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瀾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方法論;反思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于外界的認識以及實踐能力也相應獲得很大的提升,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進步,但是隨之而來的的問題就產生了,例如人與人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矛盾,還有各種政治經濟以及文化問題,嚴重的影響著社會良性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并且占據主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前人對哲學發(fā)展以及歷史積淀的高度概括,給我國社會科學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資源和鮮明的理論指向。下面將從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方法論反思展開詳細敘述。
人們認識世界以及改造世界的重要途徑就是通過實踐,實踐是連接主體和客體認識對象的有效橋梁。馬克思主義理論所強調的重要性以及意義就是認識主體--人的主觀能動性,強調現(xiàn)實的人對于改變世界的重要意義。其中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根本方法就是基礎地位的實踐。實踐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內容的重要源泉,同樣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能夠長遠存在的重要方法,而且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合理性的根本支撐就是實踐為而來的。例如社會調查、實證考察以及探索試點這些實踐,并對其檢驗理論的合法真實性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鄧小平同志也提出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個結論,通過種種可以明顯的看出,在我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實踐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其能夠對我國改革發(fā)展起到積極有效的指導促進作用,是基礎性原則,同樣也是馬克思主理論研究在我國繁榮發(fā)展的重要元素,對此人們應該給予充分的認識,高度重視起來。
而對于實踐的研究方法就是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指導,通過實踐可以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不斷的思想創(chuàng)新,不斷反思現(xiàn)實,為其理論研究方法論提供更為有利的依據。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特點也是多種多樣的,通常都是受發(fā)展階段以及時間、地點等影響而有不同的體現(xiàn),由此呈現(xiàn)出差異性的特征。所以,對于這一情況,在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fā),根據當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的實際,對其發(fā)展模式進行深入研究,由此更好的從理論研究以及現(xiàn)實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突破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在當前的發(fā)展瓶頸,能夠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成果進行不斷的創(chuàng)新。
辯證法的研究方法反思也要給予充分的重視。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辯證法是否定的辯證法,其本質就是為了發(fā)展。它是人們對認識規(guī)律、思維以及勞動實踐過程的抽象表達形式。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當中,其是人們對比思想、聯(lián)系現(xiàn)實以及找出矛盾的重要方式,辯證法能夠有效的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新觀點的提出給予有效的否定,同時更好的推動學科發(fā)展。其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是正確與先進的,在我國當前背景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方法反思,一定要堅持和繼承優(yōu)秀的品質和方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對象和研究空間,則是通過聯(lián)系的觀點予以指導,通過辯證否定的方法進行合理批判繼承與吸收,以此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突破發(fā)展,更好的推進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除了上述幾點之外,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方法論反思中,階級分析這一方法也是不能忽視的,人們應該有正確的認識,明確階級分析法的深層含義,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階級分析法的研究方法是在其階級理論、觀點以及唯物史觀基礎上建立的,只有這樣才能進行更好的分析。其具體的研究方法應該以階級性質為基礎核心,因為階級性是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前提和基礎,對此一定要明確馬克思主義的現(xiàn)實性和創(chuàng)新性,同時保證人民利益,保證人們的優(yōu)先和主體性發(fā)揮,能夠對無產階級的利益和立場給予堅決的維護,保證人民利益不受侵害。
除此之外,還要將階級分析法的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從其無產階級的觀點和利益出發(fā),由此更好的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增添新的價值觀導向,利用科學的分析方法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道路中進行科學的引導,能夠在其發(fā)展進程中及時的發(fā)現(xiàn)問題,并采用有針對性的方法進行有效解決,確立新的發(fā)展方向,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好的為我國新時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提供更為科學合理的方法論指導。
在我國社會主義發(fā)展進程中,馬克思主義在其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其理論研究也要給予充分重視,對其方法論進行不斷的反思,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由此更好的推進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
參考文獻
[1]陳曙光.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40年:1978—2018[J]教學與研究,2018(10):5-16.
[2]劉建軍.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及其基本特征[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8(05):167-177.
[3]劉建軍.試論研究馬克思主義與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關系[J]教學與研究,2018(01):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