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蕭蕭 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
2018年博鰲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剛在會上指出我國將繼續深入開展金融開放,并提出具體措施和時間表。2019年7月20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對外宣布11條金融業對外開放措施。此次金融開放政策涉及銀行、保險、基金、券商、信用評級等多個領域,是一次“宜快不宜慢、宜早不宜遲”的開放舉措。
我國全方位的進行金融開放,有利于在銀行、保險、證券、理財等多個領域引進外資。引進外部資金有助于擴大企業市場規模并提升運作效率,降低資金成本,激發投資意愿。金融開放政策的落實會推動我國與其他國家的互聯互通,推動跨境投資融資的發展,幫助企業資金的融通。
在金融開放政策的作用下,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市場初步形成規模,人民幣標價的原油期貨上市,商品期貨市場的開放,是金融開放的重要拓展,我國的金融市場得到更多的國際認可。2018年底的“滬倫通”上市,進一步加強了國內外金融市場的聯系,優質的外資機構可進入中國市場,為市場參與者帶來更多的便利和收益,多樣的產品有利于分散投資者的風險和優化配置。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的對外貿易開放主要從貿易自由化,貿易便利化兩方面發展。貿易自由化最初的著眼點在于關稅壁壘的消除,關稅水平的降低。進口關稅總水平逐步從2001年的15.3%降至2010年的9.8%,實際貿易的加權稅率僅為4.4%。2016、2017多次降低日用品進口關稅,2018年日用品平均稅率由15.7%降至6.9%,平均降幅為55.9%。2015年底,我國還取消對424個稅號產品的進口配額,許可證等非關稅措施。
根據中國海關的統計數據,1978年至2017年,中國的貨物貿易總額從206.4億美元提高至41045.0億美元,年均增在14.5%,從第29貿易體升至全球第一大貿易體。其中進口、出口占國際市場的份額由0.8%提升至10.2%、12.8%。都是貿易自由化以來我國取得的貿易成就。
在貿易便利化方面國家著眼于邊界內貿易的限制措施的規范化,逐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貿易管理效率,擴大市場準入。在《中國貿易便利化年度報告(2018)》中顯示,我國的貿易便利化水平居全球中上水平。這一成功與我國建設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密切相關。
從廣義的金融開放定義來看,金融開放是一國通過法律、行政法規等手段允許國際資本的流動和貨幣的可自由兌換,以及允許本國金融機構和投資者在國際市場上從事交易活動。金融開放將國際資本與國內資本融合起來,將國際市場與國際市場連接起來。金融開放對貿易開放的影響多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FDI(國際直接投資)縱向流動會增加對外貿易量
FDI的一個影響因素是被投資國的經濟環境,在一國金融開放度不高的情況下,國外企業難以進入本國市場,也難以對本國的一些企業進行投資。在金融市場逐步開放的情況下資本可兌換也在穩健推進中,在推進過程中資本可兌換可吸引外商投資和促進對外直接投資。
2018年全球FDI總量下滑19%至1.2萬億美元,但中國2018年FDI上升3%至1420億美元,中國仍然是全球投資的“熱土”。隨著金融開放政策的落實,我國國際投資環境越來越好,對我國的縱向FDI增速增加??v向的FDI是對上下游企業的直接投資,以此方式進行跨國生產和分銷,總部與子公司執行特定的經濟活動,而不是廣泛的經濟活動,不同的生產地點通過貿易連接在一起,所以縱向一體化的投資會增加國際貿易量,而非減少貿易量。所以縱向的FDI流動對國家貿易的影響是正向的,積極的。
(2)資本賬戶開放促進貿易往來
企業通過FDI的流動,逐漸形成了專業化的生產,形成縱向一體化,利用不同國家的特點優勢來減少成本,降低企業投資風險。金融市場的開放使國外資本的流動可能性變大,放開資本賬戶,FDI的可流入性變大,可以促進技術進步,提高效率,促進經濟增長,跨國公司的發展對外貿發展有促進作用。實現外資企業的力量,又依賴于東道國的投資環境,所以在金融資本賬戶開放下,自由便利的投資環境會有利于企業發揮推動作用,吸引有活力的外資企業到我國來,而對外資企業來說,企業縱向一體化,讓企業提高了競爭力,從這方面來講,金融開放或者說資本賬戶開放,讓貿易開放更加穩健,資本流動加速,推動我國與其他國家更多的貿易往來。
(3)出口信貸為企業走出去營造良好環境
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會意識到金融服務的推動作用,一些企業在出口大型成套設備時希望當地政府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機電類產品,工程建設,勞務承包商,船舶及飛機類產品等。出口信貸在我國實施的金融機構是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進出口銀行在財政部給予的利率補貼上,提供優惠的利率的出口買方信貸。出口買方信貸可獲得出口國政府的支持,對出口商而言,出口買方信貸是對進口商的融資便利化,無須出口企業本身在負擔債務,有利于出口商的外匯安全,可以加速資金的周轉,促進更多的出口企業出口,為貿易的出口打造一個安全的環境。
表1 中國貿易開放度(2015-2019)
一國貿易開放水平的高低,一般靠貿易開放度衡量,指的是一國某一年進出口貿易額占該國當年GDP總額的比重(見表1)。近5年來,我國貿易開放度維持在30%-35%之間。貿易開放一般包括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其中服務貿易則包括金融服務貿易項目。在經濟全球化的現在,貿易自由化、生產國際化、金融國際化以及資本流動的國際化,互相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在多數學者的研究看來貿易開放對金融開放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進出口偽報、資本流通增加以及金融服務貿易的發展。
(1)資本流通增加,融資水平要求提高
隨著對外貿易程度的不斷增加,外資流入的機會增多,接受外國直接投資比例提高。企業開始向外發展,其融資需求便會提高,但一些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差,不少金融機構不愿意提供融資貸款給中小企業,也正是這一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小企業無法向大規模發展,企業發展達到瓶頸期。為緩解這一現象,近些年來政府開始出臺關于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問題,特別是金融開放政策中放開外資銀行持股比例上限的政策。逐漸出現了一些中小企業針對中小企業得外資金融服務,客觀上加劇了金融業的競爭。
因為國際貿易大部分都依靠貿易融資才能夠完成,所以融資能力是國際貿易的重要條件,在金融開放后企業的融資能力便會上升,從而增加了企業對外貿易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因為貿易開放的政策支持,企業外貿競爭力的提高,對融資有更高層面的要求,同時便對金融的開放有了更高的要求,推動國家金融開放的水平提高。
(2)金融服務貿易發展促進貿易往來
金融服務是貿易開放的一個方面,貿易開放度提高的同時金融服務貿易水平也會相應提高,而金融服務貿易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金融服務的交易活動和過程,其涵蓋了銀行,證券,保險等行業。國際貿易的增長中很大一部分是金融服務的增長,是經濟運行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雖然虛擬成分的增加會加劇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但在管控好的情況下,便是貿易自由化發展的體現。金融服務貿易得提供方式一般分為四種:跨境提供(Cross Border Supply)、國外消費(Consumption Abroad)、商業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和人員流動(Movement of Personnel)。其中商業存在需要一國的金融機構到其他國家設立商業機構或專業機構,這邊對一國的金融開放度有一定的要求。金融服務貿易的不斷提高,只有一國允許外國資本進入才會有金融貿易的進一步發展。
一國對外開放是實體經濟層面和金融經濟層面兩個層面的開放,將二者結合起來看可以反映出一國整體經濟的開放水平。金融開放程度擴大會降低企業融資的成本,提高國外直接投資水平,創造更加優越的貿易環境,提高企業的專業化生產水平,進而會推進貿易開放的進一步發展。而貿易的開放程度提高資本的流入,企業融資數量上升,進出口貿易的增加,最終會轉化為資本的積累,促進儲蓄向投資的轉變,二者相互促進,共同促進經濟的發展。
經濟全球化推動了貿易自由化、生產國際化、金融國際化以及資本流動的國際化等,這些現象之間都互相影響,互相依賴。在貿易自由化的條件下,各國貨物流通速度加快,貨幣兌換頻率加大,進而推進了資本的流動;而資本流動的為各國的貿易融資提供便利化的條件,進一步推動貿易的發展。所以貿易開放與金融開放之間存在正向的促進關系。
貿易開放程度加大的情況下一般來說對金融發展會起到促進作用,因為貿易發展需要金融部門支持,為金融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貿易的開放會導致本國與外國的資金流動速度加快,會對金融的開放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二者會相互促進,相互正向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