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確保整本書閱讀教學順利實施,必須有閱讀時間的保障,閱讀方法的引領,閱讀活動的激發,閱讀考試的推動。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時間;方法;考試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24-0026-02
【本文著錄格式】程國棟.高中學校實施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性研究[J].課外語文,2020,19(24):26-27.
2019年10月18日,北京大學教授、統編教材主編溫儒敏先生在第十屆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換屆會議上發表講話,就語文統編教材的使用和語文教師業務提升問題與參會人員進行了交流。對于“整本書閱讀”,溫先生認為:“整本書閱讀”旨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整本書,拓展閱讀視野,建構讀書的經驗,形成適合自己的讀書方法。至于如何教“整本書閱讀”,他相信老師們一定會總結出好的辦法。
我們從2016年9月開始進行“整本書閱讀”的研究,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績。2019年6月,學生高中畢業,參加高考,成績斐然。“整本書閱讀”校本教材《小說品讀》由山東文藝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下面就談談我們的一些做法。
一、閱讀時間的保障
統編高中語文的“名著導讀”,只要求學生讀費孝通的《鄉土中國》和《紅樓夢》兩部書。我們2016年設計的“整本書閱讀”,要求學生讀《人生》《三國演義》《平凡的世界》《活著》《圍城》《笑傲江湖》六部書。這么大的閱讀量,如果沒有時間的保障,根本不可能完成。我們每周二安排兩節連排課,讓學生閱讀。我們是寄宿制學校,學生每兩周回家一次,不回家的周六,我們安排一下午時間,讓學生閱讀。
這么多時間用來閱讀,很多班主任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有個別語文老師,也在統一安排的閱讀時間,偷偷摸摸做題、講題。我們一方面取得學校的支持,讓學校用制度的形式,把閱讀的時間安排寫入學校工作計劃,自上而下,強力推行。規定的閱讀時間段安排分管校級領導、年級主任和學科負責人共同檢查,凡是不按照要求閱讀的,一律通報批評。另一方面,我們反復給老師做工作,要求老師必須更新觀念;如果還是像過去一樣,老師們大包大攬,基礎知識講解到邊到沿,技巧方法總結條分縷析,督促學習白天加黑夜,考查落實周考加月考;學生的時間被占得滿滿的,學生的腦殼被擠得滿滿的,學生成了一個裝東西的口袋,成了一個任人操作的工具,學生的興趣如何激發,學生的素養如何提高。經過一段時間的“斗爭”、反復,學生的閱讀時間終于能保障了。學生在三年內,除了讀完要求的六本書,還讀了大量的美文、時文。
二、閱讀方法的引領
溫先生說:“學生讀書,不要管得太死,寧可實行目標管理,開頭有個提示和引導,結尾布置一點小結之類,那就很好了。”的確如此,通過觀察,我們發現越是沒有閱讀任務的閱讀,學生心里越放松,讀得越輕松,收獲越大。當然,必要的讀書要求和方法會事半功倍,還是需要指導的。
(一)我們要求學生準備三個本子:摘抄本,梳理本,心得本
摘抄本就是在看書的過程中,及時將自己感興趣的好的詞、好的句子、好的段落、好的素材抄下來用的本子。“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識記是前提,是基礎,厚積才能薄發。教師不要規定摘抄的內容,因為每個學生的關注點不同,讓學生隨心所“抄”,否則,就會產生抵觸情緒,敷衍了事。
梳理本,就是將看的文章、書籍,經常梳理整合用的本子,比如文章的結構,作品的背景,作者的其他作品,同一題目不同作者的作品等。“梳理”是一個加工提升的過程,屬于研究性學習的范疇,教師可以布置題目,讓學生查資料,問專家,寫論文。往大一點說,梳理本所記內容屬于學術范疇。
心得本就是寫自己心得體會使用的本子。讀了一本書,心靈受到的震撼,感情受到的觸動,思想得到的啟迪,境界得到的提升,都可以寫在這個本上,形式不拘一格,字數可多可少,屬于私人空間,可以自說自話。
(二)閱讀的方法教師必須指導
比如默讀,就需要給學生講清楚,什么樣的文章需要默讀,什么情況下需要默讀,默讀時應該怎樣做等。
再如,瀏覽是整本書閱讀時最常用的方法,一般在一本書開始前,我們先進行兩節課的訓練,具體來說,就是限時閱讀。給學生10分鐘時間,讓學生閱讀,然后合上書本,憑記憶說出所讀內容,開始的時候,說得比較少,慢慢地,就會說得越來越多,也能抓住關鍵內容。
再如,精讀就需要結合具體的文本給學生具體講解。比如《人生》的最后一章“高加林被人舉報,狼狽回家”,這是小說的高潮,也是小說的結局,需要精讀。第一遍,要求學生用10分鐘細讀,讀完后,合上書本,復述情節。第二遍,要求學生用5分鐘跳讀,讀完后,說出這部分寫了幾個人物,說出給你印象最深的那個人說的那句話。第三遍,要求學生用5分鐘跳讀,讀完后,思考,這部分有不少精彩的景物描寫和細節描寫,試用具體的例子說說他們對人物的塑造和情節的發展所起的作用。最后,設計幾個題目,進行探究性研究:展開想象,寫一篇文章《5年后的高加林》;寫一篇讀后感《面對人生的誘惑,我會像高加林一樣嗎?》。
有了這個過程,他們再讀其他整本書時,就有“跡”可循了。
三、閱讀活動的激發
讀書畢竟是枯燥的、乏味的,如果能結合所讀內容開展一些活動,會大大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熱情。
比如,學生讀《三國演義》時,我們舉辦“逐鹿天下,煮酒論英雄”《三國演義》讀書分享會,給學生搭建平臺,讓學生暢談讀書體會;圍繞“三國演義中曹操是英雄(正)還是奸雄(反)”話題,舉辦辯論會;將“舌戰群儒”改編成課本劇,進行表演;1994年版的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主題曲音樂欣賞課;擂臺賽,比一比誰掌握的《三國演義》里的成語和歇后語多;等等。
這些活動,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豐富了學生的讀書生活,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極大地推動了整本書閱讀活動的開展。
四、閱讀考試的推動
溫先生說:“高考和中考也都開始注意查考閱讀速度與閱讀量。考試倒逼你讀書。” 溫先生從宏觀的角度,解釋了語文為什么要進行整本書閱讀。高中階段考試比較頻繁,學生又非常重視成績。如果所讀內容和考試一點關系都沒有,讀的不考,學生很現實,慢慢地也就沒有閱讀動力了。將所讀內容巧妙設計,放進月考、期中、期末試題,讓那些認真讀書的學生得到“實惠”,是推動整本書閱讀活動開展的很好的方式。
比如,學生讀《活著》時,我們在月考題中設計了下面幾個題目:
1.《活著》在描寫一個家族的苦難史的過程中,給我們展現了波瀾壯闊的歷史背景,下面各項中,《活著》中沒有反映的一段歷史是( ? ? )
A.抗日戰爭 ? B.解放戰爭 ? C.辛亥革命 ? D.文化大革命
2.《活著》中,沒有死在同一家醫院的人物是( ? ?)
A.有慶 ? ? ?B.鳳霞 ? ? C.二喜 ? ? ?D.苦根
27.小說《活著》中有很多精彩的細節描寫,請你就其中的一個做出評價,答題模板,先概括細節,然后評論,不少于50字。(4分)
32.讀《活著》,深表同情者有之,痛哭流涕者有之,大發感慨者有之;有的感受到了生活的艱難,有的看透了社會的黑暗,有的增添了活著的希望……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請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看法,自擬題目,題材不限,不少于800字。(60分)
這四道題的設計意圖:
第一題,考查《活著》的時代背景,學生反復讀了幾遍小說了,如果不能把富貴一家的苦難上升到民族的苦難、國家的苦難,那他的視野還是太窄,層次還是太淺,這道題就是引導學生往深度上分析,往高度上探究。
第二題,富貴的三個親人死在了同一家醫院,這僅僅是巧合,還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設計,這里面一定有深層次的原因。
27題,《活著》里面有很多細節,比如為了不讓鳳霞挨咬,二喜每次都先進屋,讓蚊子吃飽了再讓鳳霞進屋睡覺。學生如果關注到了這些,對《活著》他們就會有新的認識。《活著》中,不僅有痛苦,有掙扎,有死亡,還有亮色,有希望,有溫暖,有感動,理解到這一步,讀書的境界才大大提高了。
整本書閱讀的研究,我們已經進行了三年,取得了一些成績。今后,我們將會在溫先生教育思想的引領下,扎實推進整本書閱讀教學改革,為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探索更有效的方式。
參考文獻
[1]溫儒敏.功夫在課外——致上海“整本書閱讀論壇”的一封信[J].語文學習,2018(1).
[2]溫儒敏.立足“語文核心素養”,切實提升教學質量——在教育部舉辦統編小學語文教材使用培訓會上的講話[J].小學語文教師,2019(Z1).
作者簡介:程國棟,1969年生,山東省寧陽縣,本科,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高中語文閱讀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