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艷紅
摘 要:現階段,我國社會已經進到一個全新的時期,國家經濟正在高質量發展,而農村經濟也換上了新的面貌,迎來的更多的機遇,不過伴隨機遇而來的還有挑戰。我國屬于農業大國,黨與國家正在重點關注農民問題以及農村經濟的發展問題。本文立足于鄉村振興的戰略背景,在此基礎上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途徑進行了探析,期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參考價值。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背景;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農業科技
引言:保證鄉村經濟良性發展不單是鄉村建設的方向,還是促使國民經濟水準得到提升與達到共同富裕目的的重要舉措。建設鄉村需要發展農村經濟,應該強化鄉村農業發展,利用引進先進技術的方式使鄉村地區的農業向著現代化方向發展。不僅要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而且應該注重三農問題,使農村種植水準與養殖水準得到提升,確保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可以得到加快,使農村地區居民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
一、限制農村經濟發展因素
首先,農業產業結構太過單一。縱使我國非??粗剞r業經濟提升,而且已經頒發了許多支持政策,不過在農業經濟具體發展時仍然存在供需錯位問題。在國外農產品不斷涌入的背景下,國內農產品嚴重滯銷,此問題會對農村經濟穩定發展造成嚴重影響。特別在經濟全球化與貿易全球化背景下,農產品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對我國農業來說,單一的產業結構不能符合當前市場調節的需要,而且我國農產品市場缺乏穩定性,農產品的價位經常大幅波動,從而限制了農業經濟發展,使農村經濟發展遠遜于城市。
其次,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近年來,我國正在不斷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過在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影響下,無論是農業機械化程度還是農村建設與發展的規模均存在許多問題。尤其對農業經濟發展滯后地區而言,其農業機械發生了嚴重老化,從而影響了農業生產效率,損害了農業經濟效益。就農業基礎設施來說,部分地區在建設時主要依靠政府籌措,少有農村自發投身于基礎設施建設狀況,而且缺乏積極性,如果社會資金在投入時發生問題,一定會導致建設工作無法進行,進而對基礎設施使用造成不利影響,阻礙農村地區建設。
最后,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科技推廣不夠通暢。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科技推廣與農業經濟的發展間關系匪淺,換句話說,農業科技創新會對農業經濟發展造成影響,所以對鄉村振興戰略而言,應該提升推廣和創新農業科技的速度。不過就現階段農業科技推廣和農業科技創新的具體狀況而言,無論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農業科技成果的技術含量,還是農業科技成果的普及效果都比較差,而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科技推動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而且在具體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科技服務階段經常會發生信息交流不夠通暢的問題,在多種因素影響下,農業科技創新未能符合農業生產的具體需要,從而限制農村經濟穩定發展。與此同時,因為農業科技的研發、技術服務創新和需求主體間不具備有效合作機制,同樣會導致此地區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制約。
二、基于鄉村振興戰略的農村經濟的發展路徑
(一)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深化,提升農業轉型升級速度
第一,應該對現階段國內農業發展方式進行改變。為使農業的轉型升級目標得以實現,應該依據鄉村振興戰略,使用最新的發展觀念對農業經濟結構進行改變與調整,注重農業生產經濟效益,達到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在如今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的農產品出口具有許多問題,尤其是產品質量問題。所以應該對農業生產方式進行改變,對農產品生產質量多加注意。此外應該對完善土地保障制度進行構建,就現階段農村土地使用狀況而言,浪費狀況非常嚴重,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對行之有效的方案進行設計,在鄉村振興基礎上,不斷完善保障機制,而且應該強化培育農民工作,使農民可以對現代化農業生產有更加清晰的認識,避免發生浪費問題及損毀問題,并在農村生態建設的前提下,主動開展農田改造工作,而且應該對資源配置進行優化,使農村經濟水準得到提高,達到農村經濟現代化發展目的。第二,應該對生產管理機制進行構建并完善,在此基礎上使農業市場活躍程度得到提高。因此出于使農村地區的生產要素得到保障的目的,應該使用有效的措施,以此提高生產效率和生產水準,對完善生產機制進行構建。此外應該強化對人才的培養,投入更多的資金用于對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而且應該在此基礎上對匹配機制進行構建,使農村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活力得到提升,從而達到發展農村經濟目的。此時應該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利用對農業生產及農業管理進行優化的方式,對滿足其經濟發展規律的體系進行構建,而且應該做好農業科技轉化工作,強化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保證現代化農業發展可以順利進行。第三,應該增加在發展農業經濟方面的資金,制定有利于農村經濟發展的政策。此時應使政府作用得以凸顯,增加投入的同時,更應該對使農村經濟得以協調發展的模式進行創建。在發展農村地區經濟時,需要依靠政府在政策角度的扶持,應該使用有關政策對資金及人才進行吸引,使資金與人才能夠被轉移至農村地區,進而助力農村地區經濟效率的提升。與此同時,應該培養具有現代化特點的職業農民,應將鄉村振興作為指導理念,把擁有高等教育經歷的人才引進至發展農村經濟的工作當中,號召大學生回鄉發展,保證農村經濟發展。應該對完善保障機制進行建設,只有這樣才可以將大量資金與人才吸引至農村經濟發展,確保農村經濟可以穩定發展。值得注意的內容在于各個地區應該依據自身情況,使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達到多元化發展農村地區的經濟目的,而且應該依據鄉村振興原則,以此帶動農村地區經濟持續發展[1]。
(二)促進城鄉的統籌與協調發展,拉動農村經濟的增長
為落實鄉村振興精神,進而帶動農村地區經濟全方位發展,國務院對《鄉村振興戰略規劃》進行了印發,農村經濟發展規劃得到確定,需要對城鄉一體化發展模式進行構建,利用城市經濟發展帶動周圍農村的發展。利用籌集經濟資源的方式達到城鄉現代化發展的目的。此時應該確保政府可以對企業落戶于農村進行發展的政策進行完善,利用農村規劃農業企業策略進行發展,生產標準農產品,以此改善現階段農村地區勞動力過剩問題。此外,應該從政策角度出發,對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助力,使用有關的激勵舉措,使越來越多的企業來鄉村進行建設,使用幫扶措施來帶動鄉村企業發展,達到振興鄉村經濟的目的。應該把城市經濟結構當作主體,使城市經濟拉動農村經濟。在統籌城鄉經濟時,應該使用產業集群運作市場,進而達到發展農村經濟目的,而且應該在此基礎上對城鄉互需經濟網絡進行構建。在發展農業時應該具備品牌意識,利用城鄉通暢方式,把現代化品牌管理理念引進至農業發展。而且按照各個農村地區的區別,在本身特色產業的基礎上進行農業生產活動。對現代化農業發展而言,農業綜合效益可以通過品牌價值來體現。人們在進行市場競爭時,產品值問題是其首要關注問題,在此前提下依據自身特色對相應農產品進行開發,從而實現統籌協調發展的目標。依據鄉村振興的戰略指導,通過強化品牌建設的方式,使農產品匹配可以帶有地區特色。相關人員應該分析產品附加值,現階段的消費者更看重產品的體驗價值。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選擇傳統糧食的比重正在逐漸降低,初級農產品已不能符合消費者的具體需要,所以應該對他們的需求進行深層次挖掘,使用高科技技術來深層次加工初級的農業產品,以此使農產品的價值得到提高,進而帶動農村經濟全方位發展,為農民生活富足打好基礎[2]。
(三)加強對科技和人才的投入,加快科技振興發展
根據政府要求,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合理制定發展規劃,而且應該在依據農村具體情況的前提下達到經濟發展目的。能夠發現,黨中央和國務院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視,對農村經濟發展而言,科技創新是其基礎。就農業經濟領域的創新發展而言,國家在農業科技人員方面的培養多側重于高新農業技術,缺少可以研發和農村的農業生產時的具體需要的技術產品,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樣做的后果無法符合我國現階段農業發展的需要。所以對科技研發人員來說,應該對農業生產的具體需求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大培養此類人才的力度,對滿足農民需要的技術產品進行研發。除此之外,應該對農業科研成果的轉化價值進行凸顯,因為現階段我國多數農民的文化程度較低,所以對有關科研人員而言,他們研發的產品應該對農民在使用時可以準確應用問題多加考慮。同時應該使用培訓方式幫助農民對新技術的用法進行了解,引導農民對新興技術進行使用。而且在生產時應該把農產品質量的提高當作基礎,利用高經濟效益來達到發展農村經濟的目的。應該強化對于農業技術的推廣,在具體操作時不但能夠利用知名農業人員講解,政府和有關專業人員還可利用政策補貼方式鼓勵農民對新技術進行應用。為達到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的目的,應該進行有關的農產品生產的培訓活動,由專業人員進行指導,以使農民生產技能得到提高[3]。
(四)注重資金和政策的支持,使鄉村發展狀態更加穩定
對農村地區振興與農村地區發展而言,無論是引進資源還是引進人員,其本質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以使鄉村地區的發展獲得既穩定又保障的支撐。對此,應該將政府部門和農村地區作為入手點,注重引進資金以及投入資金。除此之外,對區域政府部門而言,仍應該依據實際的鄉村發展的具體需要,從微觀政策角度出發,及時扶持鄉村居民。就政府而言,不但應該適度增加投入至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的資金額度,保證款項支持滿足鄉村發展經濟需要,為鄉村經濟發展提供幫助。而且需要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對區域便利政策進行推行的方式,在鄉村地區推行創新措施時,給予其幫助,使他們能夠從中獲利。就鄉村地區本身而言,有關的管理干部需要對所在地區在經濟發展中的自然條件以及人文環境優勢進行確定,對自身優勢進行充分利用,完成好宣傳與推廣任務,如果有必要,能夠利用借鑒學習方式與彼此合作方式,充分吸收附近區域的先進經驗。積極對企業投資進行吸引,這樣做不但對提升農村地區的名氣十分有利,而且可以為農村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4]。
結束語:
總而言之,伴隨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實施,能夠發現我國無論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都在高度重視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對政府有關部門來說,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對有關技術及平臺進行靈活使用,使農產品銷售渠道得到拓寬,在保證農民利益的前提下促使農村農業進行轉型與升級,與此同時,應該增加農村經濟發展所需的資金,利用引進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方式,帶動農村經濟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勤勤.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及對策——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21,42(02):626.
[2]郭秋生,迪力努爾·阿不都熱依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庭院經濟發展研究[J].對外經貿,2020,(10):50-53.
[3]隋明,榮加超,祝玉松,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路徑思考[J].現代農村科技,2019,(04):104-105.
[4]國光虎,李濱.“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人力資本與農村經濟發展關系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03):226-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