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木·阿布都熱衣木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農業作為我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機化新技術不斷更新,但在推廣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基于此,為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本文對推廣農機化新技術的意義及不足進行分析,重點探討有效推廣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農機化新技術;推廣措施;農業生產;
引言: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我國農業機械化領域得到高速發展,有效促進了農業的整體發展,為農民帶去更高收益。但在農機化新技術實際推廣過程中存在推廣方式滯后等問題,因此,立足于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探討有效推廣措施是必要的。
1.分析農機化新技術推廣意義及不足
1.1農機化新技術推廣意義
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相較于傳統人力勞動,通過使用農機化新技術,能夠有效減少人力成本的投入,并在短時間內完成農業生產作業,減輕農民勞動壓力的同時依托于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以此增加農民生產收入。除此之外,從當前農業生產現代化發展現狀來看,機械化成為其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開展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工作,提升其機械化水平,能夠促進我國農業生產長遠發展,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1.2農機化新技術推廣不足
由于地區經濟基礎的差異以及實際工作水平的影響,在多種因素的共同影響下,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存在一定不足,具體有:第一,農民對農機化新技術的接受能力較差,由于其整體文化水平相對較低,所以不愿意在農業生產中投入較大成本,這導致對于農機化新技術的購買與學習較為抵觸。外加地區信息發展相對滯后,信息傳達不及時,推廣工作未能充分利用信息化平臺,進而影響農機化新技術的推廣效果。第二,經費不足,過于注重農機化新技術的研發,推廣方面的財政補貼和經濟投入相對較低,導致相關硬件設施建設不規范、不完善,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工作無法順利展開,而且農民也沒有機會進行操作練習,影響農機化新技術學習效果[1]。
2.探討基于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的加快推廣農機化新技術措施
2.1正確認識農機化新技術,提高推廣人員工作素質
自從農業進入現代化發展進程后,農機化新技術研究方面取得豐碩成果,由于當前農民平均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所以,農機化新技術的推廣成為農業長遠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但是,存在部分推廣人員并未正確認識到農機化新技術對農民收益提高、農業發展等方面的現實意義,甚至存在部分推廣人員未能全面把握農機化新技術的應用要點,進而對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工作效率和質量造成影響。因此,為有效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相關部門和機構應加強思想教育工作,提高對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視程度。在此過程中,推廣人員作為該推廣工作的主要開展者,其專業水平直接關系到農機化新技術推廣質量,所以,在當前農機化新技術提倡力度越來越大的背景下,應充分發揮出推廣人才的價值與作用。具體而言,相關政府部門應加大力度培養推廣人員,使其充分掌握農機化新技術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要點,從而依托于農機管理服務站將農機化新技術推廣給當地農民,使其順利掌握相關技術,以此提高推廣效率與效果,提升當地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
2.2落實健全的法律政策,加大宣傳力度
隨著農機化新技術相關技術的發展,此類技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是從現狀來看,相關法律法規仍不完善。所以,推進農機化新技術市場化的發展進程時,相關政府部門應根據最新發展情況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一方面保證合法發展進程不受限,另一方面為農機化新技術的規范推廣提供保證,保障相關人員的權利與義務。與此同時,在農機化新技術推廣過程中,應著眼于推廣市場化,創新宣傳方法、加大宣傳力度,以此擴大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工作的覆蓋面,從而有效提高農民對農機化新技術的認識,使其能夠主動學習,促進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其中,宣傳方式的創新應充分結合當前時代特點與優勢,即高速發展的信息技術以及廣泛普及的互聯網平臺[2]。
首先,優化農機管理服務站信息化建設,提高信息化水平。由于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所以應以動態化的方式優化農機化新技術推廣相關信息平臺,根據技術的更新以及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對平臺內容進行完善與調整,使其始終保持最新信息。同時,適當提高平臺公開度,讓農民能夠上線查看和學習相關技術,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提高農機化新技術推廣效果。其次,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平臺的作用,開通微信公眾號、微博平臺以及抖音等短視頻軟件官方號等,在當前移動互聯網普及應用的當下,農民通過使用手機能夠得到最新農機化新技術相關信息,并主動前往服務站學習,利用新媒體平臺信息傳播效率擴大農機化新技術推廣范圍與效率,進而提高此項工作開展效果。最后,利用新媒體的交互性,及時接收農民的反饋信息,掌握農機化新技術使用難點,以此作為基層服務開展的基礎,及時解決農民農機化新技術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提升農機化新技術農機化新技術推廣效果。
2.3發展合作機制,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
在農機化新技術發展過程中,頗有成效的是合作社的建設。為此,為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開展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工作時,應大力發展農機合作機制,組織、引導農戶組建合作社,為農機發展與管理奠定良好基礎的同時,提高農戶經濟效益。除此之外,合作社不僅是提供單一合作平臺的地方,在此過程中農戶之間以及農民與服務站之間能夠進行農機化新技術相關經驗的交流與分享,依托于農民之間的交互交流提高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和使用效果,從而促進當地農業生產整體機械化水平的提高。
2.4制定優惠政策,加大補貼力度
在開展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工作時,政府相關部門應與相關部門加強交流與合作。由于部分地區經濟基礎較為薄弱,農民沒有充足的資金購買農機化新技術和機械,這成為農機化新技術推廣的主要障礙之一。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應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并落實優惠政策,并針對相關研究機構和科研院所所進行的農機化新技術成果與研制方面,提高支持力度,給予機構和農民合理的補貼,從而讓農民有能力購買、學習農機化新技術,以此提高推廣質量[3]。
2.5立足于農民實際需求,優化推廣模式
從當前農機化新技術推廣現狀來看,部分農民在沒有熟練掌握技術和機械的情況下,導致其投入的成本回報率較低,同時造成資源浪費。因此,為了切實提高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開展實際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工作前,服務站相關工作人員應開展實地走訪工作,掌握當地農民對農機化新技術的實際需求,以此為基礎進行推廣計劃的制定。同時,學會換位思考,示范推廣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站在農民的角度進行傳授,判斷推廣的農機化新技術能否改變農民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以此激發農民想要學習與購買的積極性。只有讓農民具有主觀能動性,才能夠讓推廣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將農機化新技術更加有效的應用于農業生產中,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
結論:綜上所述,農機化新技術對農業生產效率的提高以及農民生產收益的提升具有極強現實意義。因此,在開展農機化新技術推廣工作時,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充分發揮新媒體等信息化平臺的作用,優化推廣模式、創新推廣途徑,以此擴大推廣范圍與效率,使此項工作取得理想成效。
參考文獻:
[1]梁翠藍.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意義及發展對策[J].河北農機,2021(8):19-20.
[2]董素梅.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意義及發展對策[J].農家科技(下旬刊),2020(3):127.
[3]倪學舉.農機化新技術和新機具的推廣意義及推廣思路研究[J].鄉村科技,2019(2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