預習的基本方法。
(2)聽課方法的指導。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學生上課時處理好聽、記、思三者的關系的能力。
(3)復習、歸納、總結的指導。數學知識概念具有抽象化、系統(tǒng)化的特點,所以培養(yǎng)學生復習,總結歸納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5提高數學學習能力的指導
中學數學課程目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同時要求學生可以使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培養(yǎng)數學學習方法最本質的任務便是極大地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觀察能力和建模能力。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檢驗和完善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榆林高新中學 ?八年級數學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