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來賓 李哲 郭家瑛
摘 要:在我國“互聯網+”戰略實施的大背景下,互聯網已經影響到各行各業,有力地促進了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互聯網經濟提供了發展平臺,但是仍舊需要進行優化和完善。本文簡要分析了大數據背景下互聯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最后提出優化對策。
關鍵詞:大數據;互聯網經濟
1大數據概述
大數據是原先就存在與物理學、大文學以及金融界等各個領域,只是幾年來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在社會當中體現出了越來越多的能量,逐漸引起了相關領域專家的廣泛關注。美國在2013年就啟動了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并且在其上面投入了巨大的財力和物力,他們已經意識到,大數據在這信息發達的時代,必將產生巨大的作用。我國在“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也提出了把大數據進行產業化發展。一時之間各大學術刊物都紛紛發表了大數據探究性文章,大數據成為了社會的熱點問題。大數據,簡要的說就是通過普通軟件無法在有效時間內收集、分析、處理、應用的大規模數據信息。這里所說的大規模通常超過了100TB,并且是高速、實時的數據流。大數據一般具有數據規模大、種類多、價值密度低、處理速度快四個特征。
2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必要性
一方面是互聯網成為新經濟發展的引擎,創造了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虛擬經濟。經濟活動中最為核心的就是交易。交易發生過程中,需要交易場所,存在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互聯網則打破了傳統的交易模式,既節約了出行的交通、場地等消費費用,又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另一方面,互聯網對傳統的經濟模式和產業,起到了革新改造的作用。傳統的金融服務行業通過注入互聯網的元素,使得業務得到的全新的服務方式;網上銀行的產生,讓人們免去了尋找營業廳,還要排隊等候的不便。遠程教育的發展,通過互聯網,可以使深處偏遠地區的人們也可以接受先進水平的教育。
3 大數據與互聯網經濟的關系
大數據的來源,主要依賴于消費群體通過網.上交易留下的信息,以及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在網絡上留下的痕跡,比如網頁的瀏覽、網購等活動。大數據技術就是在這龐大的數據集內提取出有效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判斷出消費者的消費傾向、社會的發展方向,給企業的生產和經營以科學的指導意見。大數據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就在于大數據信息的含量和價值。根據IDC和相關部門對大數據調查的結構,大數據蘊含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價值。對消費群體進行詳細的劃分,根據劃分結果對每一類群體采取相應的商業行為。
運用大數據,分析出消費者最新的消費動向,對商品的滿意程度,以及對商品新功能的期望等等,利用這些分析結果為廠家提供科學生產的指導意見。提高大數據研究成果產業化,帶動整個產業的發展。
4互聯網經濟發展制約因素
4.1征信系統不成熟
我國征信系統剛剛起步,而人民銀行征信系統又不對外開放,在這樣一個“青黃不接”的時期,p2p行業依然在高速發展,其背后必然埋藏著巨大的信用危機。p2p網貸行業的健康發展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征信系統,做到貸前征信查詢、貸中征信跟蹤、貸后征信管理。
4.2監督體系不健全
當前政府對于互聯網經濟的監管,更多的是通過技術手段來實現的,例如對網約車的監管是通過對其互聯網平臺的安全性等進行監督檢查來實現的。而依靠這種方法進行監管的行為實踐往往是在問題發生以后,由相關政府主管部門采用約談的方式來進行處理。這些監管措施制約互聯網經濟高質量發展,增加了為實現互聯網經濟健康發展的治理成本。
5互聯網經濟發展優化對策
5.1強化政府監管效力
在互聯網經濟發展過程中,政府必須強化監督效力,積極引導互聯網經濟平臺之間加強合作,細化與完善相關法規政策,頒布系列詳細的政策條例及規章制度,逐步構建一套完善的政府監管機制體系。
5.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建立一支適應網絡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隊伍。在深入分析和認識網絡經濟發展對新世紀勞動者素質要求的基礎上,制訂和實施符合網絡經濟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網絡經濟發展人才。
5.3完善互聯網制度體系
嚴厲打擊不法行為,保護網上個人信息安全。完善互聯網制度,使個人網絡信息保護有章可循。
6未來展望
互聯網經濟初見端倪,已使我們眼花繚亂。可以預見,新的信息化網絡經濟的發展浪潮將使信息產業不僅成為各產業的龍頭,而且也將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新支柱,將直接決定未來的人類生存和國家命運。互聯網經濟迅速發展是時代的必然性,也是社會走向科技便捷化的趨勢。
總之,互聯網經濟的發展,為企業的經營模式的改革起到了促進作用,網絡的發展有帶動了人們網上活動頻率的增加。網上大量的數據信息,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契機,如何利用網絡數據對企業的發展方向進行精準的判斷,將是企業在互聯網經濟背景下面臨的重要問題。在將來,大數據所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都會得到良好的解決,屆時大數據將會發揮出巨大的魅力,推動世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明理.大數據應用于互聯網經濟的發展思考[J].營銷界.2019,(46).
[2]劉希.互聯網經濟背后的新市場和新經濟學原理探析[J].現代商業.2021,(12).
[3]蔣璐英.互聯網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均衡管理[J].產業科技創新.201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