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己去爭取和奮斗。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
——路遙《平凡的世界》
這句話體現了新的時代精神,是對“啃老族”“拼爹黨”“佛系青年”等的一記重擊,有振聾發聵之效。這句話中的關鍵詞有兩個,一個是“自己”,一個是“奮斗”。在寫作過程中,可以對這句話進行如下幾個方面的思辨:
為什么要強調“自己”?因為一個人有一個人的身份和義務、位置和職責,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和機緣、使命和挑戰。為此,要拿出“舍我其誰”的擔當精神,“擼起袖子加油干”,“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為什么要強調“奮斗”?因為對社會而言,奮斗是推動時代前進的動力;對個人而言,奮斗是實現自身成長的階梯。“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
在奮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一要注意“奮斗是艱辛的,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沒有艱辛就不是真正的奮斗,我們要勇于在艱苦奮斗中凈化靈魂、磨礪意志、堅定信念”。二要注意“奮斗是長期的,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偉大事業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幾十代人持續奮斗”。三要注意“奮斗是曲折的,‘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我們要始終發揚大無畏精神和無私奉獻精神”。懂得了這三點,我們才能深刻體味“奮斗者是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

唯有奮斗者,才能在歷史的年輪上刻印足跡。把幸福變成現實,將努力進行到底。幸福的人生,無不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努力奮斗。
1.青年之文明,奮斗之文明也,與境遇奮斗,與時代奮斗,與經驗奮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華也。——李大釗
2.“不恥最后。”即使慢,馳而不息,縱會落后,縱會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的目標。——魯迅
3.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尼采
4.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屬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奧斯特洛夫斯基
1.“農民院士”朱有勇的故事

朱有勇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朱有勇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他拒絕10億元專利費,投身脫貧攻堅事業,把科技成果帶到邊遠山區,用知識為農民堂出脫貧的路子,被譽為奮斗在脫貧攻堅主戰場的“農民院士”。他研發的“遺傳多樣性控制水稻病害”技術在全國推廣6000多萬畝,并獲得聯合國糧農組織科研一等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物種多樣性控制作物病蟲害”技術在國內外應用3億多畝,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兩項技術都創造了顯著效益,為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他說:“我們把科技論文寫在了大地上,這比把論文寫在紙上艱難得多,但在我們心中,在拉祜族群眾心中,科技成果漫山遍野飄香的分量比一紙論文要重得多、亮得多。”
2.“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高鳳林的故事
突破極限精度,將“龍的軌跡”劃入太空;破解20載難題,讓中國繁星映亮蒼穹。焊花閃爍,歲月寒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高級技師高鳳林,用自己的努力,為火箭鑄“心”,為民族筑夢。
作為航天特種熔融焊接工,高鳳林參與過一系列航天重大工程。如今,高鳳林這個名字在業界已經是頂尖技術的代稱。在這非凡業績的背后,是不為人知的艱辛付出。高鳳林被同事稱為不吃不喝的“駱駝”,是“和產品結婚的人”。為了攻克難關,他常常不顧環境危險,直面挑戰,為此多次負傷。他頭部受過嚴重的傷,經過3次手術才恢復,而他胳膊上黃豆大的鐵屑由于貼近骨頭一直無法取出。
因為要應對新技術、新問題,高鳳林要求自己“每天都要有進步”。工作期間,高鳳林完成了大專、本科相關知識的學習,還著有論文30多篇,每年授課120多個課時,聽眾有上千人。

3.“最美奮斗者”路遙的故事
1984年,路遙開始為創作《平凡的世界》做準備工作。為了讓細節變得逼真,路遙還專門前往礦山,和煤礦工人一同生活,以求做到搜集素材、體驗生活。
不過,當《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完稿的時候,路遙卻遭到了打擊:起初路遙打算在《當代》雜志上發表自己的這部作品,但是,編輯認為,這部作品有些不合時宜,因此不予發表——所謂不合時宜,是因為在20世紀80年代的中國,隨著港臺文學的涌入,很多讀者對于《平凡的世界》這種反映生活、寫實的作品,早已不買賬。但其實,這也符合常理。因為畢竟文學是小眾的,指望大眾認可的文藝,幾乎很少出現。
甚至路遙身邊的朋友,也都勸說路遙“改弦更張”,讓路遙及時轉軌。但路遙不為所動:因為中外文學名著的風格,宛如烙印一樣,植根于路遙的靈魂深處,讓路遙不能對這些產生背離想法。甚至對于路遙來說,文學已經是自己的精神支柱、自己的信仰,他說什么也不能背叛自己的信仰。

在信仰的支持下,路遙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創作。1991年,《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路遙說:“我們的責任不是為自己或少數人寫作,而是應該全心全意全力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需要。”他無私奉獻地為人民創作,卻不知道他也影響了成千上萬的人。
他2018年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評為“最美奮斗者”。《平凡的世界》也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4.“死磕”的導演餃子的故事
2019年暑期,國產動畫電影《哪吒》一鳴驚人。導演餃子說:“做《哪吒》沒別的,就是死磕。”光小哪吒的形象就設計了100多個版本,劇本也改了66稿。《哪吒》實際參與制作人員超過1600人,最初全片有5000多個鏡頭,是普通動畫電影的3倍,餃子反復挑選后留下了2000個鏡頭……從劇本到制作,從美工到特效,餃子都親力親為,還給片中的混元珠配了音。為了做好不到5秒鐘的申公豹變身鏡頭,他硬是“死磕”了幾個月。
餃子借哪吒之口說出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也正是他藝海浮沉的最好寫照。他正因為內心充滿了奮斗的激情,才能在風雨中站穩腳跟,披荊斬棘,一路前行。付出總有回報,充滿誠意的《哪吒》贏得了票房和口碑,更堅定了大眾對“國漫”的信心。

優秀作文一
《勞動號子》唱起來
□江蘇省阜寧縣
陳集中學/施明格
周五晚自習結束后回家,我發現一怪事——老媽竟然在看電視。電視在我家只是一個擺設,爸媽從不看。是什么吸引了老媽?原來是廣東衛視的《勞動號子》。老媽見了我,迫不及待地喊我一起看。看完阿蘭她們用心演繹的《打墻歌》,我心有戚戚,想起我的勞動號子……
奶奶要侍弄幾畝地,老爸心疼奶奶,又想讓我們體驗一下生活,便將叔姑家的幾個小孩都趕到田里去。我們兄妹四人走一路唱一路,歡快地飛向田間。一望,暈了!天哪,這是大草原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景象在這里真實呈現。我們哀嘆這草什么時候能拔完。奶奶笑著對我們說:“眼怕手不怕,這點兒草算什么?”在奶奶的鼓勵下,我們一字排開。老爸說:“考考你們,隨便用成語、俗語等表達奮斗就能成功的意思,按歲數由小到大輪流說。”明卓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我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逍遙姐說“愚公移山”,展哥說“有志者,事竟成”……輪了兩圈多,我們江郎才盡。這時老爸語重心長地說:“‘書到用時方恨少’了吧!知易行難,表面上知道一些道理,但如果做行動的矮子,結果只能是水中月、鏡中花。”
拔草在繼續,疲憊在醞釀。拔了三個多小時,我們兄妹四人手上都起了水泡,筋疲力盡。“時曼曼其修遠兮,吾欲休息吃飯去。”逍遙姐忍不住感慨,引來一片笑聲。明卓道:“可憐我這雙玉手,竟被小草弄殘了。”真的,平時柔弱的小草今天竟變身為瘋狂的大魔王,怎么也打不敗。奶奶說:“你們這么累,主要是乍做。習慣成自然,我手上有老繭,就不怕草劃了。”老爸說:“對啊,要讓奮斗成為一種習慣、一種享受。”大家紛紛點頭認可。
吃完午飯,奶奶心疼我們,不讓我們去了。說實話,想到那么多的草,看看傷痕累累的手,真想打退堂鼓。老爸說:“做任何事情,堅持了就是神話,放棄了就是笑話。”在接下來的勞動中,奶奶勸慰我們:“動動也好,水不動就是廢水、臭水,人不動就是廢人、庸人。睡一覺,力氣就又有了。”
就這樣,我們拔了四天草,硬是將一塊荒草地變成了“不毛之地”。這期間,老爸讓我們唱起別樣的勞動號子——賽歌、飛花令、成語接龍,使我們的靈魂得到了洗禮。
拔的是草,收獲的是思想。
簡評
:本文生活氣息濃郁,是一篇難得的敘事明理之作。作者關注生活,思考生活,在拔草過程中悟出了奮斗的意義。對話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奶奶和老爸恰似相聲表演中的逗哏和捧哏,一個話糙,一個語莊,珠聯璧合,異曲同工。本文深得事趣、情趣、理趣三味,聽罷這首《勞動號子》,讓人頓生“作文的根在生活”之嘆!優秀作文二
扭轉命運的羅盤
□江蘇省鹽城市亭湖
高級中學/孫雅
主持人撒貝寧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命運是世界上最爛的編劇,你就要爭取做你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員。”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而豐富的個體,不能輕易被別人牽著鼻子走。路是靠自己走出來的,成功是靠自己奮斗拼搏而來的,命運的羅盤是靠我們自己扭轉的。
扭轉命運的羅盤需要心懷夢想,有了夢想,就會有為此拼搏前進的動力,你的目標才會更清晰,你的步伐才會更堅定。在《超級演說家》第二季中,劉媛媛在不被導師看好的情況下,在總決賽上,一舉榮獲總冠軍。劉媛媛是北大才女,也是寒門子弟,這個出身貧寒的女孩站在“超演”的最高頒獎臺上說:“當我在人生中遇到很大困難的時候,我就會在北京的大街上走一走,看人來人往。而那時候我就在想,劉媛媛,你在這個城市里面真的是一無所依,你有的只是你自己,你現在能做的就是單槍匹馬地在這個社會上殺出一條路來。”劉媛媛用她的經歷告訴我們,命運跟你開了一個玩笑,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你也要用一生去演繹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

“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如果說心懷夢想是實現人生逆襲的前提,那么堅持不懈、腳踏實地奮斗則是扭轉命運的有力保障。
空談夢想是浮華的,關鍵還是要付諸實踐。利比里亞現任總統喬治·維阿原來是貧民窟里的窮小子,后來成了世界足球先生。從2005年第一次競選總統開始,他就深深感到文化水平低帶來的影響,他甚至因此在競選中受到歧視。兩次競選總統失敗后,他選擇重歸課堂,在45歲獲得美國德福瑞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后又修完管理學碩士課程。如今的喬治·維阿正極力治國理政,實實在在地為解決人們的衣食住行問題而勞心勞力。漫漫征程中的每一步,喬治·維阿都走得執著而堅定,他用知識扭轉自己的人生,用奮斗改變自己的命運,最終華麗轉身。
愛因斯坦說過:“在一個崇高的目標的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會獲得成功。”不害怕,不失落,不停歇,有想法就去做,抓住一切機會不懈努力,不論結果如何,都一定能把命運的羅盤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簡評:
本文看點有二。一是設置論層。文章設置了“心懷夢想”與“不懈奮斗”兩個論層,它們之間是“思想前提”與“實際行動”的關系,合乎事理上“知行合一”的邏輯。二是生發事理。文章在列舉劉媛媛和喬治·維阿這兩個典型事例之后,都循著相應論層的邏輯路徑,生發出了其中蘊含的事理。說理驅動行文,讓人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