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木·阿布都熱衣木
摘 要:文章對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優化推廣的現實價值進行了強調,并結合工作實踐經驗,提出了加速推進區域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組織多形式的宣傳推廣活動、給予農戶適當的農機購機補貼、展開線上技術培訓等一系列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優化推廣路徑,旨在實現新農機與新技術推廣工作的升級。
關鍵詞: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宣傳推廣
引言:出于對提升農村地區經濟收入的考量,我國在農業產業扶持方面投入了更多的支持,特別是在農機設備以及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方面,引入了多樣性工作策略,旨在實現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與現代化?;诖?,對相應宣傳推廣工作的策略展開優化調整極為必要。
一、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優化推廣的現實價值分析
第一,推動農業生產能力的提升。依托農機設備以及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應用,農業生產逐步實現機械化與現代化建設,促使區域農業生產能力呈現出不斷提升的狀態,實現對傳統農業生產模式的推翻,推動農業生活模式與技術的升級。在先進農機設備的支持下,整地處理的實際工作量下降,且質量有所保障;施肥的精準程度明顯提高,降低肥料使用總量的同時為農作物提供充足養分支持等等,這些優勢均可以在實際農業生產活動中突顯,使得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成為現實。
第二,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動力支持。從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方面來看,普遍使用以家庭為主要單位的農業生活模式,即便在某一區域內,農業生產的分散程度也維持在較高水平,土地規模與利用率偏低,實際農業生產效率難以達到理想水平[1]。而通過引入農機設備以及新型農業生產技術,促使區域內用于農業生產的土地集約化發展,農業產業也呈現出規?;l展的狀態,無論是農作物種植產業還是畜牧養殖產業,均存在著規模化效應,實現區域農業的產業化經營,更好打造區域農業品牌,強化區域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第三,加速農業機械化與現代化建設進程。在實際的農業生產活動中,想要實現現代化發展目標,不僅要強化新農機設備、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在區域內的推廣,還要持續加大相應宣傳推廣工作的展開力度,以此促使區域農業生產不斷向著機械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并加速區域農業產業的優化建設。
二、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優化推廣路徑探究
(一)加速推進區域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在展開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工作中,需要結合區域農業生產的現實情況,著力推動區域內主要農作物、特色農業生產全過程的機械化與現代化建設,以此保證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工作的展開具有科學性與實效性。在此過程中,應當積極在區域內搭建起示范基地,向區域內的農戶展示農業生產全過程機械化的主要操作內容與優勢,并著重對農業生產薄弱環節做出技術指導,強化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工作成效的同時,解決實際農業生產中農機設備使用效率偏低的問題。結合區域農業機械化生產示范基地的建設,為農戶提供配套的農機技術咨詢、農機技術與農業生產技術培訓、農機維修養護等配套服務,為區域農業生產機械化與現代化建設的提速提供更全面的保障。
(二)組織多形式的宣傳推廣活動
實踐中,可以通過宣傳引導、舉辦產品推介會、示范帶動等措施,切實做好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應用工作,具體如下:
第一,深入實地進行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宣傳引導。除了定期組織農機技術人員下鄉宣講培訓之外,還可以充分發揮出駐村扶貧工作隊的優勢,在開展扶貧工作的同時,做好農機推廣本職工作,把解放脫貧村勞動力作為扶貧的一項重點工作推進[2]。發揮合作社農機手的帶動作用,把農機合作社打造成為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推廣的平臺。
第二,舉辦產品推介會。在區域農機中心的支持下,邀請農機企業、農機技術人員、新型職業農民參加先進農機產品的推介會,了解農機新技術新機具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優勢,結合合適農機購機補貼的發放,鼓勵更多農戶使用新農機展開實際的農業生產實踐。
第三,結合區域特色農業產業落實示范帶動。在區域范圍內建立軌道運輸機示范園、區域特色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點。在示范園里召開先進機具現場演示會、新技術觀摩會,通過實際作業示范和講解,真正落實“做給農民看、講給農民聽、幫著農民算、帶著農民干”[3],讓農民群眾感受到農機新技術的優越性,增強應用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自覺性。通過宣傳引導、現場作業、輻射帶動、政策傾斜等措施,大力推廣農機新機具、新技術在區域實際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三)給予農戶適當的農機購機補貼
為了進一步鼓勵農戶購置農機,并使用農機展開實際的農業生產活動,為農戶發放適當的農機購機補貼是必然選擇,以此達到強化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成效的效果。在此過程中,應當切實結合區域農業生產實際情況、農民群眾現實經濟水平,針對不同農機種類、型號設置差異性的補貼金額。
以耕整地機械為例進行說明,對于不同型號的旋耕機,將補貼金額穩定在單臺300元-15100元的范圍內;對于不同型號的深松機,將補貼金額穩定在單臺1400元-4900元的范圍內;對于不同型號鏵式犁,將補貼金額穩定在單臺440元-13500元的范圍內;對于功率不低于4千瓦的耕整機,將補貼金額穩定在單臺980元即可;對于不同型號微耕機,將補貼金額穩定在單臺600元-990元的范圍內;對于不同型號圓盤耙,將補貼金額穩定在單臺940元-17400元的范圍內;對于不同型號起壟機,將補貼金額穩定在單臺720元-1300元的范圍內;對于不同型號的滅茬機,將補貼金額穩定在單臺400元-1500元的范圍內;對于不同型號筑埂機,將補貼金額穩定在單臺800元-2500元的范圍內;對于不同型號聯合整地機,將補貼金額穩定在單臺2000元-16200元的范圍內;對于不同型號埋茬起漿機,將補貼金額穩定在單臺900元-3500元的范圍內。此時,可以減輕農民群眾購買農機的經濟負擔,盡可能消除經濟因素對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工作成效的制約。
(四)其他
第一,在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工作中納入信息化技術,結合新媒體與互聯網的應用,定期展開線上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活動、春耕網絡直播現場活動、農機系統線上“農藝大講堂”系列活動等等,拓寬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的路徑,提升實際推廣效果的同時加速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第二,持續強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的標準化與規范化建設,積極聯合區域農藝部門研究制定區域特色農作物、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引、操作規程和標準,為提升區域農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提供技術支撐。第三,為改善農業裝備結構,提高農業生產綜合能力,除了要全面貫徹落實農機具補貼政策、嚴格按照補貼的程序操作之外,還要切實把好核實驗收關,對補貼農機具定期進行現場逐臺核查驗收,確保農機補貼得到切實、足額、真實發放,體現出對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工作實效性的維護,促進區域農業機械化與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加速。
總結:綜上所述,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優化推廣具有極高的現實價值,在推動農業生產能力的提升、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動力支持、加速農業機械化與現代化建設進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實踐中,通過加速推進區域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組織多形式的宣傳推廣活動、給予農戶適當的農機購機補貼、展開線上技術培訓等策略的落實,推動了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工作的實效性提高。
參考文獻:
[1]張玉強.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的重要意義和發展建議[J].中國設備工程,2020(11):206-207.
[2]鐘健.農機推廣培訓助推農業產業發展——和縣農機推廣培訓工作調研報告[J].農民致富之友,2017(12):216-217.
[3]俞娟,陳永來.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引導作用加快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8(06):8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