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德民



摘要:油田開發生產過程中,油井工程維護措施是保持油田穩產增產的重要手段。低油價成為新常態的情況下,效益開發就成為油田經濟運行的主基調。在油井采取工程維護措施前需要進行單井投入產出效益分析評價,以使得效益最大化。通過對油井工程措施效益測算分析方法的評價和探討,可以為該類措施在優化實施方案、采取投入決策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參考。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oil well engineering maintenance measures are important means to maintain stable production and increase produ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low oil price becomes the new normal, benefit development becomes the main keynote of oil field economic operation.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benefit,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input-output benefit of a single well before taking engineering maintenance measures. Through the evaluation and discussion of the method of calculating and analyzing the benefit of oil well engineering measures, it can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optim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scheme and taking the investment decision of such measures.
關鍵詞:油井;工程措施;效益;決策
Key words: oil well;engineering measures;benefits;decision-making
中圖分類號:TE358?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27-0013-03
0? 引言
隨著老油田逐步進入高含水開發期,越來越多的油井產能逐步降低、工程技術狀況變差,嚴重影響油井的穩產和油田開效益。為保持油井穩產增產,在油井維護過程中實施了大量工程技術措施,很多措施技術難度大、工藝復雜、費用較高[1],為提高油田開發效益,做到事前算贏,對近年實施的主要工程技術措施的投入產出效益進行了研究分析,建立了效益測算評價方法,以指導油井工程措施決策優化。
1? 油井工程維護措施折算年限和周期預測
1.1 工程維護措施折算年限測算
工程措施折算年限是指油井實施防砂、貼堵、封堵、酸化、大修等措施分攤成本(去除完井桿、管、泵、封費用)折算的年限,以各措施實際有效期統計規律為依據進行測算(見表1)。如:某口稠油井機械防砂費用50萬元,桿管泵封15萬元(屬于維護消耗,不計入折算措施有效期費用),核定有效年限為5年,則當期分攤措施費為(50-15)/5=7萬元。
另外,油井一般檢泵維護井、油井堵水、轉周注汽維護井按照每口井實際情況不同測算免修期(下一個生產周期)。同一口井采用多種工程維護措施的折算年限按照以下幾點規定:
①防砂前酸化、貼堵后酸化油井,不單獨算酸化措施,防砂前酸化并入防砂,貼堵后酸化并入貼堵,酸化指油井措施目的為單純酸化的油井;
②貼堵后機械防砂油井,折算年限按防砂折算,稠油5年折算,稀油7年折算;
③貼堵又酸化、貼堵又化學防砂油井,折算年限按貼堵7年折算;
④防砂(補砂)又堵漏油井,按防砂折算年限,稠油機械防砂5年折算,稀油機械防砂7年折算,純化學防砂1年折算,稀油井補砂5年折算、稠油補砂2年折算;
⑤桿、管、泵、封費用計算在當期周期內。
1.2 內襯管折算年限測算
內襯管作為一種投入高、使用年限長的油管,可以有效防護桿管偏磨影響,延長油井免修期[2],作為作業主材,其分攤原則是只對新內襯、大修內襯進行分攤。據統計歷年內襯管報廢率約為14%(見圖1),因此預測內襯管投入按照7年進行折算。
1.3 檢泵周期預測
根據三線四區預測辦法[3],以不同泵型、不同泵深檢泵周期參考表(見表2)作為依據,結合單井的具體情況進行周期預測。
2? 工程措施前油井基礎產量界定
措施前后油井產量基礎的合理界定是進行效益的必要條件,根據不同的工程維護措施特點和油井在措施前后實際的生產運行情況來進行界定(見表3)。
2.1 前值不為零措施井產量取值原則
對于前值不為零的措施項目,選取措施作業實施停井往前1個月正常生產平均值。
如某油井措施前生產沙二11層,原層酸化、補砂、改層后包含原層措施后生產沙二11-22層,前值取沙二11層措施實施前正常生產1個月的平均值。
2.2 工程措施效益測算原則
①按照措施作業后的實際增油量計算經濟效益;
②措施后油井日產液量按照正常生產1個月的平均數來取值,累計增油需考慮油井或本區塊的自然遞減;
③油藏經營管理區需根據區塊生產特點利用三線四區模式合理預測油井措施作業后噸油的運行電費、噸液處理費、油井生產周期及預累增油值,以便做出經濟效益預測和對實施方案作出決策;
④評價效益時暫不考慮相對固定成本(人工、折舊、政策性支出),按照邊際效益考慮直接生產運行成本。
3? 工程措施效益測算辦法及公式解析
3.1 工程措施效益測算公式
L=A-C-M-H-J-V-S-X
式中:L——工程措施效益,元;
A——油井措施增油銷售額,元;
C——前次作業分攤費,指上次措施分攤到本次的周期費用,元;
M——本次作業分攤費,元;
H——產液處理費,元;
J——舉升電費,元;
V——材料費,元;
S——青賠費,元;
X——計算周期效益桿、管、泵、封完井費,元。
3.2 效益測算參數解析
3.2.1 油井措施增油銷售額即收入,A
油井措施后累增油與評價油價的乘積,銷售總額,A=G×F
式中:A——油井增油銷售額,元;
G——油井措施累增油,噸;
F——評價油價,油田認定的當期平衡油價,元/噸。
3.2.2 前次作業分攤費,C
指多周期分攤費用井到本次作業預測周期內還沒有分攤完的周期費用
C=B÷E÷365×D
式中:C——前次作業分攤費,元;
B——油井前次作業措施成本(含內襯管),元;
E——折算年限,年;
D——措施后至統計日或評價周期油井生產天數,天。
3.2.3 本次作業分攤費,M
M=N÷E÷365×D
式中:M——本次措施分攤費,元;
N——本次油井措施成本,元;
E——折算年限,年;
D——措施后至統計日或評價周期油井生產天數,天。
3.2.4 產液處理費,H
H=W×D×Y1
式中:H——措施后至統計日或評價周期油井產液處理費,元;
W——措施后至統計日或評價周期油井平均日產液量,噸/天;
D——措施后至統計日或評價周期油井生產天數,天;
Y1——開發單位或油藏經營管理區認定的噸液處理費用,元/噸。
3.2.5 舉升電費,J
J=G×Y2
式中:J——措施后至統計日或評價周期油井舉升電費,元;
G——措施后至統計日或評價周期油井累計增油,噸;
Y2——開發單位或油藏經營管理區認定的噸油運行電費,元/噸。
3.2.6 材料費,V
V=U÷365×D
式中:V——措施后至統計日或評價周期油井運維消耗材料費,元;
U——單井日常生產運維年材料消耗費,元;
D——措施后至統計日或評價周期油井生產天數,天。
3.2.7 青賠費,S
S=D×I
式中:S——措施后至統計日或評價周期油井青賠費,元;
D——措施后至統計日或評價周期油井生產天數,天;
I——日青賠費,取油藏經營管理區上年度青賠日平均值,元。
3.3 措施噸油效益偏差率概念的引入
偏差率用于分析評價措施預測效益與實際效益的偏差,可以指導和修正措施效益預測方法的取值計算,驗證預測或決策的準確性。也可以評價油藏經營管理區或開發單位整體措施效益的實施和決策效益情況。單井措施噸油效益預測偏差率,P
P=((R-Q)/Q)×100%
式中:P——單井噸油效益偏差率,%;
R——單井實際噸增油效益,元/噸;
Q——單井預測噸增油效益,元/噸;
評價:-10%≤P≤10%,預測較準確;
10%
P>20%或P<-20%,預測偏差較大。
4? 效益測算舉例
稀油補砂效益預測與評價(以X198井為例):
該井補砂措施前后費用及生產運行參數見表4、表5。
該井措施效益計算如下:
①周期銷售總額:A=G×F=1167噸×2121.28元/噸(當期平衡油價)=2475533.76元;
②前次措施周期分攤費:C=B÷E÷365×D=361941.24元÷7年÷365天×468天=92815.62元;
③本次措施周期分攤費:M=N÷E÷365×D=240088.76元÷5年÷365天×468天=61567.97元;
④周期產液處理費:H=W×Y1×D=94.8噸/天×13.65元/噸×468天=605601.36元;
⑤周期舉升電費:J=G×Y2=1167噸×176元/噸=205392.0元;
⑥周期材料費:V=U÷365×D=10000元/口·年÷365×468天=12823.2元;
⑦周期青賠費:S=D×I=468天×33.8元/天=15818.4元;
⑧本次桿、管、泵、封費:X=115082.25元;
⑨周期效益:L=A-C-M-H-J-V-S-X=2475533.76元-92815.62元-61567.97元-605601.36元-205392.0元-12823.2元-15818.4元-115082.25=1366432.97元;
⑩效益預測偏差率:
預測噸油效益:Q=1366432.97元÷1167噸=1170.89元/噸;
實際噸油效益(實際生產核定):R=1555000元÷1000噸=1555.0元/噸;
效益預測偏差率:P=(1555.0-1170.89)/1170.89=32.8%,大于20%,預測偏差較大,但實際噸增油效益不錯。
5? 結束語
該預測評價方法重點分析了生產運行過程中的措施直接費用及油井運行費用,而固定成本費用在措施前后變化不大,可不參與分析。應用運行費用變量對比預測分析方法能對油井工程措施的方案優化和最終實施決策提供一種預判,可以在精細油藏經營管理、實施油田高質量效益開發上提供一些借鑒和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胡瀟文.油田開發后期的采油工程技術[J].化學工程與裝備,2018(01):141-142.
[2]謝芳.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內襯復合管技術前景展望[J].石油石化節能,2012(1):29-31.
[3]師忠卿,趙云獻,董憲彬,等.創建“三線四區”模型 推進低成本開發戰略[C].石油科技論壇,2016(5):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