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爾漢 臧瑾
摘要:馬鈴薯是經濟價值與營養價值較高的農作物,在魯甸縣種植面積僅次于玉米,春、秋、冬均可種植,生產的馬鈴薯產業鏈較短。要充分利用魯甸縣地理環境優越、生產開發空間大、政府重視與科技助推等優勢,針對現存的問題建立馬鈴薯病蟲害防控系統,增施農家肥和有機肥,合理輪作,選育或引進優良脫毒種薯并研推高產栽培模式,通過種植大戶帶動和專業合作社引領拓展馬鈴薯產業鏈,提升馬鈴薯種植經濟產值。
關鍵詞:馬鈴薯;加工;產業鏈;脫毒種薯;擴繁
臧爾漢,臧 瑾. 云南魯甸縣馬鈴薯產業現狀與發展措施[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0):15.
魯甸縣地處烏蒙山與五蓮峰兩大山系交匯地帶,全縣由一江(牛欄江),兩山(烏蒙山、五蓮峰)、三河(龍樹河、沙壩河、昭魯河)、兩壩子(文桃壩子、龍樹壩子)構成,境內地形地貌復雜,立體氣候突出。馬鈴薯可春、秋、冬三季種植,屬西南馬鈴薯混作區,全年平均氣溫日較差在8.8℃-14℃之間,有利于薯塊干物資積累,提升馬鈴薯品質。
一、魯甸縣馬鈴薯生產現狀
1、種植規模
魯甸全縣種植大春馬鈴薯1.1萬公頃,秋冬馬鈴薯0.27萬公頃,年產鮮薯34.5萬噸,其中大春薯29.7萬噸,秋冬薯4.8萬噸,平均每公頃產鮮薯25.2噸。
2、種植方式和品種結構
壩區以玉米與馬鈴薯規格化間套為主,近年因冬春干旱和夏秋晚疫病防控力度不夠,年際間產量不穩定;高二半山區以雙行起壟凈種為主,產量穩中有增[1]。魯甸縣內種植的馬鈴薯品種繁多,近年來主推品種主要是云薯505、云薯105、威芋5號、青薯9號、宣薯2號、會一2號。
3、薯塊利用情況
當地居民食用8萬噸,占23%,飼用7萬噸,占20%,加工薯1.8萬噸,占5.2%,自留種用2萬噸,占5.8%,外銷薯(含種薯)15.7萬噸,占45.5%。馬鈴薯大部分直接銷售,加工薯所占比例較少,產業鏈短。
二、魯甸縣馬鈴薯種植有利條件
1、馬鈴薯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高
馬鈴薯是糧、菜、飼和工業原料兼用的農作物,因產量高(魯甸縣平均畝產1.68噸)和市場需求量大,畝產值比水稻、玉米和小麥高,投入則相對較少,特別在冷涼的高二半山區,種植馬鈴薯是農民致富脫貧的好項目。馬鈴薯是礦物營養元素較全的堿性食品,能較好地改善人們的膳食營養結構,薯片、薯條和淀粉是市場前景較好的休閑食品和工業原料,馬鈴薯深加工可拓展產業鏈。
2、秋、冬、春三季種植,取長補短、提質增效
秋馬鈴薯多用于大春種薯,是減輕種性退化增產增收的有效措施,且薯形好易加工;冬馬鈴薯春節上市,市場價格高經濟效益好;大春馬鈴薯產量高,耐貯運。
3、較好的區位條件和加工優勢
魯甸縣位于昆明、成都、貴陽和重慶經濟腹心區,屬滇川黔渝三省一市經濟文化交匯區域,魯甸馬鈴薯除提供川渝市場菜食兩用,同時也是川渝主要生產用種。魯甸境內的云南理世食品嚕咪啦薯片加工龍頭企業年加工鮮薯6萬噸,目前魯甸縣內生產的加工薯不足2萬噸,馬鈴薯生產開發空間大。
4、政府重視和科技助推
全市具有完整的馬鈴薯選育、脫毒基地和病蟲害綜合防控系統。魯甸縣政府規劃建設3萬畝脫種薯基地、5萬畝加工薯基地、13萬畝商品薯基地。魯甸縣農技推廣中心屬云南省現代農業馬鈴薯技術體系建設單位,馬鈴薯體系區域試驗站和體系專家團隊是助推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持續動力,全縣43個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示范帶動后勁足。
三、魯甸縣馬鈴薯產業存在的問題
1、馬鈴薯晚疫病防控力度不足
近年來魯甸縣大春馬鈴薯晚疫病發病趨勢加重,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在家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者素質偏低,對病蟲害的防控意識差,農技部門指導督促事倍功半力不從心,一定程度制約著馬鈴薯產業發展。
2、農家肥與有機肥使用較少
當下許多農戶幾乎不用農家肥,生產的農產品品質較差。不施用農家肥和有機肥不僅加大了生產成本,而且會對環境造成破壞,不利于可持續性發展[2]。
3、脫毒良種更新緩慢
目前大多農戶習慣自留種,脫毒良種價格偏高,政府無補貼,農戶難以承擔,導致許多農戶引種單一,良種多年不更換,形成“一年大、二年小、三年核桃棗”現象。
4、連作重茬嚴重
由于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農業勞動力減少,留守在家的農業勞動者體力和文化素質偏低,主產馬鈴薯的高二半山區土地面積大,許多農戶常年連續種植馬鈴薯,認為只要不放荒土地即可,至于收多收少只能靠天碰運氣,農技部門的指導只是聽之任之。
四、魯甸縣馬鈴薯產業發展措施
1、建立馬鈴薯病蟲害防控系統
在選用抗病種薯和合理輪作的前提下,制定馬鈴薯病蟲害綜合防控措施。縣鄉村建立測報防控體系,把病蟲害發生控制在初始期。
2、增施農家肥和有機肥,合理輪作
農家肥和有機肥的施用是有效增加土壤有機質和植物營養元素、確保穩產高產和提質增效的措施,可改善當下化肥農藥盛行而導致的生態環境較差問題。合理輪作是預防和減少病蟲害的有效措施,也是合理利用土壤中各類營養元素趨利避害的良方。
3、選育或引進優良脫毒種薯并研推高產栽培模式
加大選育或不斷引進優良抗逆脫毒種薯,做好試驗示范,增加種薯擴繁力度,切實降低種薯成本,減輕薯農負擔。因地制宜研推適宜當地環境氣候的高產模式,擴大示范樣板,讓增產事實影響帶動農戶[3]。
4、種植大戶帶動和專業合作社引領
依據土地確權,把分散的土地流轉集中由專業大戶統一規劃種植。在馬鈴薯種植相對集中的村社培育專業合作社,整合優勢做好馬鈴薯產供銷,延伸產業鏈,增加附加值。當下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農村勞力力不足,加快土地流轉、整合農村土地,由種植大戶或專業合作社規模化科學種植,激活農技人員內生動力和發揮農機作業優勢,不斷提高三農效益。
參考文獻
[1] 仲偉章. 云南馬鈴薯產業的現狀與發展對策[J]. 云南科技管理,2002(2):15-17.
[2] 李 英. 馬鈴薯種植現狀及發展對策分析[J]. 農業與技術,2018,38(8):143.
[3] 楊雅倫,郭燕枝,孫君茂. 我國馬鈴薯產業發展現狀及未來展望[J].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7,19(1):2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