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維平 周鵬 付敏超 白煒 宋小三
摘要:通過對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實習基地建設的實踐,分析了當前西北高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實習基地建設、運行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協同合作理念的指導下,聯合企業和兄弟院校,以蘭州交通大學為例,構建實習基地資源共享模式,并分析其應用價值,為實習基地建設拓寬思路。
Abstract: The main problems existed in practice base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by construc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engineer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co-operation, combined with enterprises and brother schools, sharing of resource was buil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optimiz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 Taking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new route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 engineering sharing of practice base resources was explored. Furthermore its application value was analyzed, it achieved good practice effect and the mentality for the university practice teaching and the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were expanded.
關鍵詞:西北高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資源共享;實習基地;價值分析
Key words: northwest university;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cience engineering;sharing of resource;practice base;value analysis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27-0197-02
0? 引言
資源共享是指參與資源共享的主體,通過各種協調機制,建立超越時空和區域的模式,實現資源的有效流動,以滿足需求方局部對資源的共有或共用,從而使各個參與方達到共贏。實習是給水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中非常重要的實踐環節之一,在實習實踐過程中,實習基地資源對提高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起著決定性作用。
由于各高校發展的歷史、地域、師資力量及平臺建設等方面的不同,引起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1-2]。尤其是西北地方高校在這些方面處于劣勢,本文結合甘肅省各高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實習基地情況,以蘭州交通大學為例,構建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實習基地資源共享模式,并對其進行價值分析,為實習基地建設拓寬思路。
1? 實習基地資源共享建設現狀
實習基地是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的有效場所,政府、學校和企業等因素影響實習基地建設。目前甘肅省各高校已建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實踐實習基地,取得學生和用人單位的好評。但依然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需要繼續改善和亟待解決。
1.1 經費不足影響實習基地的建設與發展
因歷史、學科發展和地方財政的制約,各高校實習經費均投入不足,尤其是校外實習工作,交通、食宿等費用給學校帶來經濟壓力,影響實習基地的建設。隨著擴招,需擴大實習基地規模,增加設施設備,這些都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實習成本高,尤其是新型的水工設備,費用高,并且設備的運行需要相對的場地和技術人員進行操作,導致利用率低。有些院校的實習基地已建設多年,設備資源與專業設置不配套,如采購時間久,已有設備有可能已落后;同時存在實訓基地重復建設的問題。而企業是促進發展的重要力量,擁有雄厚的資金和設備。
1.2 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踐實習基地相對匱乏,缺乏完善合作機制
各高校長期穩定的校外實踐實習基地數量較少,難以滿足提高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職業素養及就業質量等需求[3]。目前雖有很多實踐實習基地已掛牌,但學校與企業之間并未建立實質的合作共贏機制。現階段很多校企合作都是通過校友關系、朋友感情相維系,企業在參與高校實習實訓時通常以時間緊、安全責任大等托詞減少實訓人數、縮短時間。因此,“掛掛牌”的實習基地未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導致學生蜻蜓點水式的學習。大多數企業不樂意接受高校學生實習,導致可以作為實習基地的合作企業不穩定。
1.3 實習監管機制和評價體系不完善
目前各高校比較重視實習基地的建設,但多數高校沒有建立行之有效的監控體制和實習評價體系。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仍舊采用傳統的模式,依照考勤、實習日志及實習報告來評定。高校與實習基地尚未建立信息反饋機制,難以準確地反饋學生存在的問題;同時高校未重視學生對實習基地的評價,不能準確反映其契合度及滿意度。
2? 實習基地資源共享模式的建立
2.1 增強教育資源共享意識
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盡管每年政府會對高等教育有一定的投入,但依然存在教育資源發展不平衡,資源配置不合理,特別是實踐實習基地資源的匱乏和不均衡。因此,需深入研究國外發達國家的高校教育資源共享理論,并結合實踐,建立適合中國教育發展的道路。要實現地方高校給排水專業實習基地資源共享,首先增強教育資源共享意識,讓共享觀念深入人心,各方積極參與共享項目的建設[4]。
2.2 構建政府-高校-行業-企業的社會化協同體系
高校與企業合作建立實習基地,涉及高校和企業雙方,同時也離不開政府和相關行業的支持。在各方利益共贏的視角下,構建集政府、高校、行業、企業等多方參與的社會化協同體系。首先要加強政策扶持與政府引導。為體現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的優勢,各地方政府需要提供財政、政策等方面的支持,推動其模式的可持續發展。其次構建多方聯動的協同育人機制和投資體系。在建設資源共享實習基地模式中,高校密切關注行業、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發展動態,體現已有資源的優勢,實現信息與資源共享,達到協同育人的目標。
2.3 進一步加強校企實踐管理機構,建立科學的合作機制
首先制定行之有效的實習基地運行機制。因資源共享實習基地具有特殊的管理模式,需要加強規范化管理,落實校企合作的運行模式,提高實習基地的運行狀況,使專業實踐內容與行業企業的先進技術緊密結合。統籌兄弟院校的實習基地建設情況,建立資源優勢互補模式,減少重復投入,提升各高校的輻射能力,實現雙贏。其次,靈活選擇實習方式。充分利用合作單位的優勢資源和運行有利時期,結合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畢業實習等不同實習階段對實習內容、深度的不同要求,確定一種合適的實習方式或多種實習方式混合的模式。再次,加強合作雙方的實習過程管理。在各項實習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學有所獲,防止走過程。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在實習基地資源共享運行過程中,加強對實習基地建設與管理質量效果分析總結,構建滿足各方要求的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
3? 資源共享型實習基地建設的價值分析
引入資源共享的實習基地建設思路,有利于借助其他兄弟院校、相關設計單位、施工單位具備的現有軟硬件條件,開展全面系統的給排水與科學工程專業實習實踐技能訓練,大力發展地方高校的資源共享實習基地建設。資源共享實習基地建設匯集大量優質資源,彌補已有實習資源的不足,使學生與老師進入全面協作學習模式。以蘭州交通大學牽頭單位,聯合各個兄弟院校及相關企業,通過大力合作與基地共建,加強校企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具體應用價值如下:
3.1 學生實習效果良好和就業充分的良性循環
共享優質實習資源,創建仿真性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實習基地,發揮各自優勢,工作任務更明確。因此學生更深入理解專業知識,熟悉企業生產運行過程,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專業技能、團隊及創新意識等能力。同時,各高校師生更加深入了解市場需求,行業發展動態,及時更新完善課程體系,使高校培養符合生產實際,切實提高大學生就業率。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學生在實習中良好表現得到了企業認可。近三年,我校給排水科學與專業畢業生就業率達96%以上。
3.2 提高了各高校校內實習基地的開放水平
通過實習基地資源共享模式,各兄弟院校的優勢資源得到充分發揮,實現共建方的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提高各高校校內實習資源的開放水平和利用率[5]。各高校在項目實施中,與實習單位緊密結合,拓寬實習內容,增加生產安全、職業素養及新技術等職能,使實習內容與崗位能力需求及企業實際有效結合,大大提升了學生綜合素質。在實習過程中,各個高校的指導老師積極與富有經驗的專家交流合作,加強教師的工程實踐能力。此外,加強了高校實踐實習工作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的建設,使實踐實習工作更加規范,有效地運行。
3.3 深化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提高企業需求的人才質量
在實習基地資源共享中各高校和企業明晰雙方的責任,是發展實習基地建設的關鍵。實習基地共享促進校企、校校合作,充分體現產學研結合。深化產教融合,縮短高校和企業的距離。例如: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有關水廠的工藝流程如何布置問題,需要去實習基地對照實際的工藝流程,結合設計要求及條件,使設計更加規范準確,符合生產實際,同時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和工程實踐能力。
在制定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實踐實習基地建設規劃過程中,邀請企業中經驗豐富的專家把握該專業方向企業的實際需求和未來發展人才需求方向,并依據社會需求完善實習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畢業時已掌握該行業的技術、企業管理及文化等,上崗后適應能力較快,因此企業獲得了高素質人才。同時,高校作為服務于社會的重要窗口,通過實習基地資源地共享建設,提高了大眾對企業關注度,對于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4? 結語
實習基地資源共享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涉及辦學體制、運行機制等問題,且與企業運行模式、管理模式等問題息息相關。實習基地資源共享模式的建設與實踐表明,該方法在提高已有實習基地使用效率的基礎上,共享企業及其他高校的優質資源,避免實習基地的重復建設,又可拓寬實踐實習內容,深化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現合作共贏。
參考文獻:
[1]馮楠.學校教育資源共享的現實拷問及解決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6,35:22-24.
[2]左清軍,易武,盧書強,等.協同合作背景下地方高校地質工程專業實習基地構建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3):113-116.
[3]胡明茂,孫煜,齊二石,等.新工科背景下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實踐教學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38(7):223-227.
[4]臧艷美.學區內優質教育資源共建共享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8,38(26):28-30.
基金項目:蘭州交通大學百人計劃項目(1520220314);蘭州交通大學教改項目(1010040512)。
作者簡介:田維平(1981-),女,陜西西安人,講師,蘭州交通大學環境與市政工程學院,從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固體廢棄物資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