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向忠
河南焦作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科 焦作 454002
粘連性腸梗阻是普外科臨床較常見的急腹癥之一,具有病因復雜、病情進展快等特點。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要點是區別是完全性或不全性,是單純性或是較窄性。對于完全性、較窄性,以及非手術治療難以去除梗阻粘連的患者,手術是有效的手段[1]。近年來隨著腹腔鏡微創手術的普及開展,腹腔鏡腸粘連松解術因創傷小、并發癥及再梗阻發生率低等優勢在臨床得到廣泛應用。本研究通過對行粘連松解術治療的63例粘連性腸梗阻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腹腔鏡粘連松解術治療粘連性腸梗阻的效果及安全性。
1.1一般資料63例患者納入標準:(1)患者的病史、臨床表現、影像學檢查結果,均符合有關粘連性腸梗阻的診斷標準和手術指征[2]。(2)均完成粘連松解術,臨床資料完整并完成隨訪者。排除標準:(1)因合并腸穿孔、腸絞窄、腸道腫瘤改變手術方式者。(2)病例資料不全或未完成定期隨訪的患者。根據不同術式分為腹腔鏡組(30例)和開腹組(33例)。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表1 2組患者的基線資料比較
1.2方法[3-4]術前給予腸胃減壓、禁飲食和糾正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等對癥支持治療。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手術:全麻,距原手術切口至少5 cm并盡量靠近臍部直視下放置Trocar,建立氣腹,壓力為12~14 mm Hg(1 mmHg=0.133 kPa)。腹腔鏡進腹探查,確定粘連性腸梗阻類型和無手術禁忌后,根據腸粘連范圍、程度,腹腔鏡引導下選擇2~3個操作孔并置入相關器械。對束帶粘連者以超聲刀將束帶切除;對腹壁與腸管粘連者以剪刀、電凝鉤、分離鉗以及超聲刀分離;分離過程中盡量避免損傷腸管的漿肌層。嚴密止血并修復已經損傷的漿肌層。關腹前腹腔內放置幾丁糖。對照組采用開腹腸粘連松解術,松解方法同腹腔鏡組。術后行抗感染和支持等治療。
1.3觀察項目(1)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腸蠕動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2)術后并發癥。(3)術后24 h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AS)評價術后24 h疼痛的程度:計0~10分。0分為無痛;<3分為有輕微的疼痛,患者能忍受。4~6 分,疼痛明顯并影響睡眠,尚能忍受。7~10分,疼痛強烈,影響睡眠和休息。(4)分別于術前、術后 1周清晨抽取空腹靜脈血5 mL,采用免疫比濁法檢測C反應蛋白(CRP)水平。

2.1手術時間等指標腹腔鏡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術后24 h的VAS評分、腸蠕動恢復時間和住院時間均優于開腹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手術時間等指標比較
2.2術后并發癥腹腔鏡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開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2.3 CPR水平術前2組CRP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1周時2組患者CRP水平均較術前明顯提高,且腹腔鏡組升高幅度小于開腹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周時CRP水平比較
2.4復發情況2組術后均獲6個月隨訪,其間腹腔鏡組復發1例(3.33%),開腹組復發5例(15.1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粘連性腸梗阻屬于機械性腸梗阻的范疇,當腹膜受到腹腔手術、創傷、感染、出血等因素刺激時,腹膜滲出大量纖維蛋白,纖溶活性減弱,導致纖維蛋白無法及時被吸收、溶解,逐漸轉變為纖維細胞,最終機化形成腸粘連。當粘連導致腸內容通過障礙時,可引發腸梗阻。急性粘連性腸梗阻主要是小腸機械性梗阻的表現,對于完全性、較窄性、長期反復發作,以及非手術治療難以去除梗阻粘連的患者,手術是有效的治療手段。傳統開腹手術能松解粘連,清除梗阻病因,效果肯定。但手術損傷大,術后并發癥多,恢復時間長,且二次粘連率高。與之相比較,腹腔鏡粘連松解術的優勢有:(1)通過腹腔鏡的放大作用以及全方位的探查能力,不受患者體態因素的制約,可獲得良好的手術視野而明確診斷,減少了開腹探查的盲目性,并利于顯著最佳治療時機。(2)手術更加精細準確,能最大限度減輕對腹腔臟器和組織的損傷,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和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有利于減少術后并發癥及復發風險。(3)切口小、符合部分女性患者的美容要求[4-5]。本研究的結果亦顯示,腹腔鏡組手術時間、術后VAS評分、腸蠕動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等各項指標均顯著優于開腹組,效果肯定。
CRP是一種肝源性急性反應物,當機體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組織損傷等炎癥性刺激時,肝細胞會大量合成CRP并釋放到血清中。因此臨床上常將CRP水平作為機體炎性反應的應激指標[6-8]。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1周時2組患者CRP水平較前均有明顯升高,但腹腔鏡組患者CRP水平升高幅度明顯低于開腹組患者。說明腹腔鏡手術炎癥反應相對較輕。
畢竟腹腔鏡手術仍是有創手術,術后仍存在粘連性腸梗阻的風險。故在施術時需注意:(1)嚴格把握腹腔鏡手術的指征和時機,準確預測梗阻的發展趨勢,既應避免不必要的手術,又要預防非手術治療而貽誤手術時機造成腸缺血壞死[9-10]。對腹腔鏡探查過程中發現腸穿孔、廣泛性粘連、結腸腫瘤等腹腔鏡處理困難的患者,均不應勉強實施腹腔鏡手術,需及時轉為開腹或腹腔鏡輔助開腹術式。(2)對部分有多次腹腔手術史的患者,在技術成熟和經驗豐富的前提下,也可先行腹腔鏡探查,如符合腹腔鏡手術適應證,則進一步完成腹腔鏡手術。反之則及時中轉開腹手術,同時利用腔鏡探查結果使手術切口位置的選擇更為科學[11]。(3)無論腹腔鏡還是開腹手術,術中均需遵循“寧傷腹壁,不傷腸管”的原則,術中徹底止血、充分沖洗,吸凈腹腔滲液。由于本研究的樣本量有限,未能進行長期隨訪,結果可能出現偏倚,今后仍需通過進一步研究以獲得更為客觀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