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品味“盛筵”
——《盛筵——見證〈史記〉中的大西南》展覽故事線設計分析

2020-09-27 03:47:08彭學斌
文物春秋 2020年4期
關鍵詞:博物館文化

彭學斌 汪 靜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 400015)

2019年5月18日,由西南博物館聯(lián)盟共同策劃、推出的《盛筵——見證〈史記〉中的大西南》展覽(以下簡稱《盛筵》展)在2018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推介活動”中榮獲“精品獎”。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首次舉辦的大規(guī)模西南地區(qū)青銅文物聯(lián)展,集結了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四川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館、貴州省博物館、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成都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等13家國有文博單位的202件珍貴展品,展示了古老的巴文化、蜀文化、夜郎文化、滇文化、百越文化等多種文化,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名符其實的文化盛宴(圖一)。該展覽于2018年9月29日至2019年1月6日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進行了首站展出,其后又分別在貴州省博物館、云南省博物館進行了巡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國寶檔案》欄目組依據(jù)展覽拍攝了《史記中的大西南》,自2019年1月7日起在全球展播,將大西南的青銅文化和人文地理展現(xiàn)給世界各地的觀眾。

《盛筵》展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功,除了精美絕倫的展品外,還得益于策展團隊巧妙的故事線設計。展覽共設計了明、暗兩條故事線:明線是匯集一個大區(qū)域內(nèi)不同類型和功能的青銅藝術精品,通過物與物的串聯(lián)、對比,展現(xiàn)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這也是目前國內(nèi)出土文物類展覽的常規(guī)做法;暗線則是通過一篇歷史文獻——《史記·西南夷列傳》串聯(lián)各展陳單元,精選具有關聯(lián)性的館藏文物作為展品,將歷史人物、歷史事件與出土文物緊密結合,力求向觀眾傳遞更多的歷史文化信息,最大程度凸顯“透物見人”的展陳理念。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展出期間,四川大學承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博物館展陳中考古文物的信息解讀與重構研究”課題組專程來館進行了觀眾調(diào)查,對展覽暗線設計給予了較高評價:“80%的觀眾都閱讀過《史記》,……(觀眾)在觀展前就對展覽所涉及的時空背景有所了解,為理解展覽的主題和思路打下良好基礎。”[1]

下面將圍繞展覽的暗線設計闡釋我們的策展理念和實施方法。

一、陳列主題:一場2000年前“西部大開發(fā)”的內(nèi)在價值

陳列主題是一個展覽的靈魂,近年來,隨著博物館展覽,特別是臨時展覽日益強調(diào)內(nèi)容對觀眾的吸引力,“主題鮮明,個性突出”成為一個優(yōu)秀臨時展覽的必備要素。《盛筵》展作為西南博物館聯(lián)盟共同策劃的青銅文化大展,在可供選擇的展品十分充裕的條件下,必須要先確定一個既能突出西南地區(qū)文化個性又能彰顯地區(qū)內(nèi)各區(qū)域文化共性的陳列主題,且在這一主題下能夠形成一條貫穿整個展覽的故事線,并體現(xiàn)出博物館展陳現(xiàn)實關懷的特色。由此,策展團隊想到了利用觀眾耳熟能詳?shù)摹妒酚洝芬约捌渲杏涊d的2000年前那場由漢王朝發(fā)起的“西部大開發(fā)運動”。

1.提煉主題

《史記》第116卷《西南夷列傳》雖只有短短1000余字[2]2991—2998,卻記載了西南地區(qū)歷史文化、民族民俗、疆域政區(qū)等各方面的情況,至今仍被研究區(qū)域歷史文化的學者們奉為經(jīng)典。由司馬遷的記載可知,在漢初中原王朝的視野中,大西南是遙遠而陌生的。雖然司馬遷年輕時曾“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筰、昆明”[3],但他在書中也只是介紹了這一區(qū)域內(nèi)幾個較大的國族,如巴、蜀、夜郎、滇、南越等,對眾多弱小分散的國家和部族卻力所難及,以至于在文中先言“西南夷君長以什數(shù)”[2]2991,后又云“西南夷君長以百數(shù)”[2]2997,為后人留下了種種謎團。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展覽策劃的難度,卻也為展覽提供了趣味性和無限的想象空間。

圖二 《盛筵》展序廳

根據(jù)司馬遷的記載,漢王朝開發(fā)西南邊疆的誘因是兩位使臣的匯報。建元六年(前135),唐蒙出使南越時發(fā)現(xiàn)番禺城的人們食用來自蜀地的枸醬,詢問后得知其是通過夜郎牂柯江而來。此時,漢武帝正苦于尋找征服南越國的路線,唐蒙回到長安后向武帝建議:“竊聞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萬,浮船牂柯江,出其不意,此制越一奇也。誠以漢之強,巴蜀之饒,通夜郎道,為置吏,易甚。”[2]2994元狩元年(前122),張騫出使大夏國(今阿富汗)時見到當?shù)丶猩鲜圪u蜀布、邛竹杖,聽聞是由身毒國(今印度)交易而來,他歸國后“盛言大夏在漢西南,慕中國,患匈奴隔其道,誠通蜀,身毒國道便近,有利無害”,“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呂越人等,使間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國”[2]2995—2996。于是,一場歷時數(shù)十年的“西部大開發(fā)運動”拉開了帷幕,由此漢王朝極大地鞏固了西南邊疆,因民間貿(mào)易而逐漸形成的南方絲綢之路第一次得到了官方的重視。《盛筵》展的陳列主題就從這一具有積極意義的結果中提煉而出:“它再現(xiàn)了西南地區(qū)融入中華大家庭的歷史進程,它見證了南方絲綢之路的拓展”——這一主題被聚光燈定格在序廳的展板上(圖二)。展覽中相關展品的組織,互動項目的設置以及文字介紹、圖像的使用等均圍繞此主題進行。

2.展覽標題

展覽標題緊扣陳列主題。主標題“盛筵”二字,取自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勝地不常,盛筵難再”[4],寓意有三:第一,展覽是西南博物館聯(lián)盟成員共同為觀眾奉獻的文化盛宴;第二,展覽通過禮樂、飲食等方面的器物展現(xiàn)了西南地區(qū)青銅時代的盛大宴饗場面;第三,在古漢語中,“盛筵”多與盛極而衰關聯(lián)在一起,蘊含著“盛筵難再”“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的深刻內(nèi)涵。其中,寓意一、二是對展覽故事線中明線的概括,寓意三則是對暗線的概括,具體到展覽內(nèi)容上則表現(xiàn)為:一場場在西南各地擺設的盛大筵席,既代表著“君長”們的末日狂歡,也意味著該區(qū)域的青銅時代行將結束,西南大部分區(qū)域即將正式融入中華大家庭[5]。

副標題“見證《史記》中的大西南”是對主標題的延伸和補充。它通過一部觀眾熟知的史書巧妙界定了展覽的時空范疇,并以文獻、文物互證的方式講述故事。目前在國內(nèi)的展覽中,將一本書的名字嵌入展覽標題者尚不多見,與常見的“精品展”“珍寶展”相比,《盛筵》展以文獻為線索串聯(lián)文物、講述故事,將文物置于特定歷史環(huán)境中進行詮釋,更容易做到透過文物見人、見事、見過程。

3.單元標題

單元標題密切呼應展覽標題。展覽依據(jù)文化類別輔以時間順序安排單元結構,共設置了7個單元(表一)。單元標題均為8個字,前4字中包含國(族)名,后4字介紹其文化特色或代表性器物。“三星伴月,金沙流彩”和“開明王蜀,禮樂尚楚”單元介紹古蜀文化;“巴都濱江,俎豆用享”“滇王受印,笙歌宴舞”“夜郎探秘,釜蹤鼓跡”“百越之屬,和鳴鐘鼓”單元分別介紹巴國、滇國、夜郎國、百越的青銅文化;“中華一統(tǒng),絲路延綿”單元介紹西南地區(qū)文化融合與發(fā)展的情況,總結整個展覽,讓觀眾直觀感受漢代開發(fā)西南邊疆的作用,進一步明晰陳列主題。

各單元的展品組織均圍繞“盛筵”的主題進行。展覽依托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成都金沙遺址、新都馬家墓地以及重慶小田溪墓地、云南晉寧石寨山墓地、廣西貴港墓地、貴州赫章可樂墓地等高等級遺址和墓葬的出土文物,通過青銅禮器、飲食器、樂器這三類宴飲用器對比展示了西南地區(qū)各國(族)的多彩文化。為了保證展覽單元結構的均衡,原則上各單元陳列的展品保持在30件(套)左右。除“三星伴月,金沙流彩”單元所反映的古蜀文明內(nèi)容在《史記》中無載外,其余各單元均通過展板、說明牌、場景復原、多媒體展示等手段將展品與相關的《史記》記載結合起來。如果說展品是青銅盛筵的“餐具”,《史記》中的文字就是餐具里的“食材”,通過策展團隊的“烹飪”,最終為觀眾獻上一道道美味佳肴。

二、展品解讀:一條跨越時空的故事線的架構

完美實現(xiàn)陳列主題的重點和難點在于“如何將諸多孤立的物品聯(lián)系起來,如何讓不同的物品表達同一的意志、態(tài)度和價值”[6]。于展覽而言,展品信息解讀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故事線的完整度和延伸度。《盛筵》展雖然是一個通過史書講故事的展覽,但展覽使用的202件(套)展品中卻很少有像“滇王金印”之類能夠直接與文獻記載相對應的文物。如何像考古學研究那樣讓文物與文獻互證,是目前國內(nèi)眾多出土文物類展覽普遍面臨的難題。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文獻無載并不意味著毫無線索,這些與歷史事件同一時期的物證都或多或少地承載著某些歷史信息。策展團隊中有許多來自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四川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館、貴州省博物館、貴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文博單位的青銅文化研究專家,他們努力在陳列主題的引領下通過展品群研究、展品組合對比、單件展品之間的關聯(lián)性分析等方法對展品內(nèi)涵進行挖掘和研究,并采用切片式、互證式等展出方式將展品信息傳達給觀眾。

1.展品群研究——展現(xiàn)相隔200年的盛筵

《盛筵》展是一個匯集多元文化的展覽,僅憑一個展覽自然不能將各種文化的面貌都完整地展現(xiàn)出來,因此,策展團隊采用了切片式展出方式,即將最有區(qū)域特色、最能契合陳列主題的展品呈現(xiàn)給觀眾。在展覽單元設置中,除了第七單元是對大西南青銅文化的共性進行總結外,其余6個單元均依托展品獨立構筑起一個區(qū)域性的精品“文化屋”(圖三),最終形成了6個風格各異的盛筵場景,讓觀眾能夠透過一個較小的視角深入觀察不同地域的古文化,在同類器物對比中感受不同文化的魅力。

圖三 《盛筵》展展廳內(nèi)景

通過不同文化展品群之間的對比可知,6個“文化屋”內(nèi)的青銅盛筵時代順序不同:四川盆地內(nèi)巴、蜀文化的展品時代可分為商周和戰(zhàn)國兩個階段,云貴高原、嶺南地區(qū)的滇文化、夜郎文化、百越文化的展品時代主要為西漢早期。各區(qū)域青銅文化興衰的時代差異,可在歷史文獻中找到緣由。根據(jù)《史記》及相關史料的記載,以公元前316年的“秦滅巴蜀”和公元前112年的“漢平南越”為標志,中央王朝先后兩次對西南地區(qū)進行開發(fā)。第一次開發(fā)使得巴國、蜀國變成秦王朝的巴郡、蜀郡,巴蜀青銅文化由盛而衰,王族、“君長”的盛筵戛然而止。第二次開發(fā)時,漢王朝以巴郡、蜀郡為橋頭堡和中繼站,直接終結了云貴高原及嶺南地區(qū)的青銅時代,迫使“西南夷”的盛筵曲終人散。通過歷史事件與同一時期展品之間的相互對應,200年間西南地區(qū)風云變幻的青銅文明盡在我們眼前。當然,盛筵的散去并不意味著西南地區(qū)發(fā)展的停滯或衰退,西南地區(qū)開始進入鐵器時代,郡縣的設置代替了諸國林立,各民族先后融入中華大家庭之中,而這也正呼應了陳列主題。看似毫無關聯(lián)的6個宴饗場景,在一篇歷史文獻的有機串聯(lián)下,發(fā)生了跨越時空的聯(lián)系。

2.展品組合對比——展現(xiàn)西漢史官的“華”“夷”觀

司馬遷在《史記》中將西南地區(qū)大部分國(族)統(tǒng)稱為“西南夷”,他在列舉了滇、夜郎以及川西高原的徙、筰、冉等國(族)后,特意指出“此皆巴蜀西南外蠻夷也”[2]2991。由此可知,在這位西漢史官眼中,巴、蜀早已不是“蠻夷”之地,可以列入華夏文化圈內(nèi)。那么文物能否驗證史官記載的準確性呢?從《盛筵》展的展品組合中可見一斑。

戰(zhàn)國時期巴蜀地區(qū)的高等級青銅器組合,如禮器類的鼎、敦、壺、俎、豆,樂器類的編鐘、于、鉦等,都可見楚文化的影子,它們或是直接來自楚地,或是根據(jù)楚式青銅器風格制作而成。四川博物院藏戰(zhàn)國中期邵之鼎,為1套5件,形制相同,其中一鼎鼎蓋內(nèi)有“邵之鼎”4字銘文,該鼎鑄造精美,形制特征與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銅鼎基本相同,具有明顯的楚式風格(圖四)。銘文中的“邵”字有兩解:一是楚國貴族三大姓之一的“昭”,則此器為楚貴族之器;二是“邵”即“昭祭”,鼎為墓主(蜀王)在昭祭儀式中所用宴饗之器。其余4鼎制作工藝略有遜色,且無銘文,顯為蜀地生產(chǎn)。邵之鼎是目前西南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青銅時代最高等級的列鼎,反映了楚、蜀兩地的文化交流和蜀地對中原禮儀制度的吸收與傳承。又如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戰(zhàn)國晚期青銅俎、豆、夾組合,為1套11件,體現(xiàn)了巴人上層社會的餐飲習俗和祭祀禮儀(圖五)。組合中圓形銅俎的造型雖未見于同時期其他文化,卻與楚文化的高柄豆極為相似,加之楚地盛行用俎隨葬,故其很有可能為巴人受楚文化影響而做的創(chuàng)意性設計[7]。

圖四 四川博物院藏戰(zhàn)國中期邵之鼎及鼎蓋內(nèi)的銘文

圖五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戰(zhàn)國晚期俎、豆、夾組合

眾所周知,楚國的藝術、文化風格對漢文化有著極大影響,《史記·楚世家》有“南器以尊楚”的記載[8]。文化上的認同,加之秦時就已在四川盆地實行郡縣制,在漢初的司馬遷眼中,巴蜀早已是“禮樂之邦”的一員。

與四川盆地不同,云貴高原以及嶺南西部地區(qū)的青銅文化呈現(xiàn)出的是另一番景象。司馬遷游歷西南時,無論是在滇文化還是在夜郎文化中都未曾見到他所熟知的鼎、敦、壺、豆等中原及巴蜀文化中的典型禮器,能夠看到的是銅鼓、羊角鈕鐘、葫蘆笙等樂器和鑄有各種動物造型的貯貝器,這一定會讓他感到新鮮和陌生,進而將這里視為“蠻夷”之地。以云南省博物館藏西漢疊鼓形銅貯貝器為例,其上鼓鑄4只臥鹿,下鼓鑄4只臥牛,器蓋上鑄出3人和各種動物,其中1人通體鎏金,似為主人;器身滿飾陰刻線紋圖案,有犀鳥、飛鳳、鷹、虎牛相斗、虎豬嘶咬、獵人捕獵野豬和鹿以及各種植物等,展現(xiàn)了一幅生動的亞熱帶地區(qū)狩獵場景(圖六)。該器在滇文化中是王一級人物才能使用的器皿,從形態(tài)到功用都呈現(xiàn)出與中原文化迥異的特征。

圖六 云南省博物館藏西漢疊鼓形銅貯貝器

為什么滇與中原會有如此大的文化差異?除了地域較遠,中原文化的影響較弱外,司馬遷在《西南夷列傳》中還道出了其他原因:“始楚威王時,使將軍莊將兵循江上,略巴、黔中以西。……至滇池,方三百里,旁平地,肥饒數(shù)千里,以兵威定屬楚。欲歸報,會秦擊奪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還,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2]2993根據(jù)司馬遷的記載,滇國的青銅文化并未隨著莊的到來而改變,反而是莊及其部下經(jīng)歷了一個變服易俗的本土化過程,可見滇國人民對本土文化的堅守與傳承。所以,自“莊王滇”至200年后司馬遷游歷滇境,滇國始終保留著自身獨特的地域、民族風格。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古人的華夷觀似乎與財富多寡沒有太大關聯(lián),否則司馬遷不會將“肥饒數(shù)千里”的古滇國列入“蠻夷”。從這個角度來說,《盛筵》展中琳瑯滿目的古滇國青銅器印證了史書的記載,也折射出了古人的華夷觀。

3.不同類型單件展品之間的關聯(lián)性分析——展現(xiàn)漢王朝開發(fā)“西南夷”的成效

漢武帝開發(fā)“西南夷”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此之前,這里“君長”林立,互不隸屬,與外界的聯(lián)系也較少,特別是對中原地區(qū)的政治、文化了解甚少,從“滇王自大”到“夜郎自大”,各地方君王與漢使之間發(fā)生的故事為中華民族提供了持續(xù)2000年的“笑料”。而這種閉塞不通的情況同樣出現(xiàn)在大西南內(nèi)部各國族之間,貴州赫章出土的夜郎國銅釜(圖七,現(xiàn)藏貴州省博物館)與廣西西林出土的句町國銅鼓(圖八,現(xiàn)藏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博物館)可以較好地反映出這一點。銅釜和銅鼓的初始功能分別是炊器和樂器,但在夜郎國和句町國最終都成了伴隨死者下葬的葬具,前者用于套頭,后者用于殮尸。喪葬文化是傳統(tǒng)文化中最不易變更的部分,從貴州畢節(jié)赫章至廣西百色西林,直線距離不足600公里,卻在同一時期有著如此截然不同的葬俗,其背后反映的是地域之間嚴重的“道塞不通”和交流不暢。

圖七 貴州赫章出土夜郎國虎飾銅釜

圖八 廣西西林出土句町國翔鷺紋銅鼓

鑒于上述情況,為穩(wěn)固西南邊疆,漢王朝開始了開發(fā)“西南夷”的歷程,具體策略主要有兩項:一是羈縻懷柔。漢武帝仿效戰(zhàn)國時秦對待巴國的政策,在滇國和夜郎國設立郡縣,但保留王族稱號和待遇,以安撫人心,保持政局穩(wěn)定,這就是《西南夷列傳》中記載的“西南夷君長以百數(shù),獨夜郎、滇受王印。……滇小邑,最寵焉”[2]2997。云南省博物館提供的展品“滇王之印”復制件(圖九,原件現(xiàn)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是對這段記載真實性的最好證明。二是修筑道路。漢武帝“發(fā)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柯江”[2]2994,在秦代五尺道基礎上修筑了從僰道(四川宜賓)直抵牂牁江的全長500余公里的南夷道(又稱“唐蒙道”)。南夷道開通后,在軍事上,漢朝軍隊順牂牁江而下,平定了南越國;在經(jīng)濟上,極大促進了區(qū)域之間的交流和發(fā)展。元光六年(前129),漢武帝在南夷道旁設置郵亭和傳舍(驛站),“自僰道、南廣,有八亭,道通平夷”[9]。貴州省博物館藏東漢“武陽傳舍”鐵爐出土于貴州畢節(jié)赫章可樂墓地,因爐身內(nèi)壁鑄有“武陽傳舍比二”6字隸書銘文而得名(圖一〇)。赫章可樂是南夷道上的交通樞紐,也是夜郎國的重要聚落,當時設置有傳舍。漢王朝為加強對新開發(fā)地區(qū)的管理,將赫章可樂所屬的今貴州北部畢節(jié)一帶劃歸犍為郡,而位于今四川眉山彭山區(qū)的武陽同為犍為郡屬縣,這件鐵爐就是四川盆地與云貴高原因道路開拓、郡縣設置而展開交流的證明。與傳舍、驛站相伴隨的是南夷道上車馬輻輳的壯觀景象,貴州省博物館藏東漢銅車馬(圖一一)表明,至遲在東漢時期,夜郎地區(qū)的交通條件已大為改善,社會經(jīng)濟更為富足,夜郎文化已徹底融入漢文化體系之中。

圖九 云南省博物館藏滇王之印復制件

總體來看,漢王朝征服南越,溝通西南地區(qū)的目的基本達到,但其通過西南夷“指求身毒國”的目標卻未能實現(xiàn)。據(jù)《西南夷列傳》記載,在滇王歸附后,漢朝使臣繼續(xù)西行,途中由于“昆明夷”的阻攔而“莫能通身毒國”[2]2996。但實際上,高山險阻從未隔絕云貴地區(qū)與南亞次大陸之間的民間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一條若隱若現(xiàn)的南方絲綢之路早已存在。在《盛筵》展展品中,云南省博物館藏西漢時期青銅貯貝器中的海貝,與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商代環(huán)紋海貝屬于同一類型,它們“只產(chǎn)于印度洋”[10]。云南省博物館藏西漢牛虎銅案中大牛的脊背凸起成峰(圖一二),有學者認為這就是《后漢書》中記載的“封牛”,屬于南亞次大陸的品種[11]。隨著漢王朝對西南邊疆的開拓,這條自古有之的民間通道更為安全、便捷,為南方絲綢之路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結 語

“對館藏物品進行研究是每家博物館的責任,但針對一次新的陳列專門進行研究與之有著重大區(qū)別。”[12]《盛筵》展將若干“自在”的文物個體通過一明一暗兩條故事線聯(lián)系在一起,形成一條較為完整的故事鏈,這其中凝結了多學科的研究成果,也是策展人員創(chuàng)造性設計的結果。具體到展覽的敘事方式,其表征如下。

圖一〇 貴州省博物館藏東漢“武陽傳舍”鐵爐及銘文拓片

圖一一 貴州省博物館藏東漢銅車馬

圖一二 云南省博物館藏西漢牛虎銅案

首先,采用切片式方法,以小中見大的方式認識、解釋多元文化。《盛筵》展圍繞《史記·西南夷列傳》鋪陳了一個展覽,將不同的地域文化定格在宴饗這一場景中,突破了時下博物館展陳中常見的“宏大敘事”窠臼,避免了展覽內(nèi)容面面俱到、泛泛而談的通病,盡量從細微處體現(xiàn)文化特色,力求從文獻、文物中挖掘更多的信息。策展團隊雙重故事線的設置,一方面是基于對展覽受眾面的多層次考慮,另一方面也是對傳遞展覽信息的一種新穎的嘗試與探索。

其次,充分運用學術研究中的“二重證據(jù)法”。以相關記載為線索講述故事,將精美的文物置于宏大的歷史背景下展示,同時用最新考古研究成果填補文獻記載的空白,是策展團隊始終秉承的基本原則。《盛筵》展的展板或講解詞中多次出現(xiàn)了《史記·西南夷列傳》原文,它們與陳設的展品相呼應,使展覽有的放矢,較好地達到了“透物見人”的目的。

再次,精細詮釋文物展品。目前,國內(nèi)很多展覽,尤其是多館合作的聯(lián)展,普遍存在對展品關聯(lián)性研究、展示不足的情況。針對這一問題,《盛筵》展策展團隊通過展品群研究、展品組合對比、單件展品之間的關聯(lián)性分析等方式對展品進行解讀。同時,鑒于《盛筵》展是一個主要面向普通觀眾的歷史文化主題類展覽,策展團隊在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根據(jù)展覽內(nèi)容需要,對相關文物的信息進行了合理、適度的推理與演繹,如將四川博物院藏戰(zhàn)國水陸攻戰(zhàn)紋銅壺上的宴樂內(nèi)容與蜀王盛筵場景相結合,將巴國的俎、豆、夾組合與引起漢武帝開發(fā)“西南夷”的枸醬相聯(lián)系等,以期為觀眾講述一個有血有肉、較為豐滿的故事。

最后,將歷史與現(xiàn)實結合起來。一個歷史文化類展覽應該具備現(xiàn)實關懷的溫度以及引起全社會共鳴的熱度。2000年前的溝通“西南夷”與今天的西部大開發(fā)雖不可同日而語,但兩者在改善交通條件、穩(wěn)固邊疆、加強與世界聯(lián)系的初衷上又有著諸多相似之處。《盛筵》展的目標就是讓觀眾透過展覽故事線認知漢王朝的開發(fā)策略和管理謀略,親身感受西南地區(qū)因開發(fā)而帶來的巨大變化,在相隔2000年的同類事件對比中總結歷史經(jīng)驗,從而建立起文化自信。

[1]魏敏.歷史文物的解讀與信息主導型陳列的構建[J].東南文化,2019(6).

[2]司馬遷.史記: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3.

[3]班固.漢書:卷六十二:司馬遷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4:2715.

[4]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M]//董誥,等.全唐文:卷一百八十一.北京:中華書局,1983:1847.

[5]彭學斌.“盛筵”與《史記》中的大西南:對一個展覽標題的解讀[N].中國文物報,2018-11-30(8).

[6]宋向光.物與識:當代中國博物館理論與實踐辨析[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286.

[7]彭學斌,方剛.試論重慶涪陵小田溪M12出土的青銅俎與豆[J].文物,2016(9).

[8]司馬遷.史記:卷四十:楚世家[M].北京:中華書局,1963:1733.

[9]常璩.華陽國志:卷四:南中志[M].刻本.嘉慶十九年(1814).

[10]熊永忠.云南古代用貝試探[J].四川文物,1988(5).

[11]段渝.中國西南早期對外交通:先秦兩漢的南方絲綢之路[J].歷史研究,2009(1).

[12]蒂莫西·阿姆布羅斯,克里斯平·佩恩.博物館基礎[M].郭卉,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6:143.

猜你喜歡
博物館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館
博物館里的“虎”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2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博物館
小太陽畫報(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誰遠誰近?
博物館奇妙夜
露天博物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永久免费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国产97视频在线| av在线手机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综久久2021|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国产精品任我爽爆在线播放6080 | 中文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不卡 |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综合网天天|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尤物| 麻豆精品在线视频| 99久久国产自偷自偷免费一区| 欧美色图第一页|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国产成人三级| 精品第一国产综合精品Aⅴ| 国产jizz| 深爱婷婷激情网|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女人一级毛片|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欧美黄网在线| 亚洲国产成人超福利久久精品| 亚洲a级毛片| 91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一本综合久久|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色综合天天视频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精品视频导航| 成人国产精品一级毛片天堂| 亚洲欧美成人在线视频|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午夜国产理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2020|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免费人成影院| 2021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二区|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44|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92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人妻精品久久无码区|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97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久久成人18免费|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999国产精品|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久久永久视频|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V老司机AV天堂|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欧美19综合中文字幕|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欧美国产中文|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2020极品精品国产|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久久久91人妻无码精品蜜桃HD|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国产一级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