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娜
生活在900多年前的蘇東坡不僅是詞壇的一代領袖,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又擅書畫,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同時,蘇東坡的“吃貨”屬性也讓他的形象格外親切可愛,古往今來“圈粉”無數(shù)。
正因蘇東坡粉絲眾多,影響力深遠,與他相關的作品在拍場的表現(xiàn)上也不容小覷,不僅他本人的真跡千金難求,錢維城、康熙帝、傅抱石等名人名家也因創(chuàng)作東坡主題的作品在拍場“大爆”。


《 木石圖》
藝術(shù)家:蘇東坡(1037~1101)
詳情:水墨紙本手卷,連裱共長27.2cm×543cm
成交價:HKD 463,600,000
拍賣行:香港佳士得
成交日期:2018-11-26
蘇東坡的畫跡目前所知存世僅有三件。其中之一是現(xiàn)藏中國美術(shù)館的《瀟湘竹石圖》,另一件《蘇軾枯木竹石、文同墨竹合卷》現(xiàn)藏于上海博物館。《木石圖》應是唯一一件流傳于民間的東坡畫跡,也是進入美術(shù)史教科書最多的一幅蘇東坡的作品。就是這幅作品,在2018年創(chuàng)下了中國書畫最高價,以4.636億港幣拍出。
這幅《木石圖》的全貌,不僅有蘇軾的筆墨,在畫的旁邊,有同時代非常著名的書法家米芾的作品。米芾書法作品的用筆特點在于細線的走若游絲,重的部分又重如磐石。目前,只能找到當時宋代四大家蘇、黃的合璧,也就是《寒食帖》,現(xiàn)藏臺北故宮博物院。這件蘇、米的合璧,有畫,有書法,絕無僅有,珍貴非常。
藝術(shù)家:錢維城(1720~1772)
詳情:設色紙本手卷 26cm×268.7cm
成交價:CNY 74,750,000
拍賣行:中國嘉德
成交日期:2019-11-19
《蘇軾艤舟亭圖卷》的作者錢維城,出身于“一門風雅”的常州錢氏家族。從小學習繪畫,擅長山水、花鳥,尤以山水成就最高,他的作品既有文人書卷氣又有宮廷富貴氣。作為名震一時的詞臣畫家,錢維城在詩文和繪畫創(chuàng)作上都具有極高造詣,深得乾隆皇帝器重,被乾隆皇帝比作倪瓚和沈周,也被同時代人尊為“畫苑領袖”。

《蘇軾艤舟亭圖卷》
錢維城創(chuàng)作《蘇軾艤舟亭圖卷》的起因是乾隆皇帝南巡。乾隆曾六次下江南,但凡有蘇東坡活動的遺跡,他都要去憑吊一番,并題詩抒發(fā)自己對蘇軾的崇敬之情。1757年,乾隆第二次南巡時巡幸艤舟亭,錢維城奉皇帝之名,以艤舟亭為題材,繪制了這幅實景山水作品《蘇軾艤舟亭圖卷》。

《功甫帖》
藝術(shù)家:蘇東坡(1037~1101)
詳情:水墨紙本 27.9cm×9.5cm
成交價:USD 8,229,000
拍賣行:紐約蘇富比
成交日期:2013-9-19
《功甫帖》絕對是最具話題性的蘇東坡作品,被稱為古代書畫市場的分水嶺。它是蘇軾寫予其親密朋友郭功甫的告別信,郭功甫長蘇軾一歲,二人政見不同,卻常互贈詩畫,唱和頻繁。據(jù)翁方綱考《宋史》,認為這幅手札應該是蘇軾三十六七歲時所作,熙寧初,王安石執(zhí)政,幾年后,郭功甫被擢升為殿中丞,后在奉議郎致仕,路過杭州,期間(熙寧四年至七年)蘇東坡正在杭州任通判,據(jù)推測這幅手札就在這段時間完成。
《功甫帖》曾被多次錄入中國藝術(shù)領域中最為權(quán)威的各類典籍之中,清代書畫名家翁方綱曾將其稱為“天賜的書法精品”。該帖流失海外多年,2013年被著名收藏家劉益謙在紐約蘇富比拍得,時隔一年之后再度引發(fā)了關于《功甫帖》的真?zhèn)沃疇帯?h3>NO.4 │《墨竹卷》

《墨竹卷》
藝術(shù)家:文同(1018~1079),
蘇東坡(1037~1101)
詳情:水墨紙本手卷 63cm×28cm
跋28cm×540cm
成交價:CNY 42,550,000
拍賣行:北京保利
成交日期:2014-6-3
蘇東坡與文同不僅是親家,還同為“竹癡”。兩人年紀雖相差十多歲,然意氣相投,交誼甚篤,唱和頻繁。二人合作的這件《墨竹卷》見證了其友誼,是不可多得的書畫珍品。
在這件文同、蘇軾(傳)《墨竹卷》上,有十八位從宋末到晚清的名家題跋,且環(huán)環(huán)相扣,非常清晰。僅元代就有九段題跋,其中包括墨竹大家柯九思;而明代大學士王士禎的題跋更是難得,還加蓋了官印。在古代書畫中,類似這樣的做法非常罕見,目前僅在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件作品和故宮博物院宋徽宗的《雪江歸棹》上見過。

《臨蘇軾滿庭芳詞》
藝術(shù)家:康熙帝(1654~1722)
詳情:紙本設色手卷 47.5cm×642cm
成交價:CNY 13,440,000
拍賣行:西泠印社
成交日期:2009-12-19
康熙帝早年學書以楷書為主,尤其以臨摹蘇東坡的書法最多。這件作品流傳有序,早期一直藏于清宮,可以看到康熙23歲時的書法面貌。
藝術(shù)家:沈初(1729~1799)
詳情:水墨紙本冊頁 16cm×58cm×8cm
成交價:CNY 12,305,000

《臨蘇軾九帖》
拍賣行:華藝國際
成交日期:2019-12-28
清嘉慶帝尤其愛蘇軾的書法,當時的重臣沈初奉命臨帖。沈初所臨《蘇軾九帖》,筆力雄健勁道,字跡端莊圓潤,墨色黑亮油潤,豐神俊雅,姿態(tài)橫生,將蘇軾“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的美學追求還原到極致。但相對于原帖的率意而為,沈初的臨本更多的帶有奉旨書寫的工謹平和、端凝有致,字里行間亦流露著嘉慶帝所欣賞的溫潤清明、不激不厲之態(tài)。
《臨蘇軾九帖》被收錄進《石渠寶笈》,在面世的“寶笈”中亦屬珍品。《石渠寶笈》被收藏界奉為圭臬,編纂人員均為書畫研究及鑒藏大家,記載了清內(nèi)府所藏古代的列朝帝王和名家的書畫作品,可謂“既博且精,非前代諸譜循名著錄者比也”。這件作品被嘉慶加蓋多枚鑒藏印,可見其得帝王之愛尤甚。
藝術(shù)家:傅抱石(1904~1965)
詳情:設色紙本立軸 104cm×30cm
成交價:CNY 9,520,000
拍賣行:十竹齋
成交日期:2015-6-14
傅抱石是近現(xiàn)代書畫大家。其人物畫多為高士、仕女形象。這件作品以蘇軾泛舟為主題,表現(xiàn)了文人雅趣以及懷古情懷。
“泛舟”是傅抱石常繪的題材之一,寥寥數(shù)筆,畫面的空靈、詩意就被勾畫出來,無論尺幅大小皆能駕馭自如。《蘇軾泛舟圖》是傅抱石山水畫的典型范式,同等主題的畫作留存不少,但是唯獨這幅堪稱精品。畫作構(gòu)圖呈半環(huán)抱形,一葉扁舟在江中劃行,一高士端坐船頭,岸邊草木蓊郁,上有楓樹枝葉繁茂,背景是雄偉的山川。據(jù)了解,這幅畫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傅抱石為四川成都一位中學教師歐亮甫所畫。

《臨蘇軾木石圖并黃州寒食帖
藝術(shù)家:吳湖帆(1894~1968)
詳情:水墨紙本手卷 28cm×275cm
成交價:HKD 5,140,000
拍賣行:香港佳士得
成交日期:2018-11-26

《蘇軾泛舟圖》
作為“民國畫壇第一人”吳湖帆一生在詞文創(chuàng)作、書畫創(chuàng)作上無不深受蘇軾的影響,在詞文、書法繪畫創(chuàng)作上多有擬東坡意和臨仿東坡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便是吳湖帆1965年臨蘇軾《木石圖并黃州寒食帖》卷。此幅作品不同于吳湖帆意臨蘇軾作品或者借蘇軾詞意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它屬于吳湖帆實臨蘇軾的作品,在枯木竹石、布局構(gòu)圖、用筆上都認真“不逾矩”地臨摹蘇軾,盡量遵從原作,并同時臨摹了劉良佐、米芾二段題跋。在臨摹完成后,吳湖帆又臨蘇軾名帖《黃州寒食帖》于卷后。
吳湖帆在72歲高齡之際,如此克精克謹?shù)嘏R習蘇軾《枯木竹石》及其后跋二段,已經(jīng)不止于對蘇軾、米芾書畫藝術(shù)的景仰,也參涉了他對當時人生境遇的慨嘆。

《行書蘇軾、黃庭堅等書論片語》
藝術(shù)家:何紹基(1799~1873)
詳情:水墨紙本立軸八屏 182.8cm×50.4cm×4cm
成交價:CNY 3,220,000
拍賣行:華藝國際
成交日期:2017-11-25
何紹基,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此行書四條屏,選錄蘇軾、黃庭堅、元遺山尺牘文本四篇,創(chuàng)作于丙午年(1846),時值何紹基四十八歲,正是其精力彌滿,書學大成之時。寫來行中帶楷,筆挾篆分,凝煉中露出銳勁,沉穩(wěn)處時出俏麗,洋洋灑灑,一氣呵成。故灑脫自如而氣概非凡,是其藝術(shù)高峰時期的極精之作。
何字縱橫捭闔的美感來自他點畫運筆的氣勢之中,正如《清稗類鈔》所評:“子貞太史行書尤于恣肆中見逸氣,往往一行之中,忽而似壯士斗力,筋骨涌現(xiàn);忽而又如銜環(huán)勒馬,意態(tài)超然,非精究四體熟諳八法,無以領其妙。”無怪乎其能在晚清書壇上冠絕一時。

《蘇軾逸事冊》
藝術(shù)家:鄒一桂(1686~1772)
詳情:水墨紙本冊頁 41cm×25.5cm×12cm
成交價:CNY 3,162,500
拍賣行:西泠印社
成交日期:2014-12-14
鄒一桂,清代畫家。這件《蘇軾逸事冊》完整展現(xiàn)蘇軾一生中的重要故事。
鄒一桂擅畫花卉,學惲壽平畫法,風格清秀。鄒一桂的父親和叔父都工于書畫,家中收藏了不少名畫。鄒一桂受他們的影響喜歡繪畫,并從名畫中得到了陶冶。他特別喜愛繪畫花卉,一有時間就去觀摩自然界花卉的形態(tài)和神韻。鄒一桂最擅長的就是花卉,《清史稿》稱他“畫工花卉,承渾格后為專家。嘗作《百花卷》,花題一詩,進上,上深賞之,為題百絕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