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春芽
審計整改不到位、選擇性整改、屢審屢犯等問題一直是困擾一線審計人員的常見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審計監督效果。內部審計人員應樹立全過程審計整改意識,前移審計整改關口,客觀、深刻地剖析問題成因,切實推動被審計單位和相關部門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問題整改,從制度機制上落實相關整改建議,從而有效提升審計監督效能。現以某省屬高校服務類采購審計為例,通過審計取證單回復、審計報告征求意見這兩個關口前移,促進審計發現問題整改,提高單位內部審計監督效能。
案例背景
2018年,某省屬高校審計處成立由審計處副處長任組長(同時擔任主審)、社會中介審計員為組員的審計組,對該校(實行“統一領導、一級半管理”的管理體制)部分二級學院院長、行政處室負責人實施2015—2017年任期經濟責任審計。高校中量小、次頻的印刷服務采購較為常見,在以往審計中,選擇性整改、屢審屢犯等問題也較為普遍,如何避免老毛病重犯,將整改落到實處?審計組經過優化審計流程,將審計取證單回復、審計報告征求意見這兩個關口前移,在審計報告出具前做好問題剖析,明晰整改責任人及政策宣傳、職能部門聯動,構建問題整改前移機制,取得較好效果。
審計過程
審計整改通常以出具整改報告(或整改通知書)為起點,本案在實踐中探索將審計整改時點前移至現場審計、取證以及審計報告征求意見階段,進一步強化整改主體責任、增強整改內生動力、匯聚審計整改合力,從而提高內部審計監督效能。
(一)第一階段,審計取證單回復前的溝通
這一階段為查清問題事實,提出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審計建議奠定基礎,也為審計整改進行政策宣傳、培訓,幫助被審計單位認識疑似問題的性質,便于雙方對問題定性、責任認定形成初步共識。
1.與被審計單位負責人約談。(1)送“貨”上門、爭取主動。通過審前調查,審計組長擬訂審計方案。審計組通過現場查閱資料、檢查會計材料、訪談等審計方法,聚焦疑點問題,出具取證單。由審計組長帶隊上門送取證單,并與被審計單位負責人(以下被審計單位簡稱A部門、負責人簡稱A處長)進行面對面溝通。(2)換位思考、打開心結。A處長看到取證單“審計(檢查)事項——未按政府集中采購規定執行采購”時情緒較大,認為A部門辦理“印刷制作”業務選擇的是學校招標確定的定點供應商,不可能有問題。審計組長為緩和氣氛,表示理解工作難度,就采購業務而言,業務太具體,且2015—2017年省財政廳印刷服務政策有調整,確實容易出錯,審計組會區別對待。(3)循序漸進、撥云見日。審計組長對著“取證單”,像老師為學生講解試卷錯題一般解釋取證單上的“審計(檢查)事項”并分析問題的可能成因。一番交談之后,A處長表示“已大概理解,之前真是一頭霧水,不知問題在哪”。
2.與相關職能部門核實。審計組長與A處長溝通后,又分別與采購辦負責人、計財處負責人溝通。采購辦負責人表示,2015年學校招標確定的印刷定點供應商與2016—2017年省采監辦確定的協議定點供應商都簡稱為“定點單位”,兩者容易混淆,但新政策已在學校OA系統中公告,部門不能以此作為理由。計財處也說明了預算編制情況。
3.審計組內部討論。與A部門、相關部門溝通核實后,審計組長組織審計組內部討論,一是審計(檢查)事項表述不確切,且與審計(檢查)事項摘要不匹配,A部門印刷費屬于政府集中采購項目,但制作費并不是;二是2015年印刷采購與2016年、2017年執行不同的政策,應區別對待;三是從促進部門整改的角度,除進一步查實相關材料,還需與職能部門進一步溝通,從體制機制上查找問題根源。
(二)第二階段,審計報告征求意見階段的確認
對問題事實、問題金額、問題責任認定、整改建議進行再確認,為審計整改統一思想、統一行動奠定基礎。
1.審計組長認真研讀A部門回復的取證單。A部門回復單內容如下:(1)印刷業務。2015年嚴格按學校印刷定點采購要求執行,2016—2017年在不知曉新政的情況下,仍按原政策執行,但執行中對單次金額較大的印刷業務,通過邀請三家以上供應商,詢價后擇優確定;(2)制作費。由部門組織邀請三家以上供應商,詢價后擇優確定。從回復情況看,A部門對存在的問題認識比較到位,為下一步整改掃清了認識上的障礙。
2.與相關職能部門再次溝通。審計組長與采購辦、計財處進一步溝通,商請其共同參與指導、配合整改,審計組長同時向上述職能部門分管領導匯報,爭取領導支持。
3.與被審計單位再次當面溝通。審計組長再次登門“拜訪”,主要就問題性質、問題金額、建議措施等進一步溝通,達成共識。
審計建議
1.建議A部門指定專人負責采購業務并明確其工作職責。積極參加采購辦組織的業務培訓;按計財處要求,細化政府集中采購項目預算編制;區分采購項目與非采購項目,嚴格按照學校采購管理辦法、經費支出管理辦法使用經費。
2.商請采購辦協助整改。建議采購辦除線上公告新政外,線下要作好業務培訓,指導、監督管理;進一步梳理采購業務流程,修訂完善學校采購管理辦法,加強重要風險點控制。
3.商請計財處協助整改。向計財處提出以下建議:一是細化印刷費等服務類預算編制,從源頭上加強管理;二是調整預算下達方式,印刷費單獨下達各相關部門及采購辦;三是將單列的采購項目查詢權分配給部門財務聯絡員、采購辦人員,便于相關人員隨時查詢,了解執行進度。
整改結果及啟示
(一)整改結果
1.A部門指定部門財務聯絡員為部門采購業務員;負責向計財處、采購辦了解政策,辦理采購預算編制、需求上報等具體事務。
2.采購辦在中層干部會議、財務聯系員會議、預算布置會等多個場合,舉辦多場次采購政策、業務培訓會。規范車輛租賃、會議服務、圖書出版等服務類采購,通過審計整改陸續規范微課拍攝、印刷服務、LED租賃服務等服務類項目采購行為,并組織修訂完善學校采購管理辦法。
3.計財處調整“印刷”預算編制方式及預算下達方式,加強源頭管理,有效促進印刷采購政策執行。
(二)審計啟示
1.審計整改關口前移,有利于提高審計整改效果。內部審計人員的有序引導,使整改由此及彼、由點到面,持續落實。同時,通過整改關口前移,與職能部門共同分析管理漏洞、薄弱環節,使其有意愿參與、指導整改,促使相同或類似問題在不同部門、不同業務中進行整改,達到堵塞漏洞、防范風險、規范管理的目的。
2.審計整改關口前移,有利于提高審計外包質量。審計整改不到位的原因,既有被審計單位及相關人員重視程度不夠、對整改重要性認識不足、審計發現問題復雜等因素,也有審計報告質量不高,審計整改建議缺乏針對性、可操作性等因素。通過審計整改關口前移,促使學校審計人員全程參與審計工作,把控審計實施;指導社會中介既查證問題事實,又從更利于整改的角度提出審計建議,提高審計外包質量。
3.審計整改關口前移,有利于發揮內審人員特有優勢。優秀的內審人員除具有專業知識外,還應具備組織、溝通、協調等專業技能。通過取證單(查詢單)回復前、審計報告征求意見階段與被審計單位的溝通,能夠助力審計人員對“體檢”異常指標作出較為全面的評判,對復雜問題從體制機制上提出解決建議,以“實戰鍛煉、專業訓練”提升內審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同時,內部審計身處單位內部,相較國家審計、社會審計具有天然優勢,熟悉單位內部組織架構、管理模式、運行機制且工作時間較外部審計更有保障,可通過審計整改關口前移的方式實現“審計為了整改,整改促進管理、提高績效,實現單位目標”的目的。
(作者單位:浙江金融職業學院,郵政編碼:330018,電子郵箱:98596305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