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兆祝
摘 要:在我國科技不斷發展,各領域技術水平逐漸提高的今天,農業種植技術獲得了新的突破,這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持。在這過程中,農業生產模式逐漸由傳統手工改變成機械化生產模式,極大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種植生產效率。本文將簡單闡述當前我國農業種植技術與農業機械化生產的相關內容。
關鍵詞:農業;種植技術;機械化;生產
引言
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發展,農業生產中開始了大規模機械化作業,農業生產模式發生了極大變化,為推動農業實現快速發展,必須提升對農業種植技術與農業機械化重視程度,并深入相關研究。
1農業種植技術
1.1由點及面,建立示范基地
示范基地作為一種全新的推廣渠道,對于拉近與農戶之間的交流,提供實際操作參考具有重要意義。在推廣的過程中,各地區可以以鄉鎮為單位,建立試驗田、觀摩點,以示范基地為圓點,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農業綠色產業發展。在示范基地可以提供技術指導、試種體驗點等,讓農戶親感種植,學習技術。除此之外,還可以建立科研中心,為農民提供與科研人員交流探討的機會,切實解決農戶在種植中遇到的難題,提高農業種植技術的實用性和本土化。
1.2做好播種準備工作
由于中國北方和南方的溫度和氣候差異很大,必須根據土地和天氣條件選擇播種時間。在種植農產品前要做好準備工作。技術人員需要不斷學習種植業的專業知識并熟練掌握,對種植過程中的問題及時進行解決,從而確保種植工作的順利開展。例如,在北方,由于四季溫差較大,很多農作物種植都是一年一季,所以技術人員在選取種子時,應當選取生長周期比較長的農作物品種,種植后及時澆水,防止因為干旱導致作物生長緩慢。
1.3聯網農場智慧農業
聯網農場智慧農業是華為提出的農業種植技術,是通過人工、機器操作、計算機的結合,實行現代化技術與傳統技術相結合的模式。對新光源的研究,農作物在悶熱的生長環境中,一是可以打開降溫設備進行溫度的調控,二是可以打開窗戶通風散熱。這兩種方式都可達到散熱降溫的效果,從而給了農作物適宜生長的環境。這項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同時也增加了農民收入,為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農業機械化生產措施
2.1加快農機智慧平臺的建設速度
以農機主管部門為引導,加強對農機智慧平臺的建設力度,積極借鑒我國農機智慧平臺建設的成功案例,并分析現階段存在的不足和問題,來優化農機智慧平臺的建設,充分結合大田作物耕種、管理、收割、烘干等多個主要環節的機械化特點,增加與農機智慧平臺合作的試驗點、合作社、農場或大面積農田等,使農機智慧平臺的使用者不斷增多,并鼓勵生產、銷售、維修企業加入農機智慧平臺,使智慧平臺的建設速度與建設質量不斷提高。
2.2提高農業機械生產能力
基于農業生產的工藝要求,企業要以市場為導向,不斷提升關鍵部件的研發能力,發展適應實際生產需求的大型復式農業機械和具有種養殖特點的高效農業機械。企業要堅持橫向拓展、縱向延伸的目標,不斷突破生產工藝和基礎材料方面的制約,并不斷在農業機械適用范圍和裝備類型方面尋求突破。政府部門要不斷完善法律法規,搭建起農業機械科技成果的轉化平臺,提高農業機械科技成果的轉化率,確保在農業機械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出科技的積極作用。
2.3提高農業機械化服務寬度
為了促進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順應現代社會發展水平對于農業方面的需求,需要豐富農業機械化的內涵,使農業機械化拓展到農、林、畜、牧、漁業等。種植業強力提倡采用旱作綜合工業技術,例如采用旱作農業,推廣定量播種技術、采用精細農業技術、一次性機械施肥技術、機械化保護農業技術、秸稈還田機械化技術、玉米脫粒機械化技術等,這些機械化技術能夠更好的提高糧食的產量。并且,隨著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更好的提高農業對于自然災害的抵抗力。隨著我國農業機械化內涵的進一步展開,農業產業化的基礎越來越牢固,這進一步的提高了農業產業化的可持續性。隨著健康養殖業的發展,農業在飼料的處理以及糞便等處理方面進行了全面改革,最終達到了預期的經營效果。隨著農副產品使用的技術越來越先進,將過去的初級產品轉化變成了最高新的技術,產品的附加值也越來越精密,能夠將農產品最大程度上的轉化為商品,進一步提高農民的收入。并且,農產品在商業化的過程當中,在包裝以及運輸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使得農業產業化的機械化進程不得不加快。而且,對于林產品等產品的加工以及漁業產業化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2.4加強農業機械化產品質量
對于我國農業機械化工具來說,需要提高機械本身的質量,保證農民在使用過程中能夠方便快捷,提高農民的生產效率。對此,國家應以市場為主導,對各大區域內農產品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和利用,切實實現自身發展層次的提高,使我國農業機械化生產工具加工企業不斷做大做強,發展成為龍頭企業,對各種農業機械化生產工具進行有效的管理,使自身的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農業機械化生產工具加工產業的有效發展將與農民的直接收入掛鉤,可以有效調動農戶的種植積極性,進而反過來推動農業機械化生產工具加工產業的發展,最終對農業結構的調整起到一定的調節作用的同時,促進農業效益的增長。結束語:當前我國農業種植技術、機械化生產水平不斷提高,這為我國農業GDP產量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同時,需要相關部門做好統籌協調工作,保障基層農民的利益不受到損害,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民的人均收入,最大程度上推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2.5推動農業智能化和農業機械化的融合
隨著我國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僅以減輕人力勞動、替代手工操作為目的的農業機械已遠遠滿足不了農業發展的需求。大力發展信息技術,用信息技術來完善傳統農業機械化的科研、生產、管理、服務等各個流程,用農業信息化來促使農業機械化的升級和改造,讓農業機械化朝著高質量方向發展。(1)加快農業機械智能化裝備的研發。農業機械智能化裝備是農業信息化與機械化融合的硬件條件,我國農業機械智能化裝備目前還處于發展階段,研發技術品種少、適用度不高,還無法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因此,要加快農業機械智能化裝備研發的速度,如農業智能傳感器、農業智能化精準作業裝備、設施環境遠程自控系統等。加快農業機械物聯網技術的研發,盡早實現農業裝備信息獲取和控制的智能一體化。(2)統一農業機械智能化標準。系統兼容性是農業機械智能化發展的基礎,也就是要統一農業機械智能化標準。因此,要加強農業機械智能化應用標準的研究,提升農業機械與智能化融合的有效供給標準,此外,還要參與到農業機械國際標準的制定和修改,盡快實現我國農業機械智能化標準與國際標準同步發展。
結語
常規現代農業的高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如農殘污染、土壤質量下降、水體富營養化等。發展有機農業種植,可以為人類提供安全性高的農產品,降低農業生產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還可以改善當地農民的就業情況。結合本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生態環境條件,選擇適宜的有機農業發展模式,大力促進有機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康立.有機農業種植的土壤培肥技術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19(02):129.
[2]羅永娟,李秋鋒.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方法和措施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19(02):46-47.
[3]王俊仙.基于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方法和措施分析[J].種子科技,2019(11):14-15.
[4]黃鑫.提升農業種植技術與農業機械化生產水平的研究[J].種子科技,2019,37(11):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