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凌
摘 要: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發展一直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將信息技術應用于我國的農業現代化進程中是提升我國農業生產效率的必經之路。本文以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現實應用作為核心,以利用信息化技術提升農業機械化生產作為主要目的,分析當前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生產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生產中的應用水平,希望能夠給同行讀者提供一些有效借鑒。
關鍵詞:信息技術;農業機械化生產;應用
前言
農業機械化是提高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指標,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的應用場景越來越普遍。信息技術的應用使得農業機械化水平更上一層樓,農業生產更加高效,節省更多的成本。通過信息技術,將農業機械化生產同現代化接軌,這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1信息技術對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影響
將信息技術同農業機械化融合是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的必要措施,可以說信息技術對農業機械化生產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1.1推動農業生產資源的整合
傳統農業生產存在的滯后性、微觀化、原始化等弊端,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得到全面的轉變。通過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的將農業生產資源同生產要素整合起來,徹底改變傳統農業生產的低效率、高成本的缺點。例如,結合衛星遙感技術、通信技術、互聯網技術等,可以實現對管轄區域內的所有農業生產、農作物生長趨勢等信息進行收集。信息技術除了能夠監測農作物信息之外,還能夠應用于農藥噴灑、農機播種、授粉、施肥、農田信息等關鍵性農業生產環節中。此外,信息技術還能夠對農業病蟲害的發展態勢進行監測,及時預警,在預防病蟲害方面有非常關鍵作用。信息技術為農業機械化生產提供了大量有效的數據支撐,為推動農業機械化生產模式的整合,優化農業生產方案,科學規劃農業機械化生產等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1.2加快農業產業全環節的升級
傳統農業的升級離不開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同農業生產的結合包括從土地監測、播種、施肥、防治病蟲害到最后的農產品都得到了有效的應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實現對農業生產的實時監督,是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型升級的一大優勢。信息技術以其獨特的優勢大范圍內實現了對農業環境的自動自主監測,借助二維碼等新型技術實現了從農產品源頭到流轉再到銷售等全程質量監督,農產品信息化溯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了保障,從源頭上確保進入市場銷售的農產品質量合格。信息技術應用于農作物生態環境的檢測和監測,收集農作物生長的土壤信息,為農作物生長培育和優化栽種等提供有力的數據分析。
1.3促進農業生產率的提升
農業機械化生產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控制農作物的生長條件。傳統農業生產往往是憑借經驗和觀察確定農作物什么時間施肥、噴灑農藥、澆灌等。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生產中的應用,能夠對農作物的生長情況進行實時監控,進而確定農作物的培育方案,例如什么時間播種、施肥、澆水等,同時可以精準控制用量,可大幅度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將信息技術用作農作物培育中是全世界范圍內農業發展的總體趨勢,它可以解決很多傳統農業生產中無法解決的、影響農業生產效率的問題。信息技術同傳統農業生產的有效融合,可實現對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全產業鏈的監測和控制,大力促進了智慧農業的發展。例如,實時監控土壤養分含量而可自動開啟灌溉。
2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生產應用存在的問題
信息技術對于農業產業來說應當屬于新鮮現事物,在實踐中依然存在很多應用的問題,比如說推廣問題、規范化問題以及研發問題等。
2.1信息技術普及程度低
信息技術具有相當強的專業性,要想將信息技術同農業機械化生產有效的結合,必須有大量的人才和資金的支撐,加之受到農業生產者的文化素質影響,信息技術從建立、推廣到應用都有一定能的難度。信息技術雖然先進,但是無法迎合當下農業生產的習慣,使得信息技術無法在農業機械化生產中得到廣泛普及。
2.2缺乏規范統一的標準體系
隨著現代化農業的演變,在一些大型的農場或者農業合作社中已經開始應用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生產中統一的規范化的標準相當重要,這也是能夠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基礎和前提。但是,目前我國現有的標準體系框架已不能滿足新形勢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需求,沒有形成比較完備的機械化信息技術體系,有些農戶雖然購買了農業機械但是并不符合自身生產條件,使用效率大折扣。
2.3技術研發投入較少
就目前來看,相比較發達國家加而言我國在農業領域的信息技術研發投入較少,這是信息技術難以在農業中得到推廣的另一阻礙。當前,我國正在積極打造智慧農業的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科學研究。但是在市場經濟主導下,農業方面的投入其風險高,回報率低也會使得科學研發受到限制,進而影響到信息技術的普及。
3提高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生產中的應用措施
3.1多方位推動信息化的農業機械應用
在生產實踐中,一個非常現實性的問題就是信息技術同農業機械化生產的脫節導致了農業機械化生產效率大大降低,影響了我國智慧農業的建設和發展。所以,我們必須全方位的推動信息化農業機械的普及。首先,加強宣傳。當前,我國從事農業生產的多數還是傳統農民,大部分保留傳統農耕習慣。要加大對這部分人的宣傳和引導,提高對新型農業生產的認識,逐漸轉變傳統思想,為信息化農業機械使用做好鋪墊。其次,加強學習平臺的建設,當前我國農村網絡普及率已經達到了60%以上,可以通過構建互聯網學習平臺為農業生產者構建一個開放式的學習渠道。最后,加大實踐培訓。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生產中得到推廣和普及就必須加強應用培訓,讓農業生產者能夠能使用、會使用、正確使用農業機械。
3.2加快信息技術標準體系的建立應用
在農業機械化生產的實踐中,信息化標準的統一規范是相當重要的一項內容,這是推廣和普及信息化農業機械的基礎。以此,我們要加快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生產中標準體系的建立,大幅提升信息技術的應用水平和應用效率。第一,我們可以考慮建立信息化農業機械示范區,通過以點帶面的方式帶動周邊農業生產管理模式的整合與統一。第二,政府要積極引導加強宣傳與培訓,建立產學研基地,牽頭與農業龍頭性企業和科研機構進合作,構建信息化農業機械生產研究綜合體,進而推動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第三,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的特點和特色,定制專業化的信息技術應用標準體系,便于信息化的農業機械在當地的普及。
3.3擴大信息技術的研發投入
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生產當中的應用并非容易,從農機產品研發端開始到實際應用始終離不開大量的人才投入和資金投入。首先,政府應當是主體責任,應當積極投入科研支持,制定良好的政策吸引人才和資金,為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生產中能夠廣范圍的應用創造有利條件。其次,作為企業應當勇于承擔起社會責任,加大研發力度,加強宣傳,采取一些列措施加快農村資源的整合配置,進一步實現信息技術資源的升級優化。
結束語
當前,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生產中得到了極大的應用,進一步促進了農業機械生產效率,使得農業機械化生產從半自動化向智慧化邁進。在信息技術應用中我們還存在很多亟待改進的地方,所以我們必須多方面采取措施加快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王建宏, 潘俊普. 信息技術在農機技術推廣中的應用[J]. 農機使用與維修, 2020, No.284(04):55-55.
[2]許書芹.關于信息技術在農機技術推廣中的應用[J].河北農機,2020(06):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