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粵港澳大灣區野生動物保護立法比較研究

2020-09-27 23:07:36程雨燕
南方農村 2020年4期

程雨燕

摘? ?要:在疫情引發社會關注和中央關切的背景下,廣東率先通過野生動物保護立法。然而,通過廣東、香港和澳門野生動物保護立法的比較研究,可以發現三地立法在特色鮮明的同時各自存在不足,并且彼此缺乏合作,無法體現粵港澳大灣區立法的先進性和協調性。因此,粵港澳大灣區野生動物保護立法可以從相互借鑒先進立法經驗、緊密結合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要求兩方面入手,提煉梳理出國際化、優質化、現代化、區域化和城市化五大價值取向。而廣東野生動物保護立法也理當從引入國際視野,傳承嶺南文化,創新治理手段,協調灣區合作和凸顯城市特色五個方面加以對應完善。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野生動物保護;價值取向

中圖分類號:F32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2697(2020)04-0048-08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招致的巨大災難引發人們對食用野生動物的深刻反思,社會各界開始重新審視野生動物保護和利用問題。《求是》雜志刊發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該文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習總書記依法防控重要指示的集中概括,特別強調公共衛生的法治保障,提出全面加強和完善公共衛生領域相關法律法規建設,認真評估傳染病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正是在社會關注和中央關切的背景下,中央及各省、市隨之積極展開野生動物保護法立改廢釋相關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1988年出臺的《野生動物保護法》,歷經2004年、2009年、2018年三次修正,2016年一次修訂,目前已經被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2020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緊跟中央立法動態,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于2020年3月31日率先全面修訂《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廣東野保條例》)。但是,一部單行法的出臺并不表示廣東野生動物保護立法工作的完結,相關立法既存在自我完善的提升空間,也存在大灣區背景下粵港澳三地彼此調適的拓展空間,因此筆者嘗試通過粵港澳大灣區野生動物保護立法比較研究為廣東野生動物保護立法的進一步完善提出可行性建議。

一、粵港澳大灣區野生動物保護立法的現狀及其特點

(一)廣東野生動物保護立法

廣東省人大常委會于1993年發布《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規定》,經1997年修正后于2001年被《廣東野保條例》廢止,《廣東野保條例》出臺后經歷2004年、2012年1月、2012年7月三次修正,以及本次修訂。廣東省內廣州、深圳和珠海三市先后出臺過野生動物保護法規規章。廣州市人大常委會早于1992年即發布《廣州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若干規定》,該規定共19條,平均3-5年修正一次,歷經1997年、2012年、2015年三次修正,最終于2019年被廢止,直至2020年3月通過《廣州市禁止濫食野生動物條例》。廣州市政府在2003年非典疫情之后分別于2004年、2007年制定了地方規范性文件《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繼續暫停經營利用果子貍等高危野生動物的通告》和《廣州市人民政府關于禁止獵捕陸生野生動物的通告》,但是后者規定“禁獵期為5年。自2007年7月1日起,到2012年6月30日止”,實際上因為超出期間而已經失效。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于2003年出臺《深圳經濟特區禁止食用野生動物若干規定》,經過2018年、2019年二次修正,直至2020年3月被《深圳經濟特區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廢止。珠海市政府于1998年發布地方政府規章《珠海市野生鳥類保護管理辦法(1998)》,實施十年之后被廢止,直至2020年3月珠海市人大常委會通過《珠海經濟特區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

廣東野生動物保護立法具有起步較早、覆蓋面廣和反應迅速三大特點。一是起步較早。在疫情引發野生動物保護立法高潮之前,除廣東之外,全國只有青海、遼寧、江西、黑龍江、江蘇省,以及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直轄市制定了野生動物保護省級地方性法規;只有蘇州、長春兩個設區的市制定了野生動物保護地方性法規,即《蘇州市禁止獵捕陸生野生動物條例(2018)》、《長春市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2012)》;另外有些市則是結合本市保護重點,在野生動物保護的某一具體領域制定了地方政府規章,如《拉薩市野生魚類保護辦法(2019)》、《林芝市野生魚類保護辦法(2019)》、《本溪市野生鳥類保護辦法(2006)》、《本溪市野生魚類保護管理辦法(2005)》等。廣東野生動物保護立法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盡管出臺時間晚于青海、遼寧、江西三省,但是修訂次數卻遠遠超過三省;省內各市的野生動物保護立法也明顯早于全國其他地市。這表明廣東作為野生動物資源大省一直以來非常重視野生動物保護。二是覆蓋面廣。一方面,廣東省內多達三市出臺野生動物保護的地方性法規,這在其他省份并不多見;另一方面,野生動物保護的內容較為豐富,既有野生動物保護管理的綜合性規定,也有禁止經營利用、食用野生動物,野生鳥類保護的專門性規定。這是由廣東作為對外改革開放先行先試之地的特殊地位所決定的。尤其深圳和珠海,早在20世紀90年代就享有經濟特區立法權,也更加注重結合本地特點立法。三是反應迅速。2020年3月31日,廣東省、廣州、深圳和珠海于同一天通過野生動物保護相關立法的修改,在反應能力方面展現出一致的快速高效。

(二)香港野生動物保護立法

香港于1976年制定《野生動物保護條例》,保護范圍包括“受保護野生動物”及其巢和蛋。“受保護野生動物”由該條例附表明確列出:哺乳類包括蝙蝠、靈長屬(猴子等)、穿山甲、箭豬、松鼠、鯨屬(海豚、鯨魚、小鯨)、紅狐、果子貍、七間貍、五間貍、水獺、鼬獾、豹貓、儒艮、黃麖;雀鳥類包括所有野生雀鳥;爬蟲類包括龜鱉屬(海龜、鱉、龜等)、緬甸蟒蛇、巨蜥;兩棲類包括香港蠑螈、香港瀑蛙、盧文氏蛙;昆蟲類包括黃扇蝶。該條例規定除獲得特殊許可外不得狩獵或故意干擾、管有或控制、售賣或輸出任何受保護野生動物,明確了限制進入地區,禁止在指明地方喂飼野生動物,并規定相應的罪行和罰則,物品的處置等。

香港野生動物保護立法的特點十分鮮明。一是注重在動物保護的全景視野下保護野生動物。香港的動物保護立法較為完善,除旨在專門保護野生動物的條例之外,還出臺了旨在禁止與懲罰殘酷對待動物的《防止殘酷對待動物規例》,旨在羈留和處置流浪動物的《動物羈留所條例》,旨在管制“對活著的脊椎動物”進行實驗的《動物(實驗管制)條例》,旨在加強動物及禽鳥檢疫與疾病預防的《公眾衛生(動物及禽鳥)條例》,并且適用范圍都涵蓋了受飼養動物和野生動物。二是本地化特征突出,《野生動物保護條例》附表所列出的“受保護野生動物”僅涵蓋本地野生動物。三是野生動物保護主要通過先全面禁止,再憑借特別許可證個別放開的方式進行。《野生動物保護條例》詳細規定了特別許可證的申請和取消方式,并且規定即使獲得特別許可也不得以禁止的方法和工具狩獵。四是穩定性較強,相關立法普遍出臺數十年之久而具有延續性,例如出臺于1911年的《動物羈留所條例》已有百余年歷史,再經過歷年修訂和增補不斷完善。這是由香港法律沿革的特殊情況所決定的,“條例”是香港立法機關行使立法權制定的本地法律,因而根據1997年《關于處理香港原有法律問題的決定》在清理去除與基本法抵觸的內容后大部分予以保留。五是“非人類中心”視角,即不僅僅是從人類的利益和價值出發,還從維護動物福利角度保護動物。例如《防止殘酷對待動物規例》為了使動物保持尊嚴并免受痛苦,甚至規定鳥籠底盤的構造“須足以防止任何一個籠內雀鳥的糞便掉落在另一個籠內的雀鳥上”。六是規定細致、可操作性強,例如為了保證《動物羈留所條例》不因權利義務不對等而難以實施,專門出臺與之相配套的《動物羈留所費用規例》,明確規定了不同種類、不同體重動物的相應羈留費用。

(三)澳門野生動物保護立法

澳門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沒有出臺專門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僅于2017年出臺《〈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執行法》(以下簡稱《執行法》),該法是1986年于澳門生效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配套法。《執行法》規定如無符合該法要求的證明書,禁止進行公約各附錄所列物種標本的對外貿易,包括進口、出口、從海上引入、再出口等,明確了申請獲得證明書的要求以及須提交的文件;禁止進行附錄所列物種標本的本地貿易,尤其是以商業目的購買、建議購買、出售及建議出售,以及為牟利目的而使用;規定公約各附錄所列物種標本的進口商和出口商、圈養人和培植人、剝制師、占有或持有的科學機關都必須進行強制登記和更新;明確了澳門相應管理機構、科學機構的職權;以及相關的監察和處罰制度。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后,澳門特區立法會于2020年5月細則性通過《動物防疫法》法案,作出知悉申報、防控措施、強制檢驗和免責條款等動物防疫方面的系列安排,旨在通過完善動物檢疫監管體系提高動物衛生安全水平,并促進動物或動物產品的國際貿易。

澳門野生動物保護立法的特點在于:一是強國際化,實現了國際公約的內部轉化,以規范本地區國際貿易的方式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種,與其世界貿易中心的國際地位相匹配;二是弱本土化,地域性特征相對不明顯,這是由其地域范圍不大,本地野生動物保護關系并不復雜的實際情況所決定;三是重一體化,依據公約要求將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活的動物植物和死的動物植物作為一個整體加以保護,《執行法》中提及的“物種”是指任何動物或植物的物種或亞種,“標本”則指任何活的或死的動物或植物;四是細操作性,相關的規定極為嚴謹細致,便于執法工作人員直接操作。

二、粵港澳大灣區野生動物保護立法的應有價值取向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在開放程度和經濟活力方面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在野生動物保護立法方面也應當發揮支撐引領作用。然而,通過廣東、香港和澳門野生動物保護立法的相互比較,可以發現三地立法在特色鮮明的同時,卻各自存在不足并且彼此缺乏合作,尚未能夠體現粵港澳大灣區立法的先進性和協調性。因此,粵港澳大灣區野生動物保護立法可以從相互借鑒先進立法經驗,以及緊密結合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要求兩方面入手,提煉梳理出國際化、優質化、現代化、區域化和城市化五大價值取向。

(一)國際化

粵港澳大灣區是國際一流灣區,其中廣州、深圳是國際大都市,香港、澳門的國際化水平則更高,始終需要深度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國際合作的共同基礎以及國際競爭的裁判依據都是國際規則,從而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國際參與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廣東及香港、澳門法律制度與國際規則的接軌程度。廣東遵循中國加入并且未申明保留的國際條約。香港、澳門則已經把國際條約納為本地區法律淵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包括回歸前加入的不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相抵觸的大部分國際條約,也包括回歸后中國締結并決定適用于香港、澳門的國際條約,以及以“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名義簽署或加入的國際條約。中國和香港、澳門地區適用的與野生動物保護有關的國際條約有《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禁止細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發展生產及儲存以及銷毀這類武器的公約》等。因此,粵港澳大灣區的野生動物保護立法應當與相關國際條約的要求保持一致,將國際標準與本地傳統和實踐相結合后予以銜接并內化,從而呈現國際化價值取向。

(二)優質化

粵港澳大灣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打造優質生活圈為目標,其“優質”內涵根據灣區經濟發展水平已經不再局限于物質層面,而是在精神文化層面寄托了更多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因此《粵港粵大灣區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特別提出塑造灣區人文精神。灣區人文精神是文化自信引領下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即粵港澳地域相近、文脈相親的嶺南文化傳統。嶺南文化開放包容、獨具魅力,包括大量的世界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相關的飲食文化,《綱要》曾專門指出“支持香港、澳門、廣州、佛山(順德)弘揚特色飲食文化,共建世界美食之都”。飲食文化具有明顯的地域性,嶺南飲食以其取料博雜特異而聞名于世,早在漢代就記載有吃蛇之風:“越人得髯蛇以為上肴”[1]。有的學者認為是開放創新的文化心態造就了嶺南飲食選材的博雜;有的學者認為是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造就了嶺南“異饌”飲食,“人類社會的飲食生活,尤其是區域社會飲食生活的形成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生態環境這一因素”[2];也有的學者認為是便利的海上交通和頻繁的對外貿易促成了嶺南飲食習慣兼收并蓄的包容性。總之,嶺南飲食特色的形成有其歷史必然性和文化合理性。因此,粵港粵大灣區野生動物保護立法應當平衡各方權利義務關系并適當考量嶺南飲食文化傳承,讓灣區居民在物質生活滿足的同時可以追求更高品質的文化需要,從而呈現優質化價值取向。

(三)現代化

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發展大格局及“一帶一路”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既是中國連接世界的橋梁,也是世界觀察中國的窗口;既要在全國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也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更要傳遞好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總結了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勢,并作出未來工作部署。“制度體系”指一系列制度安排;“治理能力”指實現這一系列制度安排的創新供給、管理實施等方面的水平;“現代化”則以民主之治、科學之治、文明之治及規范之治作為衡量標準。粵港澳大灣區要在新時代全面推動形成開放新格局,更好發揮好橋梁和窗口作用,就應當在區域建設過程中率先對標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要求,推進灣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體于野生動物保護立法方面則需進一步作出合理制度安排,并以民主、科學、文明、規范的方式貫徹落實,從而呈現現代化價值取向。

(四)區域化

粵港澳大灣區旨在形成具有綜合性特征的區域一體化,以香港-深圳、澳門-珠海、廣州-佛山組隊聯合為引領,以深化港深、澳珠合作和廣佛同城為路徑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進而提升灣區整體實力和全球影響力。深度區域合作的關鍵是經濟合作,但是能否成功則最終取決于能否跳出行政區域分割,在體制上打破壁壘,進而在要素流動、市場準入等方面實現有效互動和充分協調。因此,深度區域合作首先是法治合作的實現,區域法治適度統合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內容和基礎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涉及一國兩制三法域,區域法治合作只能是“適度”統合,但仍然具有重大意義:一方面,在國家法治大方向的指引下加強融合借鑒,為區域經濟發展掃除制度障礙;另一方面,通過區域法治的先行先試為國家法治提供創新變革樣本。正如學者指出“國家法治與區域法治互為依存、相互促進、共同發展”[3]。粵港澳大灣區野生動物保護立法作為區域法治的組成部分也必然需要從區域法治適度統合的層面加以考量,從而呈現區域化價值取向。

(五)城市化

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級城市群,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為發展的核心引擎;以大多躋身全國城市GDP百強的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六市為建設的重要節點。大中型城市與農村、山區、荒野等區域野生動物保護的重點必然大相徑庭。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具有極高的城市化水平,區域中適合野生動物生存和棲息的空間逐漸縮小,環境不斷惡化;另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順應世界先進城市潮流必然以建設生態城市為目標——使城市具備由植物、動物等自然資源構建而成的穩定平衡的生態系統。因此,粵港澳大灣區野生動物保護立法應當結合城市建設發展中的特殊問題而有所側重,從而呈現城市化價值取向。

三、大灣區背景下廣東野生動物保護立法的完善路徑

結合粵港澳大灣區野生動物保護立法國際化、優質化、現代化、區域化和城市化五大價值取向,廣東野生動物保護立法理當相應予以完善。

(一)引入國際視野

廣東野生動物保護立法應當引入國際視野,在維護生物安全、國家安全的理念下,結合打擊野生動植物種非法貿易的國際要求保護野生動物,把野生動物保護上升到國際戰略高度。一是嘗試借鑒澳門《執行法》經驗,細化國際條約于廣東具體實施的操作方案。我國從中央到地方普遍缺乏與國際條約相配套的執行法,國際條約的國內轉化往往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公約》決定”予以概括性接受,或者在某些相關法律中規定除聲明保留條款外國際條約優先適用的原則性條款“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定的,適用國際條約的規定”,總之都是較為粗線條的規制方式從而明顯不足。廣東不妨在粵港澳大灣區野生動物保護立法國際化的價值取向下先行結合廣東特色和大灣區需要作出相關規定。二是嘗試增加野生動物保護合作條款。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津巴布韋考察野生動物救助基地時特別強調要加大野生動物保護合作。廣東的環境保護社會組織較為活躍,廣大市民自肇始于廣東的非典事件之后生態意識有了顯著提高,從而具備較好的野生動物保護事業群眾基礎,同時廣東的國際合作交往頻繁、涉外因素較多,可以更好的以國際接軌的方式履行野生動物保護國際義務。三是嘗試將野生動物與野生植物統籌保護,因為野生動物與野生植物在資源價值上具有同等重要性,在保護方法上具有相互融通性,而廣東省目前僅有《廣東野保條例》,無論是省還是下面各市都未出臺野生植物保護法規。野生動植物統籌保護有浙江和湖南兩種頗具代表性的模式。浙江同時具備《浙江省陸生野生動物保護條例》和《浙江省野生植物保護辦法》,但是兩部法規的效力層次不一樣,前者是地方性法規而后者是地方政府規章,從而在實施保護時無法完全一致。湖南則直接二合一出臺《湖南省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條例》。筆者建議廣東可以嘗試湖南模式以真正順應國際趨勢實現野生動植物一體保護。

(二)傳承嶺南文化

廣東野生動物保護立法應當不至于過度阻礙嶺南飲食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廣東野保條例》被稱為廣東“史上最嚴”,全面禁止食用包括人工繁育、人工飼養在內的除家畜家禽之外的所有陸生野生動物,違者將至少被處以野生動物價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廣州、深圳、珠海亦一致作出相應禁止性規定。該規定的立法目的在于:培育公民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保護意識,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防止因人類食用野生動物而導致的疫病傳播,從而防范重大公共衛生風險。但是,這必然影響嶺南飲食文化中的食材選取范圍,此時還須處理好法律和道德的關系,以及地域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關系。一方面,公民飲食一般由習慣或道德加以規范,習慣和道德可以上升為法律,但不是所有道德都必須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規制,法律在道德引導方面需要保持謙抑,因為“道德有屬于私人的方面”[4]。另一方面,嶺南文化需要傳承的同時更要不斷發展,嶺南文化本身即蘊含與時俱進的巨大潛質。上文提及嶺南飲食文化形成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在于開放的心態、獨特的環境和頻繁的貿易,而這同時論證了現代嶺南人改變食用野生動物習慣的可行性——傳統飲食文化并非一層不變,亦完全可以在開放心態和國際趨勢的引導下順應生態環境變化的新要求作出適當改變,從而在傳承嶺南飲食文化的同時贏得新的發展機遇。因此,處理好以上兩大關系的關鍵在于尺度的把握,筆者認為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保護動物非常必要,但是應當遵循必要性原則,在涉及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時有所保留。目前相關立法的保留范圍僅限于列入畜禽遺傳資源目錄的動物,仍然失之過窄。《國家畜禽遺傳資源目錄》最初依據《畜牧法》第12條制定,旨在重點保護珍貴、稀有、瀕危畜禽遺傳資源,從立法目的和功能來看都不能等同于可食用野生動物白名單,無法涵蓋新興的特種養殖動物。隨著人工養殖技術的不斷提升,某些陸生野生動物經過長期馴化和選育其食用已經十分安全和普及,在促進養殖產業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豐富了老百姓的菜籃子。筆者建議廣東野生動物保護立法應適當擴大全面禁止食用陸生野生保護動物的保留范圍:一是可以借鑒香港《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經驗,完善許可證制度,通過嚴格規范的行政許可對某一野生動物馴養的實際情況、食用安全性和普及性進行考察,一事一議予以個別放開;二是以《畜牧法》第12條為依據,在全國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利用規劃的基礎上,結合廣東省的實際情況適當擴充省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并報國務院畜牧獸醫行政主管部門備案。兩種方案既可以分別使用,也可以合并使用,但其共通的前提是:必須開展深調研摸清家底,準確了解廣東野生動物的保護狀況以及馴養繁殖產業狀況;必須實現許可證和名錄的科學動態管理,確保及時更新,以及一定范圍和期間的公示;必須不斷提升檢驗檢疫的科技手段有效防止動物疫情的傳播。

(三)創新治理手段

廣東野生動物保護立法應當融入新興的生態環境治理手段,以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一是對應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實現賠償到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所指生態環境損害,包括因破壞生態造成的動物等生物要素的不利改變以及動物棲息地的生態系統功能退化。野生動物的非法獵捕、交易、食用等行為不僅影響物種保護,也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理應向資源破壞者要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廣東野保條例》第39條因此創新性的規定:“破壞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縣級以上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侵權人提出損害賠償要求。”但是并未與《辦法》充分銜接,例如《辦法》規定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權利人是國務院授權的省級、市地級政府,而《廣東野保條例》規定的賠償權利人卻是“縣級以上野生動物保護主管部門”;又如《廣東野保條例》尚未提及《辦法》特別強調開展試點,并且已經由《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首次引入立法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制度。二是完善合法養殖依規停業的過渡政策實現補償到位。《決定》規定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指導、幫助受影響的農戶調整、轉變生產經營活動,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補償”。廣東在全省禁食野生動物的后續工作部署中則提出“依法合理補償”。但是,筆者建議可以依據信賴利益保護原則進一步將補償標準提升為“依法充分補償”,唯有如此方能保證政府行為符合誠實信用原則,達到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要求。三是引入環境公益訴訟制度實現監督到位。依據《環境保護法》第58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環境民事公益訴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社會組織可以提起環境公益訴訟的規定,以及新修訂《民事訴訟法》第55條、《行政訴訟法》第25條中檢察院可以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和行政公益訴訟的規定,結合廣東野生動物保護及相關社會組織的具體情況寫入野生動物保護公益訴訟條款,通過引入社會公眾監督和檢察機關監督構建野生動物保護的多元監督體系。

(四)協調灣區合作

廣東野生動物保護立法應當遵循區域協調理念以順應粵港澳大灣區合作趨勢,從而涉及縱向、橫向和廣度、深度的不同層面。一是要加強省與各市之間的縱向立法協調。從歷年廣東野生動物保護的立法沿革來看,并未體現省級立法與市級立法之間的相互關聯。例如此次廣東各市立法均直接以《決定》為依據,并未提及《廣東野保條例》,從而無法體現效力和內容的銜接關系,為省市執法實踐埋下隱患。二是要加強珠三角九市之間的橫向立法協調。一方面,已經出臺野生動物保護立法的各市在結合本市實際,突出本市特色的同時要盡量保持一致;另一方面,除早就擁有地方立法權的廣州、深圳、珠海三市,其它六市在2015年《立法法》修改之后也已先后擁有“環境保護事項”的地方立法權,應當根據需要積極考慮將野生動物保護列入立法計劃。三是要加強全景視野下動物保護的廣度協調。在公共衛生安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要求下將動物保護視為一個整體予以系統性關注,廣東野生動物保護立法不僅要與上位野生動物保護法相協調,還要與《漁業法》、《農業法》、《森林法》、《傳染病防治法》、《畜牧法》、《動物防疫法》等相關法律中野生動物保護內容保持一致。例如《廣東野保條例》第10條關于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疫工作領導和防疫體系建設的規定,就是與動物防疫規定相銜接的適宜嘗試。四是要加強珠三角九市與香港、澳門之間具體制度銜接的深度協調。珠三角九市與香港、澳門分屬不同法系卻貿易交往頻仍,在野生動物保護方面必然會產生制度銜接問題,需要通過調研加以搜集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規則指引。例如上海就曾經發布《上海檢驗檢疫局關于規范經香港中轉進境動物皮毛和食用水生動物中轉檢驗有關事宜的通知》,規定:“經香港中轉進境動物皮毛和食用水生動物……還須按照以下相應要求辦理其他手續……”。

(五)凸顯城市特色

廣東野生動物保護立法,尤其是城市化水平極高的珠三角九市的野生動物保護立法應當凸顯城市特色。一是在城市建設發展中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例如珠三角九市曾先后被授予“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成為全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群”。而“國家森林城市”的本質是城市特色的生態環境治理,重點包括森林生態屏障和服務,綠色生態廊道和水網,城市生態綠核和文化等方面。城市生態環境治理事關野生動物生境的改造和保護,從而應當在相關立法中將二者結合予以考量。二是注重協調城市環境中人類與野生動物的關系。一方面,應當減少人類對野生動物的過度干擾,在城市指定區域禁止投喂和不當引入野生動物,預防疫病傳播或生物入侵等風險的發生。例如香港曾于1999年發布禁止在附表范圍內喂飼任何野生動物的公告。另一方面,也要防止野生動物對人類生活造成負面影響,合理引導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點及繁殖數量,避免噪音擾民、動物傷人或飛鳥撞機等情況的發生。三是完善城市野生動物園的動物權利保護。很多城市為了滿足市民親近自然、旅游休閑和開闊視野的需要建有野生動物園。野生動物園內的動物往往被視為旅游資源而缺乏充分的保護,面臨活動空間不足,游客違規滋擾,動物表演虐待等福利問題。筆者建議應當以打造野生動物微棲息地的理念實現動物園環境豐容;借鑒香港立法經驗出臺防止殘酷對待動物的法規;同時加大宣傳提升市民動物福利意識。

參考文獻:

[1] [漢]劉安.淮南子[ M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120.

[2] 夏方勝.環境史視野下的唐代嶺南飲食生活研究[ J ].中國社會歷史評論,2018(01):120.

[3] 戴小明.區域法治研究:價值、歷史與現實[ J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20(01):87.

[4] [英]哈特.法律的概念[ M ].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180.

(責任編輯:羅湘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麻豆91网在线看| 在线五月婷婷|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日本人妻丰满熟妇区|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99草精品视频| 福利在线不卡| 国产成人久视频免费|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看国产毛片| 激情综合网址| 99精品福利视频|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欧美在线三级|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在线网址|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该 | 米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天堂久久新|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亚洲香蕉| 香蕉视频国产精品人| 波多野结衣的av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网址在线观看你懂的|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凹凸精品免费精品视频| 999精品在线视频| 色悠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网伊人| 亚洲综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九色综合视频网|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婷婷色婷婷| 在线播放真实国产乱子伦| 激情综合网址| 欧美 国产 人人视频|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日本爱爱精品一区二区| 色成人亚洲|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中国精品自拍|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 黄片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激情99| 日韩欧美91| 日本久久网站|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人成app|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亚洲 欧美 中文 AⅤ在线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高清完整视频版|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国产在线精品99一区不卡| 精品日韩亚洲欧美高清a| 亚洲Av激情网五月天|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a亚洲视频| 99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精品天海翼一区二区| 亚洲AⅤ永久无码精品毛片|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亚洲性影院|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视老湿机|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偷伦视频免费观看国产|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成人韩免费网站| 免费国产不卡午夜福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