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麗惠
河南鄭州市中醫院外科 鄭州 450007
雙J管在泌尿外科治療尿路結石、良性腫瘤、狹窄等患者中能夠減少術中腎盂壓力及灌注液的吸收[1],保持引流尿液的通暢性,并通過支撐等作用能夠有效防止輸尿管狹窄、梗阻或粘連等并發癥的發生。但作為異物植入體內,雖然生物相容性相對良好,對人體組織刺激性小,但長期留置體內,特別是部分患者由于病情需要帶管出院后,因生活環境的改變或護理中斷易導致膀胱刺激、尿路感染、尿液反流、引流管結石等并發癥,對其治療效果的提高和鞏固及生活質量均可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如何加強患者帶管出院后雙J管的有效管理,避免或因體內留置的雙J管所帶來的并發癥以及雙J管遺忘等問題的發生,成為臨床治療及護理工作中需要重要關注和研究的課題之一。
1.1臨床資料選取2018-04—2019-07間在本院行鈥激光碎石術后留置雙J管并需帶管出院的72例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患者住院期間均常規順利完成單側尿路結石手術,術后病情穩定,符合留置雙J管且需帶管出院指征且均為首次置管。排除既往有精神疾病史,嚴重癡呆,視覺、聽力減退或喪失等認知和溝通障礙等患者。基于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原則下隨機分為2組,每組36例。對照組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30~67歲,平均49.60歲。腎結石22例,輸尿管結石14例。觀察組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29~68歲,平均49.16歲。腎結石21例,輸尿管結石15例。2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均衡可比。
1.2干預方法給予對照組患者出院前常規健康教育;對觀察組患者在常規出院前健康教育的基礎上出院后開展延續性健康教育。
1.2.1 出院前常規健康教育 出院前由護理人員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留置雙J管結構特點、作用、意義和大致留管時間等內容,并以制成圖文手冊、演示視頻等教育方式闡明院外置管期間的各項注意事項,囑患者按期復診,不適時隨診或及時電話咨詢。同時護理人員定期電話隨訪。
1.2.2 延續性健康教育 (1)在做好常規出院前常規健康教育的同時搭建延續性健康教育平臺:成立QQ或微信“雙J管延續健康教育群”,群主由科室主任或護士長擔任,管理成員包括指定醫生和護士各1~2名。群主制定延續性健康教育內容和實施流程,并負責對小組成員實施延續性護理規范培訓。幫助患者或家屬掃描入群,指導其進行實名登記,并標注主治醫生、責任護士及根據醫囑拔管的時間等。(2)加強健康教育的實施與監督:指派管理員每日通過微信健康教育平臺輪流并及時解答患者遇到的各種問題。鼓勵患者提問,根據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具有共性的問題,可在群里公開指導干預,對存在個性或隱私性較強以及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患者應實施一對一的針對性指導和疏通,語音及用詞親切、誠懇、準確,避免產生歧義等負面效應。定期或不定期進行適當的提問和視頻等了解和評估患者對用藥、活動、飲食、飲水等雙J管置管期間護理的掌握情況,如:除腎功能不全者要限制飲水量外,提問其他患者每日飲水量的正確范圍(2000~3500 mL/d);草酸鈣結石日常飲食中應避免食用的食物(茶、咖啡、菠菜、番茄等);日常活動中應避免的動作和行為(上舉、下蹲、用力咳嗽、便秘等)。對回答正確及遵醫行為規范的患者予以表揚和鼓勵,對出現不正確的回答和錯誤的生活習慣患者予以及時糾正,督促和強化其患者建立良好的遵醫行為和正確的自我護理意識、能力等;對由于雙J管放置不當或雙J管下移刺激膀胱三角區及后尿道導致膀胱痙攣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囑多飲水,減少活動,自行調節體位觀察癥狀有無減輕,癥狀不能緩解應指導其及時來院影像學復查和治療。及時統計拔管人數,拔管前1 d提前電話通知患者返院拔除雙J管,避免遺漏拔管[2-4]。
1.3觀察指標置管結束后,比較2組患者院外留置雙J管期間并發癥及延遲拔管的發生率、護理滿意度末次隨訪時發放護理工作滿意度調查表,滿分為100分。其中>95分為滿意,80~94分為基本滿意,70~79分為一般,<70分為不滿意。總體護理滿意率=(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2.1并發癥及延遲拔管率干預后觀察組院外留置雙J管期間血尿等并發癥和延遲拔管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并發癥及延遲拔管率比較[n(%)]
2.2護理滿意度評分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護理滿意度評分比較
輸尿管結石術后患者需要留置雙J管出院,隨著生活環境的改變,不同工作性質和文化水平的患者對疾病的關注度存在差異,導致自我護理和約束能力減弱[5]。既往應用單純性出院前健康宣教形式較為單一,在直觀性、持續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患者出院回家后憑借記憶遵醫囑自行護理。醫護人員無法全面和及時觀察、指導和評估患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注意事項和相關自護的意識掌握度及疾病進展等情況。而延續性健康教育通過拓寬院外置管期間患者接受監督和強化相關知識的渠道,針對患者雙J管留置健康知識和護理技巧掌握不足之處,綜合運用快速、經濟、實用、易于接受的微信、電話等多元化的延續性健康教育模式,將醫院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并全程進行強化教育,有效提高了患者對留置雙J管置管期間的認知水平、自我護理及觀察意識;此外,還能能夠疏導患者自我護理過程中產生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持續自我管理的信念[3]。不僅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達到了在出現并發癥時能夠得到有效預防和及時處理等目的。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單純接受常規出院前健康教育的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在院外留置雙J管期間開展延續性健康教育,能夠提高留置雙J管出院患者雙J管健康知識掌握度,有利于防范發生并發癥,臨床應用價值較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