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柏霖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近代論;當代啟發
習總書記號召全黨上下認真學習歷史,并通過對于中國近代史的學習去深刻地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訓,不斷砥礪自己奮發圖強。而馬克思恩格斯的近代中國論對于我們更好地了解近代中國發展歷史是非常有幫助的。他們在十九世紀所著的十幾篇關于中國近代問題的文章,他們綜合了中國近代的基本國情以及國際環境,對列強的侵略行為作出了嚴正的譴責,也對中國頑強地反抗精神提出了高度的肯定,同時也詳細地描述了有關近代中國發展和開放的重要理論。雖然時隔百年之久,但對馬克思恩格斯近代中國論的學習不但能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偉大思想家對近代中國的歷史的看法,更能夠從中提純出一些提供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啟發。作者認為啟發如下:
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中,有過空前的發展和輝煌,但時到近代,隨著歐洲各國工業革命先后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以后,資本主義國家開始了更加狂野的發展,而彼時的中國正處于清政府的封建制度之下,狂妄自大的自我封鎖以及軟弱腐敗的官僚體制使得落后和挨打成為了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
閉關鎖國是導致近代中國落后的主要原因。馬克思恩格斯在關于近代中國的論述中關于閉關鎖國的看法是這樣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下的小農經濟模式和清政府的封建專制制度是造成近代中國長期以來閉關鎖國的根本原因。小農經濟下落后的生產力迫使近代中國的民眾習慣了樸素的生活,不論是衣服還是其他日用品都要用到爛、用到破才會考慮重新購買,購買欲望極其微薄,這是阻隔近代中國與世界溝通的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在長久的封建專制制度之下,百姓無法參與政治,為官又大多腐敗無能,十七世紀末,歐洲各國為了擴大自己國家的貿易市場紛紛向地大物博的清政府提出通商,但清政府由于擔心外國人會暗中支持反清勢力而禁止一切對外的交流。經濟體制落后和封建專制制度的根深蒂固最終導致了中國閉關鎖國的結局。
馬克思和恩格斯近代中國論給我們當代的啟發是,一個國家想要長久的繁榮,就必須順應時勢,積極變革,讓生產方式和政治制度順應時代的發展,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生產力,發揮一個國家更大的力量。我們學習中國近代史,一定要從中吸取教訓,深刻的認識到馬克思恩格斯近代中國論中順應時勢,積極變革的方法論,以一個更加主動的心態去面對世界的變化,面對傳統和外來事物,一定要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主動變革才能不斷進步。
馬克思恩格斯近代中國論中對列強的侵略行為作出了嚴正的譴責,也對中國頑強地反抗精神提出了高度的肯定。他們指出:在兩次鴉片戰爭中,各國士兵在中國犯下了滔天的罪行,殺人越貨無惡不作。雖然當時的中國雖然裝備落后,但面對侵略,仍舊奮起抵抗。以林則徐為代表的愛國人士書寫了一段又一段悲壯的史詩,彰顯出了中華民族不懼強敵,奮死抵抗的民族氣節。在馬克思恩格斯近代中國論中指出:中國軍隊雖然裝備落后,不精兵法,但是他們絕對不缺少殊死一搏的勇氣。
當代世界雖然處于一個空前和平,競相發展的時代,但是諸如強權政治的霸權主義、恐怖主義等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因素依舊存在,“中國威脅的陰謀論”以及反對全球發展的聲音也此起彼伏。因此我們絕不能夠放松警惕,在維護國家統一世界和平發展的同時,必須堅決地與邪惡勢力進行斗爭。要永遠保持馬克思和恩格斯在近代中國論述中所贊揚的不懼強權,勇于斗爭的精神,自強不息,發憤圖強,絕不能讓落后挨打的歷史重演,始終把維護國家正當利益和安全放在首位。
總體上說,歐洲殖民主義的發展與西方列強的入侵,對包括中國在內的近代亞洲國家的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以及對各國原有舊的生產力產生了巨大破壞。但另一方面,西方列強的入侵,也對處在封建社會末期的舊中國的落后社會制度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正因如此,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近代中國論指出:列強的入侵無疑加快了近代中國封建制度的土崩瓦解,迫使近代中國與世界產生關聯,一定程度上促使了中國后來的發展與變革。
事實上,憑借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不懈努力、砥礪前行,我國在完成了民族獨立,徹底地結束了內憂與外患并存的不利局面之后,經過建國初期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實踐的摸索,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經濟與社會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由此,我國進入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造現代化新中國的新時代。回顧近代中國的歷史,可以說當代的中國已經成就了值得驕傲的偉業,但是,當代中國所面臨的挑戰也如同機遇一樣是前所未有的。我們必須時刻牢記歷史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繼往開來,承前啟后,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目標不懈努力。
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在各行各業、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下,中華人民共和國終于能夠驕傲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通過對中國近代歷史的學習,我們一定要銘記歷史,牢記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近代中國論述帶給我們的啟示,順應時代,面對問題不回避、不恐慌,積極地去尋求變革;不懼強權,發揮大國擔當,與世界各國和平組織緊密聯系,共同抵抗各種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團結中華各族兒女共同建設好我們的家園、發展好我們的民族,朝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努力奮斗。以上就是我們當代對于馬克思和恩格斯近代中國論的啟發和探究。
參考文獻
[1]孫建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思想形成史研究(1899-1940)[D].南京師范大學,2011.
[2]陳元.馬克思恩格斯的中國觀及其當代價值[D].南華大學,2018.
[3]李寧.馬克思論近代中國問題[D].南京師范大學,2018.
[4]鐘曉雅.國際環境影響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