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寒冰
河南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特需產科 平頂山 467000
近年來隨著腔鏡等技術的發展,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已成為治療子宮良性病變的首選治療方法。但由該術式對患者盆腔的整體結構及盆底血管、韌帶,以及盆腔內部的神經支配功能等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害,進而增加盆腔器官脫垂(POP)、壓力性尿失禁(SUI)及陰道松弛等術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風險[1-2]。因此,術后對患者做好科學的康復干預,能夠有效促進其術后盆底功能的提高及生活質量的提高。
1.1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7-02—2019-03間在我院接受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的8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術前經婦科??茩z查和超聲檢查均確診為子宮良性疾病。(2)符合腹腔鏡子宮全切除手術指征[3]。排除:(1)合并惡性腫瘤和盆腔感染者。(2)存在子宮脫垂、尿失禁及有盆腔手術史等患者。(3)中途退出者及隨訪資料不全者。按術后護理措施分為2組,各40例。對照組術后行常規盆底肌訓練及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干預。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颊呔炇鹬橥鈺?/p>

表1 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
1.2治療與護理方法
1.2.1 治療方法 2組患者術后第7~10 天實施Kegel運動訓練:指導患者取平臥位,雙腿適度彎曲,收臀提肛,緊閉肛門、陰道及尿道,體會尿急時憋尿感覺。維持盆底肌肉收縮5 s,之后逐漸放松5~10 s。然后交替收縮、放松,10~20 min/次,2~3次/d,12周為1療程。共進行2個療程。在行Kegel運動訓練12周后,觀察組聯合生物反饋電刺激治療:選擇包括生物反饋和電刺激的盆底康復治療儀(法國杉山)。依據產婦盆底肌力收縮強度及耐受等情況先行盆底肌肉收縮功能檢測。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訂針對性訓練方法,患者半臥或平臥位,兩腿彎曲,治療電極插入陰道內。按照生物反饋模塊收縮和放松盆底肌肉,調其中節電刺激強度誘發盆底肌肉收縮,電流強度以患者有刺激感但無疼痛感為佳。電刺激頻率和強度分別設定為10~80 Hz和10~30 mA,脈沖寬度為50~400 μs。20~30 min/次,2~3次/周,4周為1個療程。3個療程后觀察效果[4]。
1.2.2 護理方法 2組治療前護理人員對患者及家屬普及女性生殖系統解剖和生物反饋及盆底肌肉訓練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采用口頭語言并結合訓練手冊指導進行Kegel運動訓練,保證每位患者正確掌握運動訓練要點。根據術后恢復程度及時調整每日運動頻率及訓練周期等。觀察組患者治療前,護理人員配合醫生及康復師依據產婦盆底肌力收縮強度及耐受情況準確完成盆底肌肉收縮功能等檢測,制訂針對性訓練方法。2組患者出院后利用電話、QQ或微信平臺、上門家訪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指導、監督患者康復訓練效果,及時解答患者疑惑,糾正不規范訓練方法。適時配合醫生或康復師指導患者根據病情恢復情況,循序漸進增加訓練項目及運動量,調整康復訓練計劃,自覺完成生物反饋電刺激等療程和定期復診等。指導家屬積極參與心理疏導,營造和諧的支持型家庭康復訓練氛圍[5]。
1.3觀察指標(1)盆底肌力:療程結束后根據盆底肌力評估反映盆底肌肉恢復程度。盆底肌力評估標準:檢查者將中指、食指輕輕置入陰道內,指導患者進行陰道收縮,獲取盆底肌肉收縮力。根據會陰肌力測試法中陰道肌肉收縮質量、持續時間及不同的收縮次數分為0~5級。0級:手指對肌肉收縮沒有感覺。1級:僅能感覺到肌肉輕微收縮(蠕動)但無法持續。2級:肌肉收縮時感覺明顯,但持續時間短(2 s左右),能完成2次。3級:肌肉收縮能使手指向上向前運動,持續時間可達3 s,且能完成3次。4級:肌肉收縮強烈,能抵抗手指的壓力,持續時間可達4 s,且能完成4次。5級:肌肉收縮有力,能持續對抗手指壓力達≥5 s,且持續完成≥5次。正常人一般在4級及以上。(2)尿失禁評價:通過尿墊試驗評價患者膀胱收縮肌功能[6]。試驗后尿墊增重<10 g為輕度,10~40 g為中度,>40 g為重度。(3)性功能評估:術后隨訪6個月,采用女性性功能評價表(BISF-W)對患者性欲、性喚起、性高潮等進行評分。滿意:≥4分;基本滿意:2~4分;不滿意為≤2分。總體滿意率=滿意率+基本滿意率。

2.1盆底肌力及尿失禁發生率觀察組患者盆底肌力優于對照組,且尿失禁發生程度更輕,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表2 2組盆底肌力比較[n(%)]

表3 2組尿失禁發生率比較[n(%)]
2.2性生活滿意情況觀察組患者性生活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性生活滿意率比較[n(%)]
腹腔鏡子宮全切除術后易出現以尿失禁、盆底肌肉肌力和以性生活質量降低等為主要表現的盆底功能障礙。干預不及時可導致癥狀逐漸加重,導致其術后生活質量明顯下降。盆底肌功能訓練能夠通過患者有意識、有節律進行盆底肌肉收縮、舒張訓練,提高了肛提肌、膀胱逼尿肌等收縮力,盆底肌肉群的協調性,其排尿反射以及陰道收縮的控制能力均能夠得到進一步增強,盆底肌力和漏尿量等指標得到顯著改善,成為在臨床治療由盆底功能障礙誘發的尿失禁等疾病中具有操作簡單、疼痛程度輕等優點的一種常用治療手段[7]。
生物反饋電刺激在臨床用于盆底功能障礙中的效果亦得到廣泛認可。其中電刺激干預是對受損盆底肌肉通過不同頻率的電流刺激而促使盆底肌肉被動性收縮,并通過刺激盆底支配神經修復和提高神經細胞的興奮性,骨盆底肌群功能得到強化,肌力獲得明顯增強。而生物反饋能夠通過將肌肉收縮活動轉變為肌電圖等直觀可見的信息,保證醫護人員動態掌握患者的鍛煉效果,及時糾正錯誤訓練方式,進一步喚醒肌肉感應神經和啟動生物電生理反饋,盆底肌肉訓練效果得到更為有力的保證,從而增強其綜合收縮力并有效改善盆底功能等目的[8-9]。
本研究中我科對接受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后80例患者分別應用盆底肌訓練干預和實施生物反饋電刺激聯合盆底肌訓練干預,結果顯示:后者術后6個月時盆底肌力級別、尿失禁程度、性生活滿意度等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說明二者聯合干預能夠協同增效。同時治療期間應做好綜合護理干預,提前向患者講解有關盆底肌訓練的方法和對盆底功能恢復的重要作用,提高自主訓練的意愿和及早掌握正確的鍛煉盆底肌肉的方法,早期開展康復鍛煉,從而順利完成康復計劃,為壓力性尿失禁得到有效的預防及控制,以及改善臟器脫垂及性生活質量等提供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