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批“科技興糧”示范單位,浙江省糧食局直屬糧油儲備庫始終堅持探索科學綠色儲糧新技術、新模式,大膽推廣應用創新成果,不斷提高科技儲糧貢獻率,為管好“浙江糧倉”作出應有的貢獻。
厚植資源優勢,倡導“綠色與科技”理念,規劃先行,研究制訂《“十三五”倉儲科技發展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堅持“優糧優儲”“優儲適需”原則,每年配套制訂《倉儲科技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倉儲科技實現路徑,繪制施工圖,并成立由主要技術骨干組成的科技項目小組,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穩步推進。率先搭建橫向通風實倉應用示范倉,省內推廣應用倉容百萬噸;集成“四合一”升級新技術示范應用平臺,為新技術應用提供了浙江示范;建成“光電建筑一體化項目”,獲“住建部專項示范工程”;構建“糧堆健康指數”模型,為數字化精準管控奠定基礎;推行“恒準低溫儲糧”新思路,取得明顯綜合效益;開展平房倉“五面立體控溫”實倉研究,解決(準)低溫儲糧最后1 米控溫難題。

浙江省糧食局直屬糧油儲備庫主任金建德發言
搭建產學研用合作平臺,與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浙江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浙江農林大學、生產型企業等開展國家或省級科研項目合作,增強科技攻關能力。搭建創新驅動發展平臺,依托“全國糧食行業技能拔尖人才工作室”“浙江省職工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浙江省省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在技術研發、技術攻關、技術推廣、帶徒授藝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搭建示范品牌服務平臺,設立先鋒標兵“示范倉(崗)”,開展“把細節做規范,讓規范成習慣”“五保責任制暨月之星競評”“四個百分百”“既是管理者,又是勞動者”等系列主題活動,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智慧充分涌流。2014 年以來,先后實施科技項目24 個,包括參與國家級項目3 個,承擔浙江省重點項目2 個,發表論文39 篇;獲國家發明專利6 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8 項、國家著作權1 項;參編國家標準3 項、發布企業標準3項;獲中國糧油學會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 項,為糧食行業倉儲科技發展提供了浙江經驗。
建立健全科技人才培育體系,開辟專門通道,把工作能力強、綜合素質高、自身要求嚴的科技骨干,放到科技項目負責人、克難攻堅黨小組、一線班組長等崗位錘煉,開創人人盡展其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局面。鼓勵職工參加各類學習培訓和繼續教育,定期舉辦崗位練兵、勞動競賽、技能比武等,提高職業技能水平、增強團隊協作能力。尊重人才,分別設置技術總監、主管技師等崗位,讓科技人才有施展才華的舞臺和實現價值的渠道。施行聘任技術職務、技能等級與相應的崗位工資待遇掛鉤,破格提拔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職務晉升時向一線科技人才傾斜。2014 以來,先后有8 人取得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5 人取得高級技師職業資格、8 人取得技師職業資格;5 人參加近兩屆全國糧食行業職業技能總決賽并獲獎,10 人次分獲“浙江省勞動模范”“全國糧食行業技術能手”“全國糧食行業技能拔尖人才”等榮譽;創建的“林·云技能大師創新工作室”被命名為“浙江省職工高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單位獲“全國糧油科技創新型企業”“全國青年文明號”“全國巾幗文明崗”“全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先進集體”等省級以上榮譽10 余項。

建立科技創新投入機制,每年投入科技創新經費達年度保管費5%以上,促進人才隊伍和倉儲科技可持續發展。建立科技創新評價機制,以新時代倉儲管理需求為導向,建立健全包括科技項目申報、審批、競標、督查、評審等系列管理辦法。建立科技創新激勵機制,根據項目評審結果及實績大小,設立科技創新獎及掛鉤職工崗位責任制考核,形成尊重科技、尊重創造的良好氛圍。在創新實踐中,對包裝倉散裝化升級改造,全面應用“四散”,提高倉容3.5 萬噸,提升作業效能近3倍,年增收節支300多萬元。將科技成果運用于倉儲實踐,推動優糧優儲,實現優銷優價,與全省其他同類、同批次糧食出庫比,平均年增收近200萬元。降噪、降塵技術研究初具成效,夯實了城中糧庫堅實的發展基礎。節糧減損成效顯著,糧食保管平均損耗率低于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