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 桔

撒哈拉之眼 ?JAXA / ESA
每當提到“撒哈拉”,我們的眼前就會出現一幅無邊無際的沙漠景觀:行走的駱駝隊,明亮猛烈的陽光,奇形怪狀不斷變化的沙丘……撒哈拉沙漠氣候條件極其惡劣,是地球上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之一。這片沙漠幾乎占滿整個非洲北部,遍布的沙灘、沙丘和沙海不禁讓人好奇,如此廣袤的撒哈拉沙漠究竟對人類隱藏了什么秘密?在它熾熱的沙土下又埋藏著什么?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6000年前,這片面積超過900萬平方千米的干旱沙漠上,曾覆蓋著厚厚的“綠色地毯”。今天除了熱沙之外幾乎一無所有的地方,當時卻遍布草地和湖泊。各種生物在這片土地上活躍著。充沛的雨水使塔曼拉塞特河的河水可以穿過綠色的撒哈拉,流入大西洋。塔曼拉塞特河有許多支流,總長度超過500千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河流之一。
2015年,在三維衛星圖像的幫助下,地球上史前河流的種種痕跡出現在人們眼前。科學家們憑借這些圖像,發現了隱藏在現代沙漠之下遠古河道的光滑邊緣,以及一個位于非洲中部,被稱為大乍得湖(巨型乍得湖)的古老湖泊。如今,這個湖已經幾乎成為“幽靈湖”,僅剩下今天的乍得湖還存在著。
在古代,這個湖比里海更寬,橫跨撒哈拉,延伸了近39萬平方千米。如果這個湖還存在,它將是今天地球上最大的湖,美國航空航天局(下文簡稱“NASA”)公布的圖片清楚地顯示了它的規模。而如今,這片消失的水域只能作為撒哈拉過去的記憶,永遠地印刻在沙漠的風景中。
那么,到底發生了什么,使得這個曾經綠色繁榮的地區突然變成了地球上最沒有生機的地方?科學家對此做出了各種不同的解釋。

撒哈拉沙漠
一位環境考古學家認為,牲畜是造成這片區域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綿羊、奶牛和山羊等食草動物破壞和消耗了非洲大陸1/3的植被,因此而裸露的土壤反射更多的陽光,進而影響了大氣,于是降水量減少,干旱開始蔓延。干旱摧毀了所有的植被,綠色的撒哈拉逐漸變成一個巨大的沙漠。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只有動物才是沙漠化的罪魁禍首。也許,它僅僅是綠色植被破壞進程中的催化劑。
2018年,另一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正相反的假設,即古代牧民非但沒有以過度放牧將撒哈拉迅速沙化,反而以相對友好的形式使綠色撒哈拉的花季多出現了500年。研究認為,古代牧民們采用了季節性趕牛和選擇性放牧的方式,幫助人們在一個難以避免的環境質量不斷下降的趨勢中,維持了一定的生態平衡。
第三組科學家研究了過去24萬年間西非海岸的沙塵,得出了這樣的結論:撒哈拉和非洲北部的氣候每2萬年就會隨著地軸傾斜度的變化,從濕潤變得干燥。地軸的變化影響了季節間陽光的分布。太陽輻射越多,季風就越活躍,夏季降水也就越多;當陽光減少時,季風隨之減弱,潮濕的氣候開始變得干旱。
按照這個規律來看,大約1萬年之后,撒哈拉沙漠的草地將再次開花,動物們也將再次活躍在這片土地上。
不過,古老的已經消失的河流和幽靈湖泊,并不是這片雄偉壯闊的沙漠向我們隱藏的唯一秘密。
在中生代早期,特提斯洋分隔了勞亞古大陸和岡瓦那大陸。隨著古陸分裂,板塊運動,大陸碎片的表面似乎留下了一片鯨的墓地,被稱為“鯨谷”。
這片鯨的墓地存留了大量鯨化石。如龍王鯨,是已經滅絕的古代海洋哺乳動物,現代鯨的近親。最大身長為18米,甚至可達21米,體重20噸,有著已經退化的短小后肢。
想象一下,當科學家們在20世紀初的炎熱沙漠中發現古鯨的遺骸,以及滅絕的史前魚類、蛇、海龜、鱷魚和海牛的化石時,他們是多么震驚。
除此之外,撒哈拉沙漠還隱藏著其他秘密,不僅有掠食性鯨在那里捕獵,恐龍也曾在那里游蕩。
人們在這里發現了距今約1億年的恐龍化石,它們是已知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恐龍之一,屬于食草蜥腳類動物,被稱為潮汐龍。潮汐龍的肱骨長達1.69米,比任何已知的白堊紀蜥腳類恐龍都長。
2018年,人們在這片廣袤的沙漠中發現了另一種未知恐龍的骨骼——曼蘇拉龍。這一新發現的物種,體長可達8~10米,6噸半的體重幾乎與一頭非洲公象相當。

龍王鯨復原圖

撒哈拉沙漠中的龍王鯨骸骨

潮汐龍復原圖 ? Wikipedia

曼蘇拉龍復原圖
目前世界上關于1億~6600萬年前生活在非洲的白堊紀末期恐龍的數據非常少。而科學家發現,這一恐龍新發現物種的種類特征與位于歐洲的同類恐龍非常相似。這被認為是所有新恐龍化石中最重要的發現之一。曼蘇拉龍的化石可以為我們提供關于那個時期板塊演化及動物群生存狀態的更多信息。
也許最令人費解的撒哈拉沙漠之謎位于毛里塔尼亞。
這里有一種獨特的地質構造,甚至可以從太空中看到,并成為宇航員們所熟悉的地標之一,它就是“理查特結構”,也被稱為“撒哈拉之眼”。由一系列巨大的同心圓構成,直徑40千米。這個巨大的奇觀在1965年被載人航天器從太空中發現后,享譽世界。從那時起,這只神秘的眼睛就一直困擾著人們。
這些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找這個構造形成的答案,它的本質是什么?如果這是一個古老的隕石墜落點,那么隕石坑本身在哪里?為什么沒有檢測到撞擊的痕跡?如果這是一座在數百萬年間一直向內崩塌的死火山的火山口,為什么這里卻沒有火山巖?盡管有很多非常奇妙的理論試圖對這些問題做出解釋,但大多數科學家都傾向于認為,撒哈拉之眼是自然侵蝕的結果。然而這個假設卻有一個缺陷——它巨大的環形構造太過均勻和規則,地球上其他地方的侵蝕從未產生過這樣的構造。
不管怎么說,撒哈拉沙漠的神秘之眼仍然是最令人驚嘆的自然現象之一,但它的成因至今仍無定論。
綠色的植被,活躍的動物,曾經的撒哈拉充滿活力,如今一切都變了,無垠的沙漠已經完全不適合人類居住。每個試圖探索撒哈拉大沙漠的人都能感受到炙熱陽光和狂暴風沙的可怕力量。也許在滾燙而荒涼的沙丘下,更多撒哈拉的秘密還在等待著人類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