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璇
關鍵詞:廣播;專題片;人物采訪;新聞傳播
人物專題報道是最容易打動人心的新聞傳播形式,能夠深度挖掘人性閃光點、反映時代的特點。對廣播新聞傳播而言,人物報道也是比較難體現的一種傳播形式,僅僅通過聲音來傳遞人物和新聞的內涵,讓聽眾產生共鳴,對新聞從業人員來說是一個挑戰,但也是創作優質新聞報道的核心基礎。做好廣播人物專題報道,是廣播新聞增強親民特征的重要標志。
人物專題報道是社會的映射。典型人物與小人物共同構筑起一個時代的新聞“背景板”,正是因為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才讓社會發展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性。廣播新聞是時代的記錄者,也是時代的“反光鏡”,做貼近民生的新聞,就需要圍繞“人物”這個課題做文章,以人物報道引領每個時代的新聞傳播。
人物專題報道為公眾樹楷模。人物報道往往圍繞社會發展的思想中心,對有突出貢獻的人物進行宣傳,折射出楷模的閃光點,挖掘平凡人物背后的不平凡故事和成長經歷,為公眾樹立成長和奮進的榜樣。每個時代都有類似的先模人物,而他們的光輝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與新聞傳播的助力密不可分。
人物專題報道為廣播新聞增輝,是增強傳播力的契機。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講究接地氣,要符合觀眾的需求。家長里短的小人物新聞、重磅的典型報道,都更加容易引發讀者的共鳴,能在新聞中看到各個社會角落的新鮮事。尤其在車載廣播流行的當下,人物故事對出行人的收聽需求,也是一個極大的滿足。
一是新聞元素的片面性。廣播的特殊性讓人物專題報道無法呈現出全方位的元素,只能通過聲音來傳遞故事,無法借助圖片、文字閱讀和圖像,與其它媒體形式相比,存在一定的劣勢。人物專題報道在新聞元素方面的片面性,讓大多數聽眾更加青睞于視頻專題報道,導致廣播聽眾流失。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僅僅通過聲音來講故事,能夠提高聽眾的專注力,聲音的感染力能夠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廣播新聞從業人員尚未挖掘出這方面的優勢,尚有較大的發展你空間。
二是記者編輯對人物采訪重視程度不足。為了提高新聞的影響力,廣播新聞長期以來熱衷于重要新聞和社會新聞的發布,能夠快速引發聽眾的收聽積極性,但消息發布的時效性較強,廣播新聞在傳播競爭中不能僅依靠搶時效性,而是要深挖專題新聞的內涵,提高專題報道在聽眾心目中的地位。片面的新聞采寫傾向,對廣播媒體造成一定程度“淺薄”印象,長篇的廣播專題已經距離主流新聞越來越遠。
三是人物專題報道的策劃水平不足。當前的廣播新聞中,人物報道大多與新聞事件想關聯,一旦沒有重大新聞事件的支撐,人物報道的可塑性便降低明顯,難以成為有價值的報道,這說明廣播從業人員缺乏對人物報道的策劃,沒有深入挖掘社會各界的典型人物故事,存在明顯的新聞傳播缺位。
選擇最佳的采訪對象。人物報道不論選擇哪種形式,最核心的是人物本身。新聞人物屬于什么階層,具備哪些特征,人物背后的故事能引發哪些人群的共鳴,都是需要新聞記者在采訪之前做好功課,選擇最適合的采訪對象,并深刻剖析人物特點,尋找新聞閃光點。站在典型性與權威性兩個方面進行綜合思量,既要將人物采訪不斷升華,還要反映出新聞人物的獨特魅力。如果新聞人物具有身后的專業背景,則要從其行業代表性進行分析,充分體現出人物選擇的重要意義。
精選采訪素材進行創作。新聞采訪和編輯制作是兩次完全不同的創作過程,采訪是素材的挖掘和交流,而編輯制作則是記者進行再創作的過程。面對大量的采訪素材,記者要圍繞人物專題報道的中心思想,合理采納和剪輯聲音素材,將最打動人心的部分進行深度升華,對無關緊要的部分則可以進行淡化處理,在避免以偏概全的情況下,有側重點地對人物進行描述、分析、傳播。解說詞的撰寫也是采訪素材的再度創作,既要有吸引人的開場白,又要在恰到好處的位置畫龍點睛,讓解說詞增強人物專題報道的順暢性,幫助聽眾了解新聞本質。
加強人物報道的連續性。對媒體而言,人物報道往往是一時的新聞,這與部分媒體的“一陣風”式的宣傳思路有關,這也導致一些好新聞缺乏后續追蹤,成為新聞傳播的損失。加強人物報道的連續性,一方面是要在人物專題報道之后,開展社會反響及人物故事延伸的追蹤報道,挖掘更多新聞中的不平凡背景,另一方面則是要時刻關注新聞人物,當人物的新聞屬性發生演變時要迅速跟進,讓新聞重新煥發活力。
人物專題報道作為廣播新聞的重頭戲,長久以來受到聽眾和社會各界的關注,但從以上 分析我們也發現,人物專題報道的創作難度大、時間跨度長、策劃不足問題明顯。因此,廣播新聞做好人物專題報道,需要進一步加強隊伍建設,增強新聞從業人員的新聞敏銳度,善于發現人物的閃光點,精準運用采訪素材,通過細節來突出人物形象,傳遞新聞內涵。
參考文獻
[1]吳冬梅.廣播電臺采編中人物報道的特點及技巧[J].西部廣播電視,2017(05):139.
[2]李曉梅.廣播電臺人物報道的特點及采寫技巧[J].新聞傳播,2019(12):214-215.
[3]袁曉星.探究廣播電臺采編中人物報道的特點及技巧[J].傳媒論壇,2018,1(01):23.
[4]潘淑馨.點準人物報道的“穴位”[J].新聞傳播,2016(07):116+118.
(要3本)郵寄地址: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寧夏路200號廣電大廈。電話:13964865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