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英 魏曉文 陳文英 李曼
世界科技期刊論壇
陳文英
8月10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重點活動“中國科技峰會—第三屆世界科技期刊論壇”主旨報告會在北京舉行。論壇以“連接·互鑒·共治——大數據時代 科技期刊的新使命”為主題,圍繞開放科學和出版傳播前沿熱點問題,探討科技期刊創新發展之路。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在致辭中指出,科學創造和發現是學術共同體建立科技期刊的重要目的。科技期刊是學術首發權的重要體現,代表科學共同體的同行認可;是科學重大發現和成果傳播的重要平臺,對建立社會有秩序的理性極端重要;是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方法、服務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新冠肺炎疫情使整個世界面臨嚴峻的威脅,對全球科技、經濟和社會未來發展的范式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世界各國同舟共濟、攜手應對重大公共危機的進程中,科技期刊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獨特作用。
論壇主旨報告環節,國際科技與醫學出版商協會(STM)首席執行官尹恩·莫斯(Ian Moss)闡述了對科技出版國際化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的最新理解。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衛指出,為共同應對全球危機,中國的期刊出版事業應與國際同道一起共享全球科學,實現從“共智”到“共治”的轉變。愛思唯爾集團首席學術官尼克·福勒(Nick Fowler)表示,在技術和開放科學運動的推動下,國際出版商應更加深入參與和支持全球科學研究,促進社會健康有序發展。施普林格·自然集團中國區總裁安諾杰(Arnout Jacobs)和約翰·威利出版集團執行副總裁朱迪·維爾斯(Judy Verses)分別進行了主旨報告。
13位專題報告嘉賓及主持人也圍繞“出版傳播體系變革”“開放科學的技術與規則問題”兩個議題進行主題發言。
世界海洋科技論壇
魏曉文
8月13日,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在青島舉行,聚焦“藍色動能”,搭建海洋科技創新平臺。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在致辭中指出,今年首次在中國科協年會中設立海洋強國建設這一重大議程,通過開展跨界學術交流,促進海洋科技創新,支撐引領海洋經濟發展,期待世界海洋領域科學家、產業家,在這里充分交流,分享人類智慧的成果。他認為海洋命運共同體建設需要全球信任合作,海洋科技發展需要產學研深度融合,海洋強國建設需要會聚英才,需要共同努力、信任與合作。
據山東省委副書記楊東奇介紹,山東擁有全國近一半的高層次海洋科技人才、三分之一的海洋院士、42家省級以上涉海科研院所,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深海基地等重大創新平臺都在這里。山東將每年實施20項左右重大科技創新工程,推動海洋高端智能裝備、健康海洋等研究計劃進入國家科技項目,突破一批制約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技術。
論壇發布2020年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為海洋科技發展方向提供參考和借鑒。
根據向海洋科研院所征集的線索,經過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世界海洋科技論壇學術委員會評議,評選出2020年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此次論壇還為獲得2019年度海洋科學技術獎的項目頒獎。其中,“中國海-西太平洋地質地球物理特征綜合研究與系列圖編制”項目獲特等獎,“大黃魚脂類營養研究”等11個項目獲一等獎,“卵形鯧·種質資源遺傳評價與種質創新及養殖關鍵技術”等21個項目獲二等獎。
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
陳文英
8月13日,由中國科協和山東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電子學會和青島市人民政府共同承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論壇在青島成功舉辦。
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呂昭平在致辭中指出,中國科協作為重要力量,主動對標國家戰略需求,積極搶抓新機遇,聯合有關部委和地方政府舉辦世界機器人大會、世界智能大會、世界智能制造大會、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等一系列智能領域的國際化會議,推動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領域的國際合作,打造科創中國品牌,聚焦區域產業特色,開拓智能產業發展的新格局。開展重大科學問題和技術難題的征集發布和智庫建言,探索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技術,為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領域發展開拓新價值,創造新機制。
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張峰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中國電子學會聚焦前沿技術與產業趨勢,主動謀劃、統籌布局、密集發力,在機器人、人工智能等領域努力耕耘,依托世界機器人大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平臺優勢,精準服務新舊動能轉換的科技需求,為推動科技賦能產業、破解科技與經濟融合難題而積極探索,推動了智能產業和產品向價值鏈中高端躍升,有效地提升了我國智能產業的國際影響力。
為助推青島市和嶗山區打造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高地,在本次論壇上,中國電子學會副秘書長王天虹、青島市科協副主席王崇江、嶗山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黃應勝分別代表三方簽署了合作備忘錄,三方將圍繞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產業與技術發展開展系列合作。隨后,三方簽約代表共同為“中國電子學會——嶗山區創新服務中心”揭牌。論壇同日還舉辦了分論壇——中日韓機器人高端人才培養與技術創新大會。
公共衛生安全與生物技術論壇
李曼
8月13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公共衛生安全與生物技術論壇在山東省德州市舉辦,論壇以“公共衛生安全——生物技術的責任”為主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出席開幕式并作報告,德州市委書記李猛、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馬樹恒、山東省科協二級巡視員趙書平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德州市委副書記張傳忠主持論壇開幕式。
李猛在致辭中指出,德州市生物技術產業起步早、基礎好,在公共衛生方面,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疾病預防控制、健康教育與促進、應急救治和衛生監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本次論壇在德州舉辦,必將進一步推動全市生物產業做大做強、提效升級,進一步加快補齊德州市公共衛生短板弱項、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
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副秘書長仝舟宣讀了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公共衛生安全與生物技術論壇優秀論文名單。本次論壇圍繞“公共衛生安全—生物技術的責任”主題,面向全國公共衛生領域和生物技術方面的專家學者征集論文46篇,共評選出優秀論文12篇。
在論壇開幕式的最后環節,中國生物工程學會常務副秘書長張宏翔發布了公共衛生安全與生物技術領域前沿熱點問題、德州市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報告。
論壇開幕式結束后,活動接續進入論壇學術報告階段。
來自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生物工程學會的有關專家、領導以及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等數百人出席論壇開幕式。本次論壇以線上線下兩種形式同時進行,線上收看人數累計達到730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