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化教育以“心”為中心,注重體育與藝術的訓練,讓個體的精神世界回歸古典接受高雅文化的教化與熏陶,成為野性而又高貴的人,重視內在價值理性的建設;數字化教育以“腦”為中心,注重效率化與普及化,讓人類的行為更加經濟化與實用化,重視外在工具理性的建設,二者缺一不可構成互補。
當代人類教育片面強調了數字化趨勢而輕視了美學化趨勢,使人類教育生態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在我看來,電腦與互聯網就是新時代的“鴉片”,孩子接觸得越早,所受到的不良影響越大,有不少孩子會變得身體、視力變差;信息過量導致過早成熟;心神不定難以靜心閱讀和思考……在美國高科技中心“硅谷”,許多電腦公司的主管都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不學電腦的私立小學去上學,喬布斯也不讓自己上小學的孩子玩電腦、看電視。
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與了解今天起領導教育變革作用的西方教育:西方教育起源于古希臘與古羅馬,從古希臘與古羅馬開始的“博雅教育”就倡導“高貴的單純與靜穆的優雅”這一偉大的品格。
西方社會經過“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科技革命”這四百多年的發展以后,國家逐漸進化成了充滿“自由、平等、博愛”的“市場經濟、個人主義、民主政治”三位一體的現代社會,學校教育造就“野性而又高貴”的人格,家庭教育充滿“自由、選擇、責任”的價值引導,社會到處都是教堂,充滿了教會的教化、啟示與心靈的療傷和靈魂的慰藉,這就是西方發達國家的最根本的成功之道。
然而當今的西方文化與西方社會正在越來越淪落成為單向度的技術化統治的物質社會而不能自拔。在西方現代化發展模式的主導下,工具理性大大壓抑了價值理性,教育的“沉淪”已成了全世界共同的問題。
今天的西方教育在自由主義與實用主義的主導下迷失了方向,正在失去“博雅教育”這一情趣主義的高貴的精神內涵,被數字化生存的科技爆炸、信息化泛濫、世俗化浪潮掩蓋。電腦、互聯網與電子游戲正在使全球青少年越來越成為“空心人”,成為缺少精神深度的“白癡”,成為身體虛弱、心無定力與人格萎縮的“垮掉的一代”,導致了“人與自然、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信仰”這五大關系漸行漸遠的疏離,學校與個人更多追求的是“失去了靈魂的卓越”。教育失去了“神圣感”而變得越來越快餐化、工具化、數字化。
教育應該永遠是理想主義的事業,要與社會保持距離并引領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學校的風氣應該永遠是人文主義的、精神的,而社會的風氣則是功利主義的、物質的,這一升一降就構成了社會精神文化生態的平衡。
人的成長是從個體的自然屬性開始的,首先要讓孩子成為自由的自然人。凡是沒有親近大地、親近自然成長起來的孩子,由于缺少陽光與大地的哺育,身、心、靈的發育都不會健全。事實上,當今的信息化時代,電子網絡與游戲給全世界的基礎教育帶來了嚴重挑戰,據美國臨床心理治療專家介紹,美國因上網與電玩成癮的中學生占8.7%,給家庭、學校、社會帶來了巨大的隱患。
我認為互聯網的價值一半在建設一半在破壞;一半是進步一半是墮落;一半是光明一半是黑暗,家庭與學校稍不注意,就會毀掉孩子的前程與幸福。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現代社會是圍繞“科學技術本體論”來展開的,倡導的是“工具理性高于價值理性”,“數、理、化”的價值高于“音、體、美”的價值。這種片面價值的發展,使當代社會出現了文化生態與自然生態的嚴重失衡。于是遭到了社會各界的強烈批評并迫使人類提出了自然生態與人文生態的“可持續性發展”的社會發展戰略。
尼采提出了“藝術本體論”的社會發展觀,倡導價值理性高于工具理性,藝術作為本體價值將超越科學技術而成為現代社會的價值中心。在現在這個特定的時代,我們非常有必要使感性的審美精神找到一條通向心靈的道路,并喚起一種渴望、一種內在的沖動,讓美成為現實的種種形式。
正如工藝美術運動創始人威廉-莫里斯所說:“我們必須將這片土地由冰冷無情的工廠改造為花園……直到有一天,我們的頭頂出現清透的藍天,腳下長出茵茵的青草,工人們可以恢復享受四季之美好,博物館與學校不再是專屬于有錢人的消遣,大地之美被重新交還給大眾。”
顯然,今天的世界是一個風險社會,規避風險的一個主要的辦法就是要重建人與自然的聯系,實現由“工業社會”向“生態社會”轉型。
教育要從“養心”開始,要回歸天道、自然、傳統、原始、農業社會,倡導“生態世界觀、公民、體育、音樂、文學、美術、哲學學習第一,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英語、電腦學習第二”的以美育為中心的教育價值觀。
整個人類要由“培養工具人”的教育體系轉型為“培養文明人與培養工具人”相平衡的教育體系,整個教育體系在學生12歲以前,以“培養文明人”為中心展開,12歲以后,以“培養工具人”為中心展開,把培養“野性而又高貴”的人作為教育奮斗的終極目標,這樣,個體心胸、境界與格局變大,層次變高,眼界也就開闊了,就能看到世界發展的大趨勢,就能把個體的成長同人類的文明進步聯系起來,這樣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既能享受感性也能享受理性的狂歡,既能充分享受人類的精神文明,又能充分享受人類的物質文明。變革社會從變“心”開始——從“美”開始,培養“美、德、智、體、勞”全面發展的人。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人類古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善為中心”展開的教育體系,文藝復興以后,近代與現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真為中心”展開的教育體系,這種科學思維工具主義至上的片面發展,導致了今天人類教育成了全世界的共同問題。
人類未來教育的核心理念應該是“以美為中心”展開的教育體系,才更加合理,這是人類教育思想深層價值觀的第三次轉型,也是人類教育思想與教育范式的最后一次轉型。只有這樣,接受教育的個體與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的發展才能獲得最大值的平衡并使人類實現最大值的幸福,也是人類未來教育發展的出路。
柯領教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