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晨


EDIDA國際設計大獎15周年展區,EDIDA大獎在2005年由《ELLE DECORATION家居廊》引入中國,在未來也將為更多中國原創設計力量搭建舞臺。
2020,注定會是載入史冊的一年。
曾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存于視野中的軌跡紛紛被延遲擱淺,但也讓所有人都在此期間,鉚足了氣力等待重回正軌的那一天。上半年,無數資訊抵達手機屏幕,昭示著各行各業的展會仍需推后。本應在3月中國(廣州)國際家具博覽會亮相的——“設計之春”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也在一紙公告中成為“晚春”。
幸好,7月來了。蟄伏三個多月的春天,用一場盛大的榫卯花開揭曉設計界的新天地。“設計之春”首屆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展,由總策展人廣州美術學院家具研究院院長溫浩先生特邀著名設計師侯正光、宋濤、周宸宸先生為聯合策展人共同策展,以一票否決制方式設定準入門檻,將中國原創家具設計置于世界的水平線上進行重新審視、定義,深度挖掘中國原創家具設計所獨有的文化價值、藝術價值、設計價值、品牌價值。

1.設計之春聯合策展人宋濤(左一)、總策展人溫浩(左二)與“品聯盟”部分品牌主理人、設計師,左三起依次為袁嬡、陳國凡、陳燕飛、武巍、沈寶宏、張周捷、楊熙黎、朱暉。

2.“先生活”品牌展區。
作為中國家居行業中,首個由策展人團隊完全獨立運作的一萬平方米大型設計展,“設計之春”誠意十足地獻上了四大主題,共十個內容板塊:品聯盟、有間書房、藝術設計、設計新生、EDIDA中國區設計大獎15年回顧展區、三人行、三校聯展、大家茶館、春之聲論壇以及設計之春大獎。
見慣了家居圈各大家具、家裝品牌的聯盟,卻很少機會能看到設計師品牌站到一起。以設計之春策展方的話來形容,正是因為12個品牌在內容上和而不同,所以形成的品牌矩陣可以做到“不同而和”。先生活、璞素、U+、多少、未墨、素元、德古以家具文化為核心,自造社、Endless Form基于家具藝術,而吱音、FRANK CHOU、如翌強調家具設計。14個品牌集結,以豐富的內核折射出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品牌的歷史切面。設計師家具品牌現階段并非中國家具消費的主流,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們被分散化、邊緣化。“設計之春”以這樣一種方式整合,至少讓中國家具設計從幕后走到了國人的眼前。

3.吱音2020年新品以“幾何的勝利”命名。

4.設計之春聯合策展人、設計師周宸宸品牌“FRANK CHOU”展區。

5.由沈寶宏創造的“U+茶園”以七個不同風格的茶室組成。

6.張周捷及其“Endless Form”展區。

7.宋濤呈現的“自造社”展區,表達出藝術、設計與生活相互融合的理念。

8.“璞素”展區。

9.設計師袁媛創立的品牌“如翌”展區。

10.毯言織造“Rainbow!”系列以夢幻溫柔的色彩編織出層層遞進的縱深感。“有間書房”則是一次文化意味濃重的展出,5000年的歷史和傳統文化浸潤著祖祖輩輩的中國人,也讓炎黃子孫的DNA無時無刻不流淌在每個中國設計師的創作過程中。也許不曾刻意,家具作品中就有了文房四寶的寫意,梅蘭竹菊的氣節。除了書房中一應俱全的器具展出,參展設計師還真的給大家推薦了自己平時閱讀的書籍。這也向世人證明,“最”中國的設計恰恰是與文化鏈接最緊密的部分。哪怕是一只花瓶,一盞清茶都藏著道不盡的文人之蘊。

1.“設計新生”策展人周宸宸(右八)與參展設計師,左起依次為陳星宇、劉泳岐、陳瑋、任鴻飛、鄧綺云、張一鳴、冉祥飛、劉知禮、周宸宸、陳旻、趙云、李希米、辛瑤遙、邱思敏、黃國棟、周慧。

2.“設計新生”的四校聯展展區,集中展示了包括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內的學生優秀作品。

3.“設計新生”的子展“三人行”以8位先鋒設計師以榫卯為主題完成的作品展示。

4.青年陶藝家辛瑤遙的新作。

5.3D打印藝術定制品牌“極致盛放”展區。

6.“三人行”展區部分作品。

7.辛瑤遙展區。

8.“素生”品牌新作。

9.奇點智造與界藝JOYUVING展區。

10.奇點智造與界藝JOYUVING展區。

1.“有間書房”策展人侯正光(右三)與部分參展設計師,左起依次為江柏明、呂永中、謝品華、賴亞楠、朱小杰、仲松。

2.DOMO nature由設計師紅權與賴亞楠共同創立,希望將自然、和諧、美感帶入每個功能空間。

3.設計師陳大瑞創立的家具品牌木美在這次展覽中原樣再現了自己的書房。

4.有間書房中的書房“辰”展陳品牌半木,新品“中國箱子”紅酒柜將空間、家具與人連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