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樂
“對有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和家族既往病史的駐村干部,一律予以召回”“要保證節假日休息,對駐村兩年以上的干部,安排每年不少于15天的休假”……2020年6月底,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委組織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做好對駐村干部關心關愛工作的通知》,從建立結對幫扶機制、減輕工作負擔、加強心理疏導等10個方面加大對駐村干部的心理關愛和健康保護,為奮戰在扶貧一線的駐村干部身心健康保駕護航。
這一全面提升“扶貧組織保障供給側”的創新舉措,令許多駐村干部備感溫暖。許多駐村干部有了更多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更加堅定了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決心。
“我們的各級干部也是蠻拼的”“讓有為者有位、吃苦者吃香、流汗流血犧牲者流芳”……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各地紛紛出臺的激勵舉措、關愛機制,讓基層干部有了干頭、有了奔頭。
2020年2月20日,已在戰“疫”一線連續奮戰數個日夜的許軼昕突然接到組織談話的通知,這讓他有些意外。短短六天后,許軼昕擬任齊齊哈爾市公安局建華分局副局長的公示便出現在當地政府的網站上。
在齊齊哈爾,與許軼昕一同“火線提拔”的基層民警共有13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們沖鋒在前、恪盡職守,因此受到嘉獎?!斑@幾天忙著對重點目標的排查工作,沒想到組織提拔來得如此突然、如此迅速?!睋锡R齊哈爾建華分局國保大隊隊長多年的許軼昕感慨萬分。
用什么樣的干部,就有什么樣的導向。一個個模范黨員干部,就是一盞盞閃爍的明燈,照亮了更多人的希望。這背后,是一套以政治激勵為內核的用人邏輯。
2018年5月20日,在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中指出:“堅持有為才有位,突出實踐實干實效,讓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機會有舞臺?!?/p>
為落實上述文件精神,2018年6月27日,黑龍江省委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激勵廣大干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意見》也明確提出:“著力打破論資排輩、平衡照顧,大膽提拔重用在基層扎實歷練、在‘吃勁崗位和艱苦地區經受磨煉、表現優秀的干部,尤其是在關鍵時刻、重大任務面前豁得出來、沖得上去的干部?!?/p>
對此,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辛鳴撰文指出:“實踐表明,領導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要有良好氛圍。如果不能形成明確導向,如果不能讓擔當者受尊重、讓作為者有地位,黨員干部的一腔熱血、滿懷豪情也不可能持久;如果不能讓懈怠者受懲戒、讓無為者被淘汰,敢擔當、能作為的‘良幣就會被偷懶?;摹訋膨屩鹋懦狻!?/p>
毋庸諱言,政治激勵是一種鼓勵,更是一種鞭策。倡導擔當作為、干事創業的風尚,旨在向廣大干部傳遞極為明確而又清晰的信號——黨員干部一定要不負黨和人民重托,以強烈的政治擔當、歷史擔當、責任擔當,努力做出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業績。
在浙江省寧波市,“雙向約談”制度讓基層干部備感溫暖——每個季度,上一級領導要定期與基層干部談心談話,從思想上幫其解惑;基層干部在遇到困難時也可以“約談”領導,尋求工作支招。對此,鄞州團區委在社區掛職的“85后”干部忻春意感言:“‘雙向約談過后,基層工作好開展了,我們的干勁也足了!”

對于基層干部來說,組織是靠山,支持是動力。對基層干部的關愛,需要注重干部的心理疏導,引導各級干部有話找組織說、有困難找組織幫,使干部更加相信組織、依靠組織,激發干事創業熱情。
對于不同層級的工作而言,基層工作是公認的“不好干”。早在2013年6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就指出:“對廣大基層干部要充分理解、充分信任,格外關心、格外愛護,多為他們辦一些雪中送炭的事情。”
2019年3月9日,黑龍江省委書記張慶偉在回應媒體提問時也表示:“我不贊同一有事就說基層干部……我們常委一班人和政府一班人,省級領導干部要帶頭解決問題?!?/p>
對此,《人民日報》曾刊文指出:為促進任務完成,我們不僅要提出“過河”的目標,也要盡己所能幫助部屬解決“橋”和“船”的問題。即使在下級沒有提出困難的情況下,也要深入調研,明察秋毫,幫助解決困難,為完成任務創造條件。領導主動過問下級的困難,會讓他們感到領導的關懷,即使有些困難暫時無法解決,他們也同樣感到組織的溫暖,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
既能從言語上多理解體諒、工作中多幫助支持,又能將中央關心干部的各項政策落實到位,就會使基層干部辛苦不覺苦、身累心不累。只有自覺激發活力、增強動力、提升能力,基層治理才能邁向更高境界。
“對基層干部的忙碌,得辯證地看——忙了才能有作為、有進步;但另一方面,在待遇、編制、心理和輿論上,的確應該多關愛這個群體!”說這話的是遼寧省法庫縣孟家鎮黨委書記劉尚志。作為一個“老基層”,他已在孟家鎮連續工作29年,對基層干部這個群體再熟悉不過。
“全市連續幾年沒有招公務員,缺編缺人嚴重。我們鄉鎮有25個行政編制,缺7個,有的鄉鎮缺10個。最年輕的人都30多歲了,年輕人不愛來,來了也留不住。”劉尚志道出其中的原因,“基層工作不好干,活多、人少、待遇低……”
“先手栽下梧桐樹,才能引得鳳凰來”。越是基層,越是艱苦,越應該得到關愛和支持。在經濟待遇方面,中央近年來一再強調收入分配向基層、向邊遠貧困地區傾斜,鼓勵引導人才向邊遠貧困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和基層一線流動。這為各地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提供了政策依據,也為基層干部更加安心基層服務、拼搏脫貧攻堅一線、建設美麗鄉村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值得注意的是,關心關愛不能局限于提高待遇,更應在考核上細化標準,讓“獎勤罰懶”“勞有所得”成為共識;同時,領導干部應帶頭下沉到一線,認真提高自身“溫度”,讓基層干部“辛苦”不“心苦”。
對此,哈爾濱市公安局松北分局萬寶派出所民警賀雷有著切身感受。
今年疫情防控工作開始后,賀雷每天早上6點動身,去轄區衛生院接防疫工作人員,隨后開始穿梭于便民服務站、轄區、派出所之間,幾乎每天都要忙碌到凌晨兩三點鐘才能睡覺。3月24日,已經連續工作48天的賀雷,收到所里發來的“強制休息令”:“經所領導班子集體決定,要求你每天22點到次日7點必須回到所內休息!”雖是寥寥數語,組織的關懷卻情意滿滿。
事實上,為保障一線工作者合理休息,多地都不約而同地發出“強制休息令”“強制陪伴令”,為“連軸轉”的一線人員按下“暫停鍵”。以“命令”的方式安排休息,聽來語氣強勢,細細體會卻滿是溫情。尤其在疫情防控工作壓力大、任務重的情況下,這樣的關心更“走心”,也更得人心。
社會治理的重點在基層,改革落實的重頭在基層,扶貧攻堅的重心在基層,黨的決策能不能真正得以落實,關鍵看基層干部。關心關愛一線干部,嚴管與厚愛并重,讓組織的溫暖無處不在,就會有越來越多的黨員干部在一線沖鋒陷陣、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