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徽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柳旭東
行為導向是指突出以能力培養為基礎,以教學活動為導向的與傳統教學模式存在較大差異的新型教學方式,提倡行為導向應該更加突出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現階段,典型的行為導向教學思想形成的教學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項目教學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確定學習項目,由學生分組針對項目內容進行分析和處理。該方法強調學生之間的團隊協作能力,不僅關注學生個體的素質和能力的提升,還關注項目小組整體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是情境模擬教學法,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良好情境,通過情境的創設輔助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情境模擬過程中,學生容易受到情境的熏陶進而產生感同身受的感覺,能夠大力提升課程內容的實踐性。
三是角色扮演教學法,教師通過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扮演情境的特定角色,以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學生在扮演不同角色的過程中,很多實際問題能夠得到直接解決,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識
別問題的能力,還能提升學生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斷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四是案例教學法,教師選擇特定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從具體的案例材料中獲取學習信息,實施案例教學法需要教師對案例呈現的問題進行引導,不只是解決案例中的問題本身,還應該訓練學生的問題思考能力,打造穩固的思維體系,全面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行為導向教學法的應用符合當前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符合中學學校特點的教學模式,中學語文教學過程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思想,對于提升中學語文教學質量意義重大。
首先,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思想,可以有效解決學生語文基礎和水平差異的問題,更好地體現因材施教的總體目標。由于學生的語文基礎和水平存在差異,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講授的知識點如果沒有考慮到個體差異性,就會使部分學生難以融合教學過程,達不到教學的基本要求。

其次,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思想,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中學學校與其他學校不同,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人才培養的核心。因此,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思想,可以對學生的知識培養進行拓展,上升到綜合素養的高度。中學學校的學生除了要掌握基礎語文知識之外,還應該注重自身修養的提升,在學習過程中投入更多的時間。如果沒有明確中學語文教學的目標和宗旨,那么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難以融合語文教學和學習過程,達不到語文學科的基本要求。
最后,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思想,應該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控與教學形式的選擇之間關聯度較低,課堂基本以教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很少能夠直接參與教學過程。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思想,可以修正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找到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新型發展方向。
除此之外,從中學語文教學實踐的角度來看,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還可以進一步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與學生的互動和交流得到提升,教師甚至可以與學生共同研討教學目標、教學方案等問題,將學生納入教學全過程,體驗教學全過程各環節之間的邏輯關系;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還可以不斷強化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培養學生共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應用行為導向教學法,還能夠突出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頻率,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活躍的教學情境中找到特長和潛能發揮的渠道,不斷強化自主學習意識的提升,培養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項目教學法,需要教師事先將學生分組,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以此達到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應用項目教學法,一方面可以從單一合作的角度推進,強調同一年級內部學生之間的密切合作;另一方面可以從多元合作的角度考慮,由不同年級學生組成項目小組完成相應任務。項目教學法強調分組教學模式,通過分組不僅可以培養項目小組內部單個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還能夠通過項目小組的合作形式提升團隊精神和社會交往能力。
所謂情境模擬教學法是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學生創設適合學習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不斷提升學習能力。采用情境教學法,需要教師對現行的教學方法進行革新。教師在選擇情境模擬教學的內容時,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個體需求,不僅要讓學生設身處地感受對應場景的真實情況,還應該通過不斷強化訓練,培養學生的個人學習能力。
角色扮演法的實施需要教師從虛擬情境和課本情境兩個不同角度進行研究和探討。根據中學語文課程的特點,教師可以在教學內容講述的過程中融入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導學生從教材內容中選擇合適的角色進行扮演,以此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熟悉程度,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通過角色扮演教學,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能夠得到大幅提升,語文素養和語言表達能力也能不斷提升。
案例教學法是當前很多學校廣泛采用的教學方法之一,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用案例教學法,主要問題在于如何選擇科學、合理的案例實施教學,并且能夠保障學生從案例研究的過程中吸收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處理問題的能力。
在應用案例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課前備課環節,精心挑選合適的教學案例;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針對案例主題進行討論,如果遇到相關問題,可以尋求教師的幫助。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采用不同程度的案例教學法,體現因材施教的基本教學理念。
綜上所述,行為導向教學法已經成為當前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中學語文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特點,將行為導向教學法與語文各環節教學進行融合,不僅要關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契合,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學習體驗,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過程,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進而改善課堂教學效率,不斷優化中學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