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惠
關鍵詞:毛澤東;《體育之研究》;辯證法
來源一,中國傳統體育思想的影響。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支柱,是這一民族中每位成員社會文化不可逾越或超脫的根基,毛澤東也不例外。研究者認為:毛澤東體育思想是在中國特有的社會歷史背景中,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上,經歷三個時期而形成的大體育觀,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精深的內涵,表現了中國文化的風格和氣派。動以營生,此淺言也,動以衛國,此大言也。這一點,與中國古代圣賢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屬于一個思想。就總體而論,青年毛澤東對中國傳統體育,他更多地持一種嘉許倡導的態度。毛澤東的體育思想是根植在中國民族文化沃之上的,是中華民族文化價值觀的體現。
來源二,西方體育思想。1912年,毛澤東在湖南省立圖書館自學期間讀了大量的中外書籍,特別是西方18、19世紀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和.近代科學的著作,“我讀了亞當斯密的《原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約翰斯圖亞特穆勒的一本關于倫理學的書。我還讀了盧梭的著作,斯賓塞的《邏輯》和孟德斯鳩所著的一本有關法律的書”。
來源三,中國近代有識之士的影響。研究者認為毛澤東受到了來自蔡元培,陳獨秀,楊昌濟等人的直面影響。蔡元培對西方格言:健全的精神,宿于健全的身體極為推崇,在南開大學講學時反復宣講。殊不知有健全泛身體,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體柔弱,那思想精神何由發達,這種觀點幾乎為毛澤東所全盤吸收。陳獨秀對毛澤東體育思想的影響可謂至深,他的有關體育的主張,如人在10歲以前應以體育為主,對青年的培養應采取獸性主義,要著重培養意志,達到體魄強健,力抗自然等品質,反對把青年培養成手無縛雞之力,心無一夫之雄,百面纖腰,嫵媚若處子。柔弱若病夫,這種觀點在毛澤東那里可以找到驚人的吻合點。可以說:毛澤東對陳獨秀格外推崇,并以陳之獸性為范本,來建構自己的體育思想和實踐原則。
毛澤東的早期體育思想是建立在現代科學和辯證法的基礎之上的。毛澤東運用樸素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闡述了體育的起源,認為體育是人的有意識的自覺的活動。同時,毛澤東運用了現代醫學,運用樸素的辯證唯物主觀念,批駁了靜坐觀,指出“動”是屬于人類而有規則之可言者,是體育。
此外, 通觀《體育之研究》全篇, 皆閃耀著辯證法的思想光輝, 這是毛澤東科學性的又一具體體現。青年時代的毛澤東, 由于接觸了先進的思想, 能夠比較全面、辯證地看問題。他對于中國的舊東西和外國的新東西,是“去其糟粕,存其精華”。他完全不同于某些進步知識分子那種錯誤觀點:對待西方資產階級文化,盲目地崇拜,甚至毫無批判地全盤接受;對中國的民族遺產,則采取根本否定的態度,往往只看到封建性的落后的一面。而是運用辯證的觀點去看待任何事物而,認識到我國封建社會早期的生產和文化就已是很高程度的,經過各個時代的劇烈變革和發展,它為我們留下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并認為壞不是絕對的壞,好也不存在絕對的好。
毛澤東在學生時代的許多活動中,給我們最深的印象之一,是特別強調實踐、勇于實踐的。那些顯示堅毅意志和付出辛勤勞動的多方面的實踐,使他一開始耕耘于哲學的園地,就自覺地意識到知與行之間的密切關系。《體育之研究》這篇文章之所以寫出,而且寫得如此精辟,如此科學,是同他自己長期的實踐分不開的。他少年時在家中游泳和勞動,有一段時間身體不好,在一師時實行的各種體育活動,對身體的由弱轉強,特別是對意志鍛煉等方面帶來的好處,自己當然有深刻的體會。同時,德、智、體三育脫節的學校教育,不重視體育給予學生的各種不良影響,也使他感觸很深。此外,他從學習過的生理學、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以及中外人物的有關言論和歷史故事,也得到很多啟發。因此,這篇文章確實是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一個范例。它通過對體育問題的考察,令人信服地說明了實踐是第一位的。
總之,青年毛澤東體育思想是建立在樸素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基礎之上的,它是在批判地繼承了中國傳統的體育文化,吸收了西方的科學知識和先進的體育思想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它對當時的體育運動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特別是毛澤東在《體育之研究》一文中提出的三育并重的科學思想對指導我國的教育體制的改革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澤東早期文稿》編輯組編.毛澤東早期文稿[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0年出版.
[2]?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4年出版.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傳[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