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彩榮,胡鑫印,張 鋒
(昆山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中心,江蘇 蘇州 215337)
現代建筑不斷地高層化、復雜化,基礎部分的承載力也不斷地刷新記錄。樁基作為地基基礎的重要形式之一,基樁靜載試驗難度越來越大,尤其是地基土的承載力很難滿足要求,平臺的平整性控制難度大[1]。本文通過高噸位基樁靜載試驗的應用與分析,對靜載試驗過程中的地基土的承載力、平臺的平整性、加載的偏心控制以及各構件的承載能力等方面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以確保高噸位基樁靜載試驗的順利開展。
昆山金鷹 A 地塊項目 2 期位于昆山朝陽路北側、黃河路西側、柏廬路東側。項目主樓(酒店/辦公,41 F,局部 22 F)采用鉆孔灌注樁,樁徑φ1 200 mm、有效樁長55 m(試樁長約 72.5 m),樁端、樁側后注漿,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 28 000 kN,引樁至地坪單樁豎向抗壓極限承載力 29 800 kN。
本文介紹主樓灌注樁的抗壓靜載荷試驗。試驗涉及的主要設備如表1 所示,試驗的過程如圖1 所示。

表1 試驗主要設備一覽表

圖1 試驗流程圖
樁身澆灌到頂部時,由施工單位完成,本中心派人配合到現場制作同條件試塊,控制樁頭區域的混凝土強度。樁頂部采取加強筋配置,并對主要配筋情況采用游標卡尺復核。樁頂應制作水平,通過采用水準尺進行復核,如不水平應采用硫磺膠泥補平,防止偏心。到試驗齡期時,采用回彈法先行對樁頂混凝土強度進行檢測,確保強度達到設計要求后,再進行靜載測試。在平臺搭設前應對處理樁頭混凝土強度進行回彈檢測,強度應滿足抗壓要求,同時應用水準儀檢測平臺地基的平整度,處理后的地基應具有足夠的強度,不發生過大沉降變形及不均勻沉降。
根據 JGJ 106-2014《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及業主要求,本次靜載測試采用堆載法,對于高噸位堆載平臺,地基土的承載力、平臺的平整性、加載的偏心控制以及各構件的承載能力是否滿足要求[2]。具體堆載設計圖立面如圖2 所示。

圖2 堆載立面圖
根據昆山金鷹 A 地塊 2 期巖土工程勘察報告(2011-G-501)[3]提供的各土層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一覽表(見表2),靜載反力平臺地基采用碎石土換填至④層黏性土層,換填深度≥ 4 m。

表2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f ak 一覽表
以測試樁為中心 15 m×15 m 區域進行碎石土換填,邊坡為 1∶0.8,換填土應分層碾壓密實。每根試樁換填總方量約為 1 000 m3,要求壓實系數≥ 0.94,并采用水準儀進行檢查,確保換填場地水平。對地基土進行換填,滿足靜載要求,對試樁周邊的已施工工程樁,對工程樁施工好的洞進行回填處理。
2.3.1 承載力驗算
④層黏性土層埋深在 4.8~8.7 m 之間;反力臺重 P 為 29 800×1.2=35 760 kN;8 個路基箱面積 S 為8×6×1.5=72 m2;路基箱底壓應力 P/S=496.7 kPa。
1)若換填處理深度 4.8 m、按矩形基礎 3 m×12 m 計,按式(1)計算。

換填層低經修正后的承載力:

2.3.2 沉降計算
根據 GB 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式(5.3.5)[4]計算條件及計算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沉降計算結果

pz+pcz=197.6+62=259.6 kPa
式中:b 為矩形基礎或條形基礎底面的寬度,m;l 為矩形基礎底面的長度,m;pk為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基礎底面處的平均壓力值,kPa;pc為基礎底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kPa;z 為基礎底面下墊層的厚度,m;θ 為墊層(材料)的壓力擴散角,°;pz為相應于作用的標準組合時,墊層底面處的附加壓力值,kPa;pcz為墊層底面處土的自重壓力值,kPa。
換填層修正后的承載力:

式中:fa為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fak為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Pa;ηb、ηd為基礎寬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載力修正數,無量綱;γ 為基礎底面以下土的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b 為基礎底面寬度,m,當基礎底面寬度<3 m 時按 3 m 取值,>6 m 時按 6 m 取值;γm為基礎底面以上土的加權平均重度, kN/m3,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層取有效重度;d 為基礎埋置深度,m,宜自室外地面標高算起。
2)若換填處理深度 4.0 m、按矩形基礎 3 m×12 m 計算,由式(1)可知:
pz+pcz=209+56=264 kPa

2.4.1 兩個支墩的搭設
在換填土上用 25 t 吊車安置底托梁(規格 40 B 雙拼),每個路基箱上設置兩根,并吊放路基箱(規格 6.0 m ×1.5 m×0.25 m/7.0 m×1.5 m×0.25 m),每個支墩布置 4 塊路基箱采用水準儀進行檢查,在每側支墩上布置兩個點,進行水準監測,確保路基箱水平。
兩個支墩點的位置控制,應通過卷尺測量,確保兩側支墩與樁中心對稱。
路基箱上鋪設混凝土試塊,規格為 2.0 m×0.8 m× 0.7 m,3 層高,作為次梁的墩臺,已考慮上部堆載時,可能引起的沉降 0.1 m 左右的空間以及主梁的高度加千斤頂的高度,故設置 2.4 m 高。
2.4.2 千斤頂的安裝
預先在樁的中心線部位設置標志,在樁頂預先設置鋼墊板(邊長為 1.5 m,厚度為 2 cm 的厚鋼板),并在中心部位預留孔洞,通過孔洞與樁的中心重合,在墊板上標注千斤頂的位置,用吊車起吊 6 只千斤頂,放在墊板上固定千斤頂的位置,從而確保 6 只千斤頂的形心與樁身重心一致。
2.4.3 主梁的安裝
主梁預先用 2 個試塊作為支墩,用 2 臺 25 t 吊車起吊主梁,共計 2 根主梁,并確保 2 根主梁的中心線與 6 只千斤頂的形心重合。支墩采用試塊,規格為2.5 m×0.66 m×0.66 m。
2.4.4 堆載平臺的搭設
中次梁的安裝采用 25 t 吊車進行起吊,根據安裝圖進行吊裝,共計 4 根,中次梁上放置 10 根次梁,次梁上放置 24 根懸挑梁,中間采用混凝土次梁填充(規格為 6.0 m×0.8 m×0.4 m),用于擴展平臺,上部再堆放試塊,在試塊進行堆放過程中,在中部增設鋼板層,用以增加平臺的整體性,并現場專門設置一人為總負責,指揮試塊的吊裝。在中次梁安裝完成后,在中次梁與懸挑梁之間用連接拉桿將兩者連起來,并進行收緊,確保支墩荷載在加載過程中能夠提供足夠的反力。試塊堆放采用 2 臺 25 t 吊車進行對稱吊裝,由中間向兩側對稱吊裝,并在吊裝過程中對支墩采用水準儀進行水準測量,確保平臺的水平性,如果發生一側變形較大,可通過對變形較小側先進行堆放荷載進行糾偏。
2.4.5 堆載平臺的傳力路徑
1)搭設平臺階段。上部試塊→懸挑梁→次梁→中次梁→支墩→地基土。
2)加載階段。千斤頂→主梁→中次梁(含下拉桿的墩臺荷載)→次梁→懸挑梁→上部試塊。
在加載過程中,通過中次梁與底托梁之間連接的下拉桿將支座墩臺上的荷載吊起,確保試驗平臺的穩定性。
2.4.6 上部堆載總重量的計算
1)主梁。1.8 m×0.75 m×10.0 m(2 根),重量為15 t/根。
2)底托梁(4 根)。(40 B 三拼,或雙拼),重量為 1 t/根。
3)中次梁。4 根規格(1.26 m×0.5 m×10.0 m,腹板16(Q235)+30(Q345)+16(Q235)、橫 20(Q345)+16+20),重量為 10 t/根;
4)次梁。規格(63 B+10+63 B)10 根,重量為 2 t/根。
5)懸挑梁。24 根,(40 B 三拼,或雙拼),重量為1 t/根;內插混凝土梁 20 根,規格:6.0 m×0.8 m×0.4 m,重量為 4.6 t/根。
6)路基箱 8 個,規格:6.0 m×1.5 m×0.25/7.0 m× 1.5 m×0.25 m,重量為 1.5 t/個。
7)懸挑梁平臺上堆載重量。上部堆載平臺上的試塊為:8×12×12×2.5=2 880 t;下部兩個墩臺提供的總重量為:2×2.5×4×12 ×2.4=576 t;
鋼結構平臺及混凝土梁部分重量為:
2×15+4×1+4×10+10×2+24+4.6×20+1.5×8=222 t;
故上部堆載總荷載為:2880+576+222=3 678 t>1.2×2 980=3 576 t。
2.4.7 基準樁的安裝
本次試驗采用 2 根長的 63 B 型鋼作為基準樁(具有一定的剛度),基準樁在開挖換填土時,就進行埋設,基準樁進入 4 層穩定土,盡可能減小加載測試過程對基準樁的影響。基準樁一側為簡支,另一側為鉸支。
1)加載和卸載分級如表4 所示。

表4 加載和卸載分級 kN
2)沉降觀測和穩定標準嚴格按照 JGJ 106-2014《建筑基樁檢測技術規范》執行。加載過程將采用自動化控制,嚴格按照昆山市住建局關于樁基檢測的要求,實施檢測數據遠程上傳,并密切關注樁頂 4 個百分表的位移,如果位移相差較大(2 mm 以上),應分析偏心的原因,對于其他有關檢測數據異常情況應嚴格按照中心規定進行上報。在加載過程,對基準樁的變形采用水準儀進行人工觀測(觀測時間同樁頂的沉降采集時間),進而對樁頂的沉降觀測進行修正,確保數據的準確性。
加載過程中的安全控制包括以下幾點。①在靜載平臺邊緣 10 m 范圍內設置試驗區域,用警示繩標注,并設施相應指示牌。在檢測期間,該區域內不得停放吊車、檢測用房等設備,不經試驗人員同意,非相關人員不得進入檢測現場;②在試驗過程中,在堆載平臺上 4 個角設置反光貼片,采用全站儀進行平臺的傾斜控制,相鄰點差異沉降達到 1 cm,應停止試驗,分析原因,并對試驗平臺進行加強處理,如增加外包設施,確保平臺不發生傾翻。
通過高噸位基樁靜載試驗的應用與分析,對靜載試驗過程中的地基土的承載力、平臺的平整性、加載的偏心控制以及各構件的承載能力等方面進行控制,保障了高噸位基樁靜載試驗的順利開展。
通過對高噸位基樁靜載試驗的分析與應用,取得如下主要結論:
1)通過地基土的置換,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地基的承載力,以滿足不同噸位的基樁靜載試驗的要求;
2)通過在堆載試塊中增加鋼板層,可以提高試驗平臺的整體性和均勻性,促進了平臺的安全性,同時可以做到均勻沉降;
3)采用水準儀對支墩進行水準測量,確保平臺的水平性,可及時對小變形堆放荷載進行糾偏,遏制了變形的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