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新 徐如軍
摘要:隨著居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對高品質綠色安全農產品的需求量不斷增加。發展農作物無公害栽培,能夠確保農產品安全。傳統農作物栽培過程中存在土壤污染嚴重、化學肥料濫用、藥物殘留超標等問題?,F代農業要做好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從種子管理、田間管理與種植管理等方面,嚴格把控種子、土壤、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環節,確保農產品安全生產。
關鍵詞: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要點
胡安新,徐如軍. 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要點[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0):77-78.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構建現代農業的發展理念,并在農業發展過程中引入了一大批先進的農業管理技術和農業機械設備,使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升,農產品質量得到切實有效改善?,F代化生產方式的不斷深入,逐步推進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向綠色無公害方向轉變。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能夠大大提高農產品產量和品質,保證農業生產更加科學高效。現階段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研究已經成為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傳統農作物栽培存在的問題
傳統農業生產模式普遍存在化學農藥使用不合理、耕作技術手段落后、灌溉施肥隨意等。
1、濫用化學肥料
農業生產過程中,應該始終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施肥原則。但是很多農民群眾不注重有機肥的施入,在生產過程中只注重化學肥料的施用。認為化學肥料見效更快,有利于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因此在農作物種植之前和種植過程中,施入大量的化學肥料,尤其是氮肥的施用十分不合理。長時間濫用化學肥料導致土壤營養物質大量流失,對土壤的生態平衡造成嚴重破壞,土壤板結嚴重,耕作層變淺,農作物根系不能向著縱深方向生長,經常在生長中后期出現倒伏,影響農作物產量和品質。另外,不合理的使用氮肥會使農作物徒長,營養價值難以得到保證。
2、藥物殘留超標
農作物生長周期相對較長,在整個生長發育階段會受到不同病蟲害的威脅。農藥防治是農作物病蟲害防治最常用的方法,同時也是最經濟有效的方法。但是很多農民群眾在進行病蟲害防治過程中,農藥的用量和種類使用不合理。很多農民群眾為了防控病蟲害過度噴灑農藥、大劑量使用農藥、多種類使用農藥,造成農作物藥物殘留超標。此外還有不少種植戶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使農產品的營養成分遭到破壞,威脅到食用者的身體健康,不利于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提升。
二、無公害栽培管理要點
1、農作物品種管理
農作物病蟲害高發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種子質量較低、適應能力較差。很多農民群眾在選擇種子過程中,不能夠嚴格把控種子質量,或者選擇的種子得不到有效處理,導致種子種植時攜帶大量致病菌,這些致病菌會隨著農作物的生長產生嚴重危害。在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種植過程中,一定要科學選擇種子,并做好種子的處理工作。農民群眾應該從有資質的種子生產企業或者經銷商處選擇符合相關標準的種子。在播種之前應該對種子進行有效處理與篩選,結合曬種揀出種子中的病蟲害粒、癟粒和機械損傷粒,提高種子凈度。對于沒有進行藥劑拌種的種子,應該根據當地病蟲害發生情況選擇有針對性的藥劑拌種,有效降低苗期病蟲害的發生[1]。
2、田間管理
與傳統的農作物栽培技術相比,農作物無公害栽培技術對栽培各個環節有更為詳細的要求,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對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造成直接影響。
播種之前應該做到科學選擇種植地,保障種植地符合無公害栽培要求,不存在藥物殘留和重金屬污染。確保種植地地勢較高,通風良好,排灌方便,有機質含量豐富,耕作層較深。
要嚴格進行輪作,避免長時間在同一個地塊種植同一種農作物,這樣不僅會導致土壤中的某種元素大量缺失,也會導致病蟲害發生嚴重。
要注重為農作物營造一個健康的生長環境,防止農作物病蟲害的傳播流行。在農作物生長期間一定要做好田間的衛生管理和控制,防止田間雜草過多,控制合理的群體密度,防止農作物受到病菌感染或者害蟲危害。在病蟲害發生高峰期或者農作物生長關鍵期,應該做好田間巡查工作,發現患病植株及時拔除,帶出田間進行集中深埋或者焚燒處理,防止農作物再次受到病蟲害的威脅[2]。
3、農作物種植管理
(1)科學施肥
無公害農作物栽培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肥料使用量和肥料使用種類,按照無公害栽培技術要求,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嚴格控制化學肥料的使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不使用化學肥料。施肥時應該以有機肥為主,并保證有機肥完全腐熟或者選擇使用商品有機肥,防止土壤污染。
(2)嚴格控制灌溉量
農作物無公害栽培過程中,灌溉是十分重要的環節。具體的灌溉量應該結合地區的降水情況、氣候環境以及農作物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需水情況綜合確定。例如在農作物生長發育關鍵時期對養分和水分的需求量較大,就要加大灌溉量,保證田間含水量滿足植物生長所需。天氣連續干旱時,應該及時灌溉;在進入降雨時節之后,應該嚴格控制灌溉量,并及時做好田間的排水工作,避免田間積水。
(3)病蟲害防治
無公害農作物種植過程中病蟲害防治要始終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為輔的原則,加強田間管理,盡量避免化學農藥的使用。在各種病蟲害防控中,應該綜合應用物理技術和生物防治技術。如果一定要使用化學農藥,應該嚴格控制農藥的使用種類和使用量,避免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不能夠將不同性質的農藥混合使用,嚴格控制使用劑量和使用周期,保證農藥無殘留[3]。
三、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不斷加強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的研究和分析,從土壤、灌溉、施肥、用藥等各個管理方面入手,構建農業產業化生產體系和和無公害農作物栽培技術,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現代農業發展,進而推動農業向著持久、健康、可持續性方向轉變。
參考文獻
[1] 葛秀金. 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的管理技術探究[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4):103+110.
[2] 郭艷麗. 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的管理技術分析[J]. 農家參謀,2020(7):16.
[3] 趙衍飛. 農作物無公害栽培管理技術分析[J]. 種子科技,2019,37(13):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