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常民
摘 要:電廠的汽機給水泵潤滑油含水量情況會直接影響電廠機組的安全生產和經濟效益,若潤滑油的含水量過大,則會造成油質下降,潤滑油乳化的情況發生。因此,本文通過分析電廠汽機給水泵潤滑油內水分超標情況的原因,提出對汽機給水泵進行的相應處理措施,希望對我國電廠的安全生產工作提供相應幫助。
關鍵詞:電廠;汽機給水泵;潤滑油水分超標
前言:電廠的汽機給水泵組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出現潤滑油進水的現象。而潤滑油進水會導致其油質下降,不容易在軸承處形成油膜,降低其潤滑性能。且潤滑油進水還會造成油品乳化,乳化后形成的物質會形成油泥,造成油路的阻塞,使得軸承供油不足,加速汽機給水泵機件的磨損和老化,影響其生產安全。
1.汽機給水泵潤滑油水分超標原因分析
汽機給水泵潤滑油水分超標的常見原因為:軸封漏汽,冷油器泄漏,給水泵密封水竄水,油封間隙過大,排煙風機水汽凝結倒流以及其他因素。軸封漏汽是指軸封小機的軸封高壓和低壓端沒有分開使用調節閥,并通過同一管道進行供汽操作,在機組出現負荷變化時,由于調整操作不當,出現軸封一端發生竄汽的情況,而軸承箱通常處于微負壓狀態,很容易把泄露的蒸汽吸入,造成潤滑油含水量超標。冷油器泄露則是由于冷油器水側和油側間使用橡膠密封的原因,其檢修和裝復的工作要求精度較高,容易發生密封條錯位或壓偏的情況,且工作人員在進行檢修裝復時未能將密封條清理干凈,容易造成潤滑油系統含水量超標的問題。給水泵密封水竄水是由于設備運行時產生的給水泵密封襯套、導葉襯套以及平衡鼓襯套磨損,造成給水泵效率降低,內部泄漏增加,為了防止給水外泄的情況發生,對密封水的壓力和流量進行調高,且軸承箱擋油環或油封出現磨損,密封圈老化造成的密封效果下降,都會造成密封水隨轉軸進入軸承箱,導致潤滑油含水量超標,這一因素是造成潤滑油含水量超標的主要原因。油封間隙過大會造成軸承箱由于微負壓的原因,使得其他含水介質進入潤滑油系統,造成潤滑油含水量的超標。排煙風機水汽凝結倒流是指排煙風機在氣溫較低時,產生的煙氣中水汽會得到凝結,凝結的水汽順著排煙風機管道倒流回油箱內,造成潤滑油的含水量超過標準,這種情況還會造成潤滑油顆粒度品質的降低。除以上影響因素外,潤滑油油箱頂部的檢修口和人孔門等部件的密封性不足;油泵端面的密封性不足;軸承的觀察窗和箱蓋密封性不足等因素都會由于油系統內的微負壓情況而產生空氣中水分進入油系統的事情發生,造成潤滑油的含水量超過標準以及潤滑油顆粒度品質的降低的問題[1]。
2.汽機給水泵潤滑油水分超標的處理措施
2.1臨時處理措施
在工作人員發現給水泵潤滑油的水分超標而設備暫時不能停止工作時,工作人員應采取下列措施進行給水泵潤滑油系統的緊急處理:將給水泵和一臺公稱流量10000L/h的移動式真空脫水濾油機進行外部連接,對設備的潤滑油進行一定的脫水處理。同時降低汽泵的密封水調節閥開放程度,保障密封水的回水溫度不超過75℃。工作人員應在確保給水泵潤滑油系統回油順暢的基礎上,將排煙風機的開啟程度保持在20%,降低軸承箱設備的微負壓程度和軸承使用潤滑油的含水程度。并且應在保證潤滑油不會經油封進行泄露的前提下,對潤滑油系統的最大壓力限定提高至0.20MPa,以此保障系統內的潤滑油、水以及汽間的壓強差增加,避免油系統中出現汽和水滲漏的情況。通常在經過48小時的脫水機真空脫水處理后,給水泵潤滑油系統內的含水量可以趨近于要求值。
2.2軸封或油封的處理措施
在給水泵機組停止運行后,工作人員應在小機的軸封供汽母管上進行調節閥的設置,以此將高壓和低壓位置進行分開條件,保證設備在何種工況變化中,均不會發生端部汽封的泄露問題。若在對設備汽泵軸承的油擋部位進行解體檢查后,發現動環、軸套O型圈以及靜環O型圈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硬化,則應對其進行更換操作。若對小機的軸承油擋使用徑向間隙測量以及浮動彈片的檢查時,發現浮動彈片部位油污積蓄較多,彈片對于間隙的調節功能喪失,工作人員應及時修整油擋齒,并對油擋圈進行相應的油污清理。
2.3迷宮密封檢修處理措施
設備解體檢查中工作人員應重點檢查密封襯套、導葉襯套以及旋轉密封軸套的磨損情況。對其磨損產生的原因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檢查:第一,復查中心,即通過給水泵的設計要求,其中心和端面的偏差應小于0.03mm,圓周的高差小于0.05mm。測量方式為兩個轉子同方向轉動,減小因為聯軸器形狀造成的圓周偏差和聯軸器張口測量產生的精度不同而造成的影響。第二,給水泵的泵軸彎曲度應小于0.03mm。第三,復查水泵在盤車階段的工作流程是否符合相關規定。即在水泵正常運行和剛剛停止運行時,水泵的上下部殼體溫度差異應在15℃以內,介質和下部殼體的溫度差在50℃以內。并且盤車階段,水泵的密封水和冷卻水應進行正常的供應,不然便會造成迷宮密封磨損程度的增加,減少其使用壽命。第五,檢查密封水系統是否發生過濾器堵塞,空氣未排盡以及出現損壞等故障。第六,對密封件之間的間隙進行測量,將超過允許范圍的部件進行更換,其具體的標準為:葉輪輪轂和導葉襯套間小于0.70mm,平衡鼓襯套和平衡鼓間小于0.62mm,密封襯套和密封軸套間小于0.62mm。若以上間隔值超出相應標準,便會造成密封水進入潤滑油系統中,造成潤滑油含水量增加的問題[2]。
2.4冷油器處理措施
對于冷油器設備的改進措施為在油側和水側管道的最低點加裝DN15的排放閥,以此檢查運行時,冷油器是否發生內部泄露或水側排污的情況。并且,排放閥的加裝也方便工作人員對其進行檢修工作時潤滑油的排放和回收,以及其可以在耐壓試驗中,更好的觀察泄露情況。供油泵出口的調整可以對逆止門的卡其程度進行調試,保證冷油器內部的油側壓力一直比水側壓力高0.1至0.2MPa,避免由于冷油器內部泄露問題造成的潤滑油大量進水的情況發生。工作人員在對冷油器進行維護時,應將換熱板的密封面和密封條進行徹底的清理,在發現密封條老化和破損時,將其及時的進行更換。冷油器拆卸前應做好部件間的記號,并測量夾板間距離,方便恢復工作的進行。
2.5排煙風機處理措施
對于設備運行期間出現的排煙風機部位冷凝水回流進油箱問題的改進方法為:在排煙口風機的出口管路最低點安放集水槽,同時安裝U型水封排污管路,在不增加油箱微負壓的前提下,解決冷凝水回流進油箱的問題。運行階段,排煙風機的出口閥門應適當的開啟,開啟程度會影響設備的使用情況,若開啟程度過大,則會造成油系統的負壓過高,使得油系統吸水速度加快,開啟程度過小,則會造成油系統回油難度增大,油箱內空氣和水汽的分離較為緩慢,影響潤滑油的品質,通常來說,將油箱內的微負壓保持在-50Pa左右最佳[3]。
2.6油箱檢修處理措施
在進行油箱的日常檢修時,應保證油箱的各個人孔門、觀察窗和檢修窗的密封性良好,并定期進行密封墊的更換,防止由于油箱負壓而產生的空氣中水分進入油系統內的事情發生,同時還能避免空氣中的灰塵對潤滑油品質產生污染,而且還能防止潤滑油出現向外滲漏的情況。
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廠汽機的給水泵的潤滑油含水量過大會直接對設備的安全生產造成影響,使機組在使用過程中出現相應的安全隱患,通過對給水泵潤滑油含水量過大問題出現的原因分析,在對給水泵進行相應的改造處理后,有效的解決了其潤滑油含水量過大的問題,對電廠的安全運營方面提供更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張曉光,楊秀敏,劉強.核電廠主給水泵組潤滑油系統進水故障原因分析與處理[J].核動力工程,2020,41(S2):171-174.
[2]徐強,楊全超,鄭嘉榕.核電廠主給水泵油質惡化問題分析及處理[J].設備管理與維修,2020(07):30-33.
[3]張玉鋼,文逸沺,武國磊,李超.一種帶磁力懸浮環的氣密性油擋的實際應用[J].電力安全技術,2018,20(02):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