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蔬菜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農產品,大棚栽培有利于獲得優質蔬菜。該文分別從溫度、濕度、水分、施肥、光照、病蟲害防治6個角度講述了大棚蔬菜的栽培技術,可為提高蔬菜的品質與質量,滿足市場所需,同時提高種植戶經濟收入提供參考。
關鍵詞:大棚;蔬菜;栽培技術;溫度;濕度;光照
楊秀云. 大棚蔬菜栽培管理技術要點[J]. 農業工程技術,2020,40(20):71-72.
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市場供求量較大,大棚蔬菜種植可以保障蔬菜質量,還可以提高農民收入,有助于推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大棚的應用技巧
在準備階段應綜合確定蔬菜大棚的建設地點,保證光照強度與空氣環境盡可能符合大多數蔬菜對自然條件的需求,減少后期調整與控制頻數,節省種植投入,加強種植成本管理,獲取穩定的經濟收入。
營養元素豐富的土壤有利于蔬菜種植;光照充足的地區可依據蔬菜實際生長需求科學控制強度,促進蔬菜植株良好生長;較為開闊的地區通風良好,可減少病蟲害的滋生;水資源豐富可滿足蔬菜生長所需。建設期間,大多數建設3面墻,保障大棚的南向正對陽光,可提升蔬菜大棚的采光能力,提高保溫性能。
二、栽培管理技術要點
1、溫度控制
大棚種植可有效防止自然氣候對蔬菜植株產生的不良影響,加強對植株的保護。在建設初期,應關注大棚的保溫能力。墻體設計應充分考量多重因素,科學控制大棚墻體的各種尺寸:北面墻體的厚度應保持在1 m,兩側墻體應控制厚度為1.3 m,橫向寬度為8 m,長度保持在60 m以內。
如果種植地區遭遇冷空氣襲擊,降溫力度加大,可在墻體周邊加蓋草簾,提升墻體保溫能力。也可安裝火爐、暖風機等,科學控制蔬菜大棚內部溫度,發揮大棚種植優勢,給蔬菜植株良好的生長空間。
2、濕度控制
合理控制、科學調整大棚內部濕度具有重要意義。大棚的覆蓋材料一般是塑料,具有較強的保溫功能,有利于抵抗寒冷空氣。在溫度較高的時期,塑料膜影響大棚內部的空氣流通,大棚內濕度較大,極易造成蔬菜病蟲害,影響植株正常生長,造成種植損失。
可在大棚棚膜上進行撒水,緩解大棚內部的高溫,減少空氣滯留,實現大棚的空氣流通,降低內部濕度。若當天溫度較高、風力較小,可開啟通風設備,加強大棚種植區域的通風,降低大棚內濕度,保障較好的空氣流通性。
合理控制大棚濕度有利于蔬菜植株茁壯成長。科學測定空氣中的濕度,在濕度接近植株生長所需時,應立即停止降濕措施。此外,如大棚濕度過低,應采取空氣噴霧、澆水灌溉等方式,提高大棚內部濕度[1]。
3、科學灌溉
水分是植物生長的關鍵因素,應科學控制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一方面要避免水分過多引起的病蟲害問題,減少農業種植損失,保障蔬菜植株順利成長;另一方面要防止水分過少,影響植株生長,造成減產。
滴灌可有效改善大面積灌溉的水資源浪費問題,既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也滿足了蔬菜植株對水分的需求。該綠色種植技術可節約能源,應在種植中廣泛推廣應用。
在灌溉中還應注意:清晨與傍晚空氣濕度較大,此時段不適宜澆水;澆水應控制水溫,不宜用太涼的水;溫度較高的天氣,植物對水分的吸收能力增強,應增加澆水量;陰雨天不澆或少澆水。
4、施肥管理
施肥管理是保障大棚蔬菜植株有效吸收營養元素的關鍵措施,是較為關鍵的種植環節。應加強對蔬菜施肥的管理力度,依據蔬菜植株的生長需求科學施肥,補充其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以促進蔬菜良好生長。
施肥過多會造成蔬菜植株營養吸收不良,造成蔬菜早熟,影響種植戶的經濟收入;同時,施肥過多也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施肥過少則蔬菜會生長緩慢,造成植株錯過最佳收獲時期,導致減產,造成經濟損失。因此,要科學開展施肥管理,以獲取良好的種植收益。
施肥應采取測土配方施肥。根據土壤測量結果,科學補充土壤中含量較少的元素,控制施肥濃度,防止濃度過大對蔬菜生長造成傷害。施肥盡量采取少量多次的方式,提升植株對養分的吸收能力,發揮肥料對植物生長的促進作用。科學安排基肥與追肥的施加時間,滿足蔬菜各生長階段對養分的需求,使其長勢良好。施肥后應及時澆水,增強肥料的滲透力,促進蔬菜吸收[2]。
5、光照控制
在種植期間,應科學控制光照強度,有效調整光照時長,促進植物提升光合作用效率,保障植株有效獲取生長所需的營養元素。在控制光照期間,應結合管理大棚內的溫度與濕度,為蔬菜植株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例如,部分地區11月光照強度較低,應采取的控制措施為“早揭晚蓋”,結合實際天氣溫度做出適當調整。
此外,與光照強度相關的因素是植物種植密度,種植過密會影響植株獲取光照,不利于生長。同時,應及時清理雜草與病葉,減少營養元素的浪費。保障大棚外膜與內膜的清潔,提升棚膜的透光率,避免棚膜的清潔問題影響植株生長[3]。
6、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問題在大棚種植期間較為嚴重,防治是蔬菜種植的重點工作內容。病蟲害會嚴重影響蔬菜的商品性,具有較大的經濟影響。大棚蔬菜種植中的蟲害有青蟲、線蟲等。害蟲一般具有較強的繁殖能力,一旦發生蟲害會造成不可預計的種植損失。
種植人員應定期巡查,科學管理大棚內的各項環境因素,有效防止病蟲害的發生,全面提升種植效率,提高大棚種植的經濟收益。
此外,在種植前期要科學松土,減少病蟲害滋生的可能性;種植期間,可適當噴灑一些農藥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在蔬菜收獲后及時進行翻耕,同時揭膜對大棚進行晾曬,利用紫外線消滅土壤中的致病原。
三、結語
綜上所述,應科學建設大棚,選擇適宜的位置,為蔬菜提供良好的生長空間,保障蔬菜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較為鮮美的口感,滿足市場對蔬菜的需求,創造可觀的經濟收入。通過加強大棚種植管理,可提升蔬菜生產效能,有助于推動農業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郭 巍. 日光溫室蔬菜栽培無公害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12):177.
[2] 楊 平. 日光溫室大棚蔬菜標準化栽培管理技術的分析[J]. 農業與技術,2019,39(6):21-22.
[3] 王 偉,王健君,肖 雨. 高效節能日光溫室蔬菜栽培技術[J]. 現代園藝,2018(1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