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
2017 年,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救援中心組織河北、山東開展企業應急文化建設試點,選取國電河北龍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有限公司梧桐莊礦和兗礦魯南化工有限公司等3 家企業,圍繞保障安全發展的目標,堅持繼承與創新并舉,把應急文化、傳統文化、安全文化有機統一起來,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形成了特色鮮明的企業應急文化體系。
企業應急文化建設包括應急理念文化、應急制度文化、應急環境文化、應急行為文化等4 個方面。
企業應急理念文化是企業應急文化建設的核心。企業應吸收應急管理先進理念,結合本企業實際,總結提煉獨具特色、全員認同的企業應急理念,作為應急工作的指導方針,統領企業應急工作。企業應急理念應體現“生命至上”“全員應急”“超前防范”“專業處置”“科學救援”五大理念。
企業應當落實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完善應急工作制度,加強監督檢查,保障制度執行力,提高應急工作規范化水平。
一要完善應急工作責任制度。制定全員應急工作責任制,明確各崗位應急職責、績效目標、考核要求、獎懲措施。二要完善應急投入保障制度。建立應急投入長效機制,從人、財、物等方面為應急工作開展提供充分保障。三要完善應急預案管理制度。制定應急預案編寫、評審、發布、報備、修訂等工作規定,規范應急預案管理。四要完善應急預案演練制度。制定應急預案演練方式、演練準備、組織實施、評估改進、演練保障等工作規定,強化演練實效。五要完善應急救援隊伍管理制度。制定企業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組建方式、訓練演練、日常管理、裝備配備、指揮調度、基礎設施、救援保障等規定,規范企業應急隊伍建設發展。六要完善應急宣傳與教育培訓制度。制定應急宣傳與教育培訓計劃、內容、方式、目標要求、監督考核、經費保障等規定,教育培訓全員參與,分級分類組織實施。七要完善應急設施及裝備物資器材管理制度。制定應急設施設備建設、使用、管理、維護保養,應急裝備和物資器材管理、維護保養、更新、補充等規定,確保各類設施設備完好,裝備物資和器材處于良好狀態。八要完善應急平臺建設管理制度。制定應急平臺建設、聯通、信息采集、數據處理、監測預警、值班值守、輔助決策等方面的功能設計、檢查維護、升級改造等規定,提高應急工作信息化水平。九要完善應急評估制度。制定應急評估內容、方式、方法、組織實施、評估周期、效果運用等規定,通過評估持續改進工作,提高企業應急工作質量水平。
企業應加強應急環境文化建設,在生產場所、生活場所、公共場所等區域顯著位置,設置警示提示標識牌、應急逃生避險標志標識、應急宣傳欄和牌匾等,宣傳應急理念、普及應急管理政策法規和應急知識等。企業還應充分利用網站、微信公眾號、短信等新媒體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應急宣傳,傳播應急理念,普及應急管理政策法規和應急知識。

應急逃生路線(試點單位已申請專利)
企業應通過應急教育培訓、應急文化活動、應急演練、安全檢查等途徑積極改善員工的應急行為,確保在異常及突發狀況下,一線人員能夠正確響應和處置。
一是加強應急教育培訓。企業應設置應急知識培訓教育場所,實現教育培訓及應急圖片、實物展示、宣傳視頻及動漫演示等多功能組合,強化應急認知、應知應會、技能實操能力。
二是加強應急文化活動。企業可結合“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萬里行”“安康杯”“青年示范崗”等活動,開展應急知識競賽、應急技能比武、應急文化作品征集等活動,不斷規范員工應急行為。
三是加強應急演練。企業應落實應急演練制度要求,組織全員參與應急演練活動,通過桌面推演、仿真模擬、實戰演練等方式,提高應急組織指揮、應急操作技能水平,錘煉員工心理素質,規范固化應急行為。
四是加強安全檢查、隱患排查。企業應組織開展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改善生產環境,糾正員工不安全行為,制定針對性防范和處置措施。
五是編制應急文化手冊。企業應組織編制《應急文化手冊》,集中展示應急文化建設內容、要求等,手冊內容應結構清晰、內容完整、圖文并茂、繁簡得當。
企業應完整保存體現應急文化建設過程的記錄資料,并分類建檔管理。過程記錄資料至少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應急管理制度資料。主要包括應急工作責任制度、應急投入制度、應急預案管理制度、應急預案演練制度、應急隊伍建設管理制度、應急宣傳與教育培訓制度、應急設施裝備及物資器材管理制度、應急平臺建設管理制度、應急評估制度等。
二是應急預案體系文件。主要包括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現場處置方案以及崗位應急處置卡等。還應包括支撐預案體系文件的風險分析報告、應急能力評估報告及相關規范化格式文本。
三是應急預案評審、備案及評估資料。主要包括根據法規及規范性文件要求的評審記錄(意見)、備案證明文件、審核審批記錄等。
四是應急演練過程及評估資料。主要包括演練計劃、演練方案、演練過程記錄、演練影像資料及演練效果評估等。
五是應急宣傳活動影像資料。主要包括應急文化墻(櫥窗)、車間(班組)應急文化宣傳陣地、應急宣傳視頻資料等。
六是應急知識技能培訓檔案。主要包括應急教育培訓計劃、培訓過程記錄、培訓考核記錄;應急技能實操記錄等。
七是應急活動開展音像及圖片資料。主要包括應急技能比武、應急知識競賽、文化作品等資料。
八是《應急文化手冊》。主要包括應急理念、應急制度、應急知識等應急文化建設內容。
企業應急文化建設具有長期性特點,企業應針對每個階段工作完成情況進行考核驗收,評估建設效果,制定改進措施,持續推進應急文化建設。
考核驗收可利用座談交流、查閱資料、問卷調查、現場查看、模擬實操和演練、綜合評分共6 種方法開展。
其中,模擬實操和演練可隨機抽取相關人員進行應急指揮、應急處置技能、裝備器材使用等應急實操測試,以及開展桌面推演、實戰演練等應急預案演練,對員工應急行為進行考核評估。綜合評分主要綜合各項檢查情況,按照評分標準,確定各項指標得分,匯總提出考核意見。根據考核驗收發現問題,提出改進措施。
考核驗收指標體系由基本條件、組織保障、應急理念、應急制度、應急環境、應急行為等六大類25 項具體指標構成,其中,基本條件類所列3 項指標為單項否決項。除基本條件類外,其他五類22 項指標按0~6分共7個級別的標準賦予分值。
1.基本條件類
(1)考核驗收前3 年內,企業未發生1 人以上死亡或3 人(含)以上重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2)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等級評定為二級(含)以上。
(3)企業應急管理體系完善,應急組織、應急預案、應急裝備等符合有關法律法規要求。
2.組織保障類
(1)成立企業應急文化建設領導小組,明確應急文化建設管理機構、人員和職責。
(2)制定企業應急文化建設實施工作方案,明確目標任務、方法措施、責任主體、完成時限、考核要求等。
(3)把安全生產應急經費列入年度經費計劃,保障企業應急文化建設和應急管理工作投入。
(4)定期調度、研究解決企業應急文化建設工作遇到的問題,開展階段性評估,持續改進企業應急文化建設工作。
3.應急理念類
(1)廣泛開展“生命至上、科學救援”應急理念宣傳教育。
(2)開展企業應急文化建設征文活動,廣泛征集員工意見建議。
(3)總結提煉與企業傳統文化結合緊密,符合企業自身實際,簡短易懂、感召力強的企業應急理念。
(4)廣泛開展企業應急理念宣傳培訓,實現全員理解認同并自覺踐行。
4.應急制度類
(1)健全應急管理制度。
(2)定期組織開展應急制度落實情況檢查。
(3)建立并落實應急制度執行情況獎懲措施。
(4)根據企業任務形勢等變化,及時修訂完善應急制度。
5.應急環境類
(1)制定年度應急宣傳計劃并組織實施。
(2)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要求,設置崗位操作危險警示、應急處置措施、逃生避險指示等標志標牌。
(3)因地制宜設置應急文化宣傳廣場、長廊、櫥窗、宣傳欄等,宣傳應急理念、法規政策,普及應急知識,張貼崗位應急承諾、應急措施等內容并定期更新。
(4)利用內部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開展形式多樣的應急宣傳,傳播應急理念,普及應急知識。
(5)應急管理有關書籍、報刊、音像資料等學習宣傳資料充足并及時更新。
6.應急行為類
(1)組織年度全員應急知識技能培訓,分級分類開展培訓,落實人員、時間、內容、考核等要求。
(2)開展應急知識技能比武競賽活動,員工熟練掌握本崗位應急知識和技能。
(3)制定應急演練計劃,組織全員參與應急演練。
(4)組織開展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制定針對性安全風險防范和處置措施。
(5)編制《應急文化手冊》。
最終,考核驗收等級按照得分情況評定為優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 個等級。
企業應急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企業領導必須高度重視,企業員工必須全員參與,時間上、機制上、制度上和資金上等得到充分保障,持續推進、不斷完善,并長期發揮作用。總結試點企業工作經驗,必須做到以下5 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健全組織、完善制度。企業應設立應急文化建設組織,明確組織領導、工作職責,制定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應明確企業應急文化建設工作內容、任務分工、時間節點、工作要求、建設標準、考核規定等內容。
二是領導重視、全員參與。企業主要負責人應組織、參與、督導企業應急文化建設全過程,定期組織相關培訓和會議,研究部署推進企業應急文化建設工作,保障企業應急文化建設所需各類資源投入。企業應急文化建設參與成員應認真落實職責要求和任務分工,分級分類對全體員工進行應急認知、理念、知識、技能等方面的宣傳培訓,集思廣益,推進本企業應急文化建設。
三是自主建設、持續改進。企業應急文化建設工作應堅持以自主建設為主、外部力量支持為輔的原則,確保企業應急文化科學性、系統性、適用性和有效性,符合本企業特點。企業應急文化建設是一項持久性工作,既要有短期目標,也要有長期規劃,應本著持續改進的原則,不斷豐富完善。
四是系統規范、有機融合。企業應急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統籌軟硬件建設,統籌理念、制度、環境、行為等各方面建設;需要與企業傳統文化、風險特點、駐地環境、安全文化等有機融合,與日常風險防范、安全管理、應急管理等工作有機融合,才能確保企業應急文化的生命力。
五是科技支撐、強化過程。企業應急文化建設要保障資金投入,發揮互聯網、微信公眾號、手機APP 等新媒體作用,增強建設實效。加強應急教育培訓、應急預案管理、應急預案演練等信息化建設,提高應急管理工作效率。強化過程管理,定期開展檢查評估,及時改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