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彥
職業衛生培訓是最經濟可行的預防職業病的手段,也是職業病危害預防的第一道防線。近年來,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不斷探索實踐新的、多方位的培訓模式,目前職業衛生體感式培訓已初見成效,凸顯出其在職業衛生培訓過程中的優勢。
職業衛生培訓的目的是通過對從業人員進行職業病相關知識培訓,提高和增強從業人員的職業病預防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使員工成為本質安全型員工。即員工在生產、生活實踐的發展過程中,使職業危害對人體的損害從被動接受到積極的事先預防,從源頭上避免職業病和職業危害對人體的傷害。最終使企業成為安全、健康型企業。
企業要強化職業衛生培訓,要把職業衛生培訓擺在重要的位置,培訓不到位就是隱患。用人單位要根據行業、崗位和培訓對象特點,制定培訓計劃。確定培訓內容和培訓時長,做到依法培訓、按需施教,積極推進職業衛生培訓內容規范化、方式多樣性,使培訓取得實效。沒有能力組織職業衛生培訓的用人單位,可以委托培訓機構開展職業衛生培訓。
《職業病防治法》第三十四條對職業衛生培訓有明確的要求,但無具體的時間、內容和周期等細則規定。有效的職業衛生培訓計劃必須明確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和培訓學時等要求,見下表。而制定培訓計劃的關鍵是根據不同培訓人群確定相應的培訓內容,培訓內容要有針對性,切忌千篇一律。要本著“看得懂、記得住、用得上”的原則,根據不同類別、不同層次、不同崗位人員需求,編寫相應的、通俗易懂的學習讀本、知識手冊等培訓教材。
船舶制造行業從業人員眾多,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種類多而雜。以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船集團”)為例,在船舶建造的過程中,各作業崗位之間存在交叉作業,各職業病危害因素之間相互接觸概率較大,職業危害問題也比較突出。目前市面上沒有針對造船行業的專業職業病防治知識相關培訓教材。針對這一現狀,大船集團職業衛生主管人員通過調查研究目前造船行業的職業病危害現狀,查閱職業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大量的相關資料,結合本企業在職業病防治方面多年的管理經驗,編寫了適用于造船行業專業的、圖文并茂的《職業病防治知識讀本》,如圖1 所示,主要從11個方面介紹和指導勞動者如何防治職業病,主題鮮明、形式新穎、實用性強。
船舶造修行業職業衛生培訓計劃表
圖1 大船集團編寫的造船行業《職業病防治知識讀本》內容
大船集團編寫的《職業病防治知識讀本》,可以作為造船行業職業病防治知識的培訓教材;通過對此讀本的學習,可以使職業衛生管理人員、接害人員及進入存在職業危害作業區域的任何人員直觀地、便捷地、有針對性地學習專業的職業病防治知識,使管理人員增強職業病防治管理業務水平和能力,提高勞動者的自我防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使勞動者成為本質安全型員工、杜絕職業病的發生,使企業成為本質安全、健康型企業。
船舶造修行業比較特殊,存在將職業病危害作業整體外包或者使用勞務派遣工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情況。大船集團作為國內一流的大型船舶總裝廠,除集團本部員工外,外協員工占現場作業人員的比例較高,并且每年有近7 000人的外用工進廠,這部分人群既包括完全沒有造船企業工作經驗的思想麻痹、從眾心理強的年輕人;又包括從事過相關生產作業、理論知識缺乏、思想守舊、抱有經驗主義和僥幸心理的“老員工”,他們普遍文化程度偏低、職業病危害防護意識不強;并且外用工的離職率高,流動性大、人員不斷更替,學習能力參差不齊。
此時,傳統理論教學與實際操作相脫節的培訓方式的缺點就凸顯出來。傳統的培訓方式比較單一,大多是灌輸式,把員工集中于教室內,遠離生產一線,被培訓員工難理解、難記住、難聯系實際,實操效果不佳。
圖2 職業健康與勞動保護體驗區
為了讓員工真正了解職業健康的重要性,不走過場、不流于形式,職業衛生培訓材料要充分考慮圖片內容優于文字內容,視頻內容優于圖片內容,體驗內容優于視頻內容,讓員工對職業健康產生興趣。以往的職業衛生培訓都以課程灌輸為主,根據國外對平均記憶率的統計,這種培訓方法學員最多可以掌握30%的知識,導致理論和實踐相脫離。而實物教室體驗式培訓打破了紙上談兵的局面,把培訓課堂搬到實物教室,讓職工切身感受正確的作業狀態和違規作業發生的后果,從而真正反思自己在生產實踐中的不安全行為,使理論學得透徹,使職業危害防護技能得到切實的提升。
2018 年4 月,大船集團建成了北方同行業第一家規模較大的安全體驗式培訓場館(以下簡稱“體驗中心”)。其中設置了職業衛生培訓體驗專區——“職業健康與勞動保護體驗區”,此區域設有防護眼鏡演練、焊工塵肺演示(演示正常肺呼吸的狀態和塵肺患者呼吸狀態的區別,能看到肺呼吸的力量、聽到呼吸的聲音)、口罩測試演示、聽力保護體檢、重物落下危險體驗等體驗設備設施;個人防護用品展示區及勞動防護護具正確佩戴、使用詳細圖解;集團內職業健康管理流程圖;職業病防治知識展板等,見圖2 所示。此區域還配有電視,為學員播放職業病防治相關視頻。
大船集團職業衛生培訓目前采用授課和體感式相結合的培訓,形成了“理論培訓——相關模塊實際體驗——現場考核”的培訓教育模式。為了在保證培訓效果的同時提高體驗中心的利用率,每個職業衛生培訓班次人員不超過60 人。培訓流程為:首先在多媒體教室對學員進行理論培訓。理論培訓后學員分組(每組15~20 人),每組由一名實操教師帶領開展實操培訓,讓學員通過體驗設備親自操作,驗證理論培訓的相關知識點,以加深理解、強化記憶。模塊體驗結束后,全體學員再次回到理論培訓教室進行考核,以驗證培訓效果。考核不合格者需重新接受培訓。
據統計,體驗中心2018 年5 月投入使用至今,職業衛生培訓累計培訓1 萬3 373 人次。對比以往偏重理論教學的培訓方式,體感式培訓已經凸顯出其在職業衛生培訓過程中的絕對優勢。特別是對于學歷不高、學習能力相對較低的外來務工人員和一線作業人員,“體感式”培訓使接受培訓者利用“看、做”,直觀地體驗現場作業過程中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的危害,正確選用、佩戴個人防護用品(PPE)的防護效果等。使學員在親歷模擬職業病危害的過程中產生震懾情緒,理解并獲得知識。通過培訓,指導作業人員正確使用和維護個人防護用品。使防護用品的使用者做到三會:會檢查防護用品的可靠性,會正確使用防護用品,會正確維護保養防護用品。統計結果顯示,大船集團開展體感式職業衛生培訓以來,員工個人防護用品佩戴的違章率下降了48.77%。
在此基礎上,為了進一步提高職業衛生培訓效果。大船集團將逐步探索新型職業衛生培訓模式,如實訓式、仿真式培訓。用人單位要充分利用公司內網、手機短信、微博、微信等方式宣傳職業病防治知識,鼓勵勞動者集中參與網絡在線的職業衛生培訓學習,有關內容和學時可按規定納入考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