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河南民權縣人民醫院 民權 476800
急性闌尾炎是普外科最常見的急腹癥,絕大多數患者一旦確診,應及時實施闌尾切除術[1]。腹腔鏡闌尾切除術(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因具有切口小、術后疼痛輕、康復快等優點已成為治療急性闌尾炎的主流術式[2]。本研究比較分析三孔和經臍單孔LA的療效,以探討經臍單孔LA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1.1臨床資料回顧性分析2017-01—2019-02間在本院行LA治療的80例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臨床資料。納入標準:(1)術前均依據臨床表現及超聲檢查結果明確診斷且符合LA的指征。(2)患者知情同意并簽字。排除標準:(1)伴有嚴重全身器質性病變。(2)有腹部手術史或不能耐受全身麻醉的患者。(3)術前超聲或 CT 檢查高度懷疑闌尾周圍膿腫形成。將行三孔LA 的42例患者作為對照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28~62歲,平均48.27歲。體質量55~84 kg,平均70.67 kg。單純性闌尾炎26例,化膿性闌尾炎9例,壞疽性闌尾炎7例。將行經臍單孔LA的38例患者作為觀察組:男23例,女15例;年齡29~64歲,平均49.57歲。體質量53~83 kg,平均69.24 kg。單純性闌尾炎24例,化膿性闌尾炎8例,壞疽性闌尾炎6例。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手術方法氣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取頭低腳高左傾斜30°位。觀察組實施經臍單孔LA:臍上緣做15 mm橫切口,建立人工氣腹,維持腹壓12 mm Hg。置入單孔腹腔鏡專用通道、30°腹腔鏡和器械。探查腹腔及盆腔,沿結腸帶準確找到闌尾,無損傷鉗上提闌尾系膜以用鈦夾或 Hem-o-lok夾閉闌尾系膜,超聲刀切斷系膜至闌尾根部。用雙道Hem-o-lok 夾閉闌尾根部,切除闌尾,電凝燒灼殘端黏膜[3]。對因闌尾根部壞疽穿孔Hem-o-lok夾閉闌尾根部困難者,可應用可吸收線雙重結扎。闌尾裝入標本袋后經臍部切口取出。排出氣腹,皮內縫合切口。對照組行三孔LA[4]。
1.3觀察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術后肛門排氣時間、鎮痛劑應用例數、并發癥(切口感染、闌尾殘端瘺、粘連性腸梗阻)和住院時間。

2組患者均順利完成腹腔鏡手術。觀察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鎮痛藥物應用例數均少(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住院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對照組術后出現1例切口感染、2例肩背疼痛,并發癥發生率為7.14%(3/42)。觀察組術后出現1例切口感染、1例肩背疼痛,并發癥發生率為5.26%(2/38)。2組均未發生闌尾殘端瘺、粘連性腸梗阻等嚴重并發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2組手術時間等指標比較
經臍單孔LA是在傳統三孔LA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相對后者,其微創性更好,臍部僅需一個穿刺口,術疼痛程度更輕,特別對于年輕女性患者術后腹壁疤痕美容效果更佳。本研究結果顯示,經臍單孔和三孔LA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等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但前者術后肛門排氣時間、鎮痛藥物應用例數均少(短)于后者,表明經臍單孔LA是安全、可行性的。同時也有其局限性:(1)單孔腹腔鏡專用通道和器械的使用成本高,加重患者的經濟負擔[5]。(2)切口數量的減少勢必使視野和器械操作的靈活性受到限制,操作難度增加[6]。(3)切口直接與闌尾、腹腔膿液接觸,切口感染等風險大。因此,應嚴格掌握經臍單孔LA指證,對于肥胖及腹腔炎癥程度較重、局部粘連緊密或闌尾暴露困難、腹腔大量積膿需沖洗及置管引流等的患者,仍宜行常規三孔LA。
本研究納入樣本量不大,隨訪期限不長,今后仍需進行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以進一步評估經臍單孔腹腔鏡LA的優劣[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