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瑩 孫靜濤 單家福
摘 要:現代鐵路線路承擔的運載壓力逐步增加,其長期暴露在室外環境中,容易受到多種外部影響,必須要做好養護與維修的工作,以免線路設備被損害,產生安全事故。本文研究線路維修中的重點部位,并分析實現養護與維修目標的有效措施,通過日常性養護、提升維修養護技術等方法來保護鐵路線路,使其長期保持較高的安全水平,給列車提供穩定可靠的運行條件。
關鍵詞:鐵路線路;維修;養護
鐵路線路在當前的交通運輸體系中仍舊占有關鍵位置,隨著社會經濟持續向前發展,鐵路運輸量也在持續增加,在發展鐵路時需要把握重載與高速兩方面需求。為了保持良好的鐵路線路運輸狀態,必須做好養護與維修兩方面基礎工作。
1 鐵路線路重點維修部分分析
1.1道岔與鋼軌接頭
鐵道線路中需要通過鋼軌接頭來實現銜接鐵路的需求,火車的運輸重量比較大,因此鋼軌接頭容易出現受損的情況,形成安全隱患。運輸設備順延線路行駛時,需要有道岔裝置,道岔占地面積很小,但是實際使用頻率卻很高,因此也容易產生受損的情況,甚至會引發嚴重的事故。
1.2鋼軌
鋼軌在鐵路線路系統中主要發揮承載重量的作用,鐵路運輸重量逐漸加大,如果已經超過了鋼軌實際能夠承擔的重量最大值,鋼軌就會隨之出現多種問題,包括形狀變化、連接件損壞以及表面貼膜直接脫落等,實施維修時,需要關注鋼軌的使用情況,消除鋼軌的隱患問題。
2 開展鐵路線路維修與養護的可行途徑
2.1線路爬行養護
按照維修規定,重點針對速度快、運量較大的鐵路干線系統中增加有效的鐵路加強裝置,如軌距拉桿、軌撐與防爬器等。如果鐵路運輸情況較為繁忙,可增設重型軌道系統,調整軌道框架的剛度與重量,改換成緩凝土軌枕,其具有更大的重量,通過這些處理措施將軌道結構的橫向阻力與縱向阻力加大,規避軌道框架出現爬行的風險問題;縮減接頭數量,減弱輪軌之間存在的動沖力。使用無縫型超長的線路,以此避免出現軌縫過多的情況,預防瞎縫或者軌縫變形的問題,減輕此類危害程度。如果維修條件不完備,使用防爬型觀測樁,實現觀測變形現象的需求,發現有爬行傾向時,立即組織維修人員加以處理,如果地段的曲線半徑不大,可運用馬蹄形狀的軌撐,降低跑道與脹軌現象的生成率。
2.2加強日常性養護與維修
維修養護鐵路線路時,應將重點轉移到日常性工作,以此來預防程度過于嚴重的病害問題,同時也降低養護維修成本。圍繞鐵路軌道實施養護維修,考慮到軌道作為線路體系中關鍵的上部建筑,具有引導列車的重要功能,同時還要對列車形成的沖擊力與載重進行承擔與支撐,將這些外部作用力向橋梁隧道以及路基處傳遞,長時間承擔振動荷載,很容易出現變形問題,線路受到影響后也會出現變形等一系列不良情況。因此需要通過調節軌道的具體幾何尺寸來緩解沖擊力,減輕線路遭受的破壞。依照線路所處區域的溫度來處理不良軌縫,避免軌縫變形,否則列車形成的阻力與沖擊力將大幅增加,軌道結構將更快地遭受破壞,當溫度降低后,夾板螺栓會出現受損的情況;當軌縫尺寸比較小,軌道上的溫度持續提升后,將產生脹軌跑道的情況。各個鏈接部件可能形成銹蝕的情況,因此需要定期涂油進行保護。基于鎖定線路的需求,需要在春秋兩個季節各進行一次鏈接部件的復緊處理,檢測其是否滿足扭力矩的標準要求。
線路的路基系統容易產生下沉的情況,當路基產生幅度較大的變形情況后,軌道結構也會隨之出現改變,養護路基時,重點檢查路塹與路堤這種基本構成部分,同時查看加固設備、防護設備與排水設備等,通過防護來維持路基體系的穩定性。通過對存在失效問題的軌枕進行替換,來形成更加穩定的受力狀態,減輕軌枕部分的維修量,同時也使軌道維持良好的平順性,軌道也不會出現程度過于嚴重的下沉情況。養護線路的鋼軌時,應基于其在受力系統中的重要性,全面保障其穩定性、耐磨性、韌性與強度等,形成合適的維修周期,進行使線路可被更長久地使用。
凍害是線路養護以及維修中比較常見的問題,可以運用注鹽法來應對凍害問題,操作相對簡單,不需過多的養護費用,在線路范圍內的基層部位實施打孔作業,通過專門的工具將氯鹽注入其中,降低熔點,將氯鹽撒到表面區域,該方法能夠幫助應對處于表層的病害問題,原理為使用氯鹽控制水原本的熔點,以物理學方法來實現化冰,并不會對路基造成額外的破壞。另外還可運用隔水法與排水法,部分線路出現凍害情況主要是因為內部的水無法有效向外排出,因此可嘗試通過排水系統來消除凍害影響,具體實現方法包括反壓護道、挖掘溝渠,處理后,即使溫度降低,土體凍脹問題也不會過于嚴重。
2.3提升維修技術水平
為了消除鐵路行車安全、維修養護作業以及線路施工等多項活動之間的矛盾,需進一步完善天窗修工作制度,在時間有限的天窗點完整地完成所有的維修任務,既保障維修質量又要確保維修效率。在天窗修制度的引導下,維修人員必須加深對線路養護以及維修工作的認識,提升維修水平。在維修養護前期,先對病害問題進行了解,確定形成原因后,使維修內容更加具體化,確定產生預期的維修效果后才能結束任務。以天窗修制度為參照,對養護維修人員展開專門培訓,強化養護技能,依托線路實際情況,給人員補充維修理論知識,更新其線路維修知識體系,同時提升實操能力,以此來規避盲目處理的不良情況,提升現場作業水平。除了從技能方面進行培養,還應對人員管控機制進行完善,尤其是獎懲制度與獎勵機制,激發維修人員的能動性,面對在維修中有突出表現的人員時,應給予其精神與物質雙重獎勵,及時糾正人員存在的維修錯誤;除了對人員進行培養外,還要完善設備條件,使用自動化與機械化水平更高的維修設備,以此來更安全地在特殊條件下進行維修作業,如高寒、高溫、缺少照明等條件,擴大維修方案的適應范圍,高效完成維修作業。
3 結論
鐵路線路在新的時期中需要有更加完備的性能,完成初期建設與投入使用后,必須要結合線路的具體使用情況,進行必要的養護與維修,及時消除線路中的各種不良情況,使各個部分都能夠維持原狀,消除隱患,使線路始終維持極高的安全水平。維修單位還需繼續以鐵路線路為關注對象,繼續完善養護維修體系,提升綜合養護水平,完成維修任務。
參考文獻:
[1] 俞偉東. 高速鐵路線路養護維修分析[J]. 消費導刊, 2020, 000(010):58.
[2] 馮寶權. 淺談鐵路線路維修及養護的具體措施[J]. 輕松學電腦, 2019, 000(011):1-1.
[3] 閆峰, 王斌, 薛日東. 鐵路線路科學維修及養護技術研究[J]. 中國高新區, 2019, 000(007):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