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然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首都醫科大學心胸外科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冠心病專業委員會副主委,《心肺血管病雜志》編委,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11病區主任。
研究領域主要集中于冠心病的臨床治療及基礎研究。每年完成心臟外科手術近千例,包括危重癥冠心病、重癥瓣膜病變及各類成人心臟外科疑難病例。主要科研方向包括冠脈搭橋術后靜脈橋再狹窄機制的基礎研究,血流儲備分數指導下冠狀動脈搭橋術的臨床研究,及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不同手術方式的隨即對照研究等內容。

侯曉彤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訪問學者,師從于我國著名心胸外科專家孫衍慶教授。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危重癥中心主任,體外循環及機械循環輔助科主任,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體外循環分會副主任委員,同時擔任多本雜志編委。主要從事心臟輔助裝置的研究,并主持多項國家級、市級科研項目,發表多篇中英文論著,SCI影響因子累計20多分。
《養生堂》主持人一玲曾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在北京安貞醫院遇到了兩位患者,聽了他們的故事,我感覺幸福的人生有兩點非常重要,遇上好大夫和遇見好的另一半,這兩點竟能創造生命的奇跡! ”是家人的不離不棄和醫生的醫者仁心,讓這兩位患者從死神手中贏回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相信只要命回來了,一切都將會好起來。究竟是怎樣的經歷,能讓一玲深受感動?兩位“渡劫”的當事人及家屬將向讀者們講述自己重獲新生的故事。
2012年5月26日是米建先生人生中的“一劫”。前一天,也就是2012年的5月25日,米建在單位開完會突然感到明顯不適,同事趕緊叫來了急救車送他去醫院,當時米建已經躺在沙發上無法動彈。去醫院急診輸完液后,他感覺自己的狀態已逐漸恢復了正常,便自己開車回了家。然而,就在第二天的凌晨4點,米建突發劇烈胸口疼痛,家人趕忙將他送去309醫院急救,經過檢查,醫生通過心電圖判斷米建患有急性心肌梗死。隨后,米建發生心源性休克,于下午3點轉去了安貞醫院進行搶救,但由于大面積的心肌梗死和心肌壞死,醫生認為他只有千分之一的生還率,徘徊在生死邊緣,生還的可能微乎其微。“逃過一劫”的米建回憶,當時他生還的可能已經微乎其微,一般在這種情況下,家屬都會放棄搶救,但他的家人和領導卻沒有做出消極選擇,而是在無數張病危通知書面前,與醫生一同為他搏出了一線生機。米建的成功“復活”堪稱安貞醫院創造的一個“奇跡”。
安貞醫院的很多醫生都參與了此次“拯救米建行動”,重癥科的醫生在救治米建時,為他安裝了一種特殊儀器,而這種儀器恰恰就是保住米建生命的關鍵所在。關鍵時刻可以救命的機器是什么?來自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外科危重癥中心的侯曉彤主任將為我們揭開謎底。我們的心臟供血主要依靠冠狀動脈,由冠狀動脈將血液中的營養成分與氧氣輸送至心肌,心肌才有條件很好地跳動。而米健先生來到安貞醫院時,他的冠狀動脈左主干梗塞嚴重,侯主任將冠脈比喻成河流,左主干位于冠脈的根部,也就是河流的總干,此處梗塞意味著血液的輸送在源頭位置就受到了阻塞。對于心肌而言,心肌細胞失去氧氣供給后,立即就會失去收縮力,即使通過醫學手段將堵塞部位打通,死亡率也依然高達90%,是一種極為嚴重的狀況。但在家屬的堅持下,安貞醫院急診大夫還是選擇為米建打通血管,但結果卻不容樂觀,他的心臟立馬出現再灌注損傷,米建發生了心源性休克。危急時刻,若不及時實施搶救措施,這條生命將會失去最后的生機,安貞醫院的專家團隊立刻為米建安裝上可以代替心臟跳動的“特殊機器”——體外膜氧合(ECMO),才保住了他的性命。

米建先生無疑是幸運的。侯主任十分惋惜地表示,在擁有ECMO之前,與米建先生有相同危重病情的患者們都未能存活下來。體外膜氧合(ECMO),主要用于對重癥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續的體外呼吸與循環,以維持患者生命。機器的核心部分是膜肺(人工肺)和血泵(人工心臟),可以對重癥心肺功能衰竭患者進行長時間心肺支持,為危重癥的搶救贏得寶貴的時間。血泵是整個機器的動力系統,它將患者的靜脈血引流出來,傳送到人工肺中與氣體進行交換變成動脈血,再將含氧的血液運輸到患者的動脈中去,這套體外循環繞過了患者的心臟與肺臟,可在一段時間內替代人的心肺功能。有了ECMO,即使患者心肺無法正常工作,也能夠維持生命,讓醫生有時間對患者進行進一步的治療和檢查,為進行手術創造條件。2012年5月28日,米建發生前壁心肌梗死的第三天,他在用上ECMO之后,神志開始慢慢恢復清醒。躺在病床上的米建隱約看到周圍忙碌著的醫生與護士在時刻監控他的狀態,自己的一點小動作都會立刻被醫務人員制止,醫生告訴他,這微微一動很可能會讓他的生命就此結束。ECOM每分鐘運轉的血液在5升左右,一旦因為患者的動作造成管路脫開,生命很可能戛然而止。米建聽到醫生的這番話,非但沒有害怕,反而感到自己有了一絲生的希望。在用上ECMO的第二天,安貞醫院的專家為米建進行心臟搭橋手術,讓他重獲新生。侯主任介紹,之所以在用上ECMO輔助的第二天就決定進行手術,是由于此前對米建進行了冠脈打通,但僅僅打通了一小部分就出現再灌注損傷,情況十分危急。與外科專家對米建的病情進行會診評估后,覺得他目前還存在心肌壞死,缺血問題若得不到解決,ECMO機器也無法撤除,所以一致認為盡快手術為好。

當時,像米建這種突發急性心肌梗死后配合ECMO輔助進行下一步治療的案例,在安貞醫院乃至全國都是首例,所以醫護人員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謹慎,不敢有一點差錯。而作為米建先生的家人,復雜又忐忑的心情難以言表,米建的兒子在父親接受搶救的這幾天根本無法入睡,直到父親手術成功才松了一口氣。手術的主刀醫生是安貞醫院心外六科的董然主任,他在手術前例行探訪米建時就感到一絲奇怪,米建神志清楚,能夠很正常地與人進行交流,但心電監測圖上的表現卻很糟糕,心臟跳動極為不規律,有時跳有時不跳,跳動時也會出現心律失常。董主任告訴我們,ECMO機器的奇妙之處在于,患者的心臟在它的輔助下基本處于休息狀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臟負荷越小越有利于康復,ECMO相當于心臟的備用發動機,可以給醫生創造從容救治的時間,為米建這類危重癥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術前有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救治方法,創造了一條“新生之路”。

2012年5月29日,安貞醫院的專家團隊為米建進行搭橋手術,在專家們的全力救治下,手術非常成功,并在手術第二天就撤除了他身上的ECMO設備。經過三天的休整,米建從ICU轉到普通病房,呼吸機也順利撤除,至此,米建一波三折的“求生之旅”畫上了句號。

米建的搶救過程驚心動魄,安貞醫院的專家們屢屢化險為夷,才讓結局皆大歡喜。康復之后的米建先生表示,正是自己“盲目自信”才將生命置于危險境地,因為父親在50多歲患上冠心病后,順利活到了80多;母親也在較年輕的時候患了病,醫院預估壽命只有20年,后來卻活了40年。所以,他根據身邊的經驗,盲目地以為自己的生命和意志堅強到足以戰勝冠心病,卻害自己身陷危險。其實,以前單位組織爬山的時候,米建就曾發生過心絞痛,只是他自己平心靜氣地呼吸,休息幾分鐘后癥狀就得到了緩解。此后,這種癥狀較輕的心絞痛又發作過幾次,固執的米建一直妄想通過跟心絞痛“較勁兒”,疏通自己已經堵塞的冠脈。就這樣耽誤了好幾年,從2006年初次出現癥狀,到2012年生命遭受威脅,其間有6年的治療時間和機會被白白浪費,早已錯過了最佳診療時間。米建先生提醒廣大患者,自己能重獲健康是家人和醫生為他創造的一個奇跡,而許多與他情況類似的患者卻沒這么幸運,所以,有癥狀早關注,盡快就醫才是硬道理!
如果說米建是“九死一生”,那么接下來的這位名叫徐連富的患者,則是“起死回生”,他的病情比米建的更加嚴重,但在發病之前卻沒有任何明顯的癥狀提示。2017年2月12日,徐連富先生在家樓下修車后,感覺像受了風寒一樣,后背連帶著肩胛骨部位出現疼痛感,這種疼痛持續了一周左右,但他并未在意,也未就醫。直到2月21日,徐連富突然感到胸口產生劇烈疼痛,此時的他喘氣都很困難,忍無可忍到醫院檢查后,被確診為心肌梗死,而此時徐連富也陷入了重度昏迷。由于當地醫療水平的限制,徐連富于2月28日被家人包機送往北京安貞醫院治療,家人的這一選擇,也為徐連富握住了最后一線生機。
從確診到被送進安貞醫院的ICU,徐連富一直處于昏迷狀態。安貞醫院心臟外科危重癥中心的侯曉彤主任說,接診當時不知道徐連富冠脈的情況,只發現他二尖瓣腱索斷裂,需要緊急手術,但由于他的心功能極差,無法承受術前的一系列檢查。在這種緊急時刻,必須使用ECMO輔助才能順利進行治療,用ECMO有兩個目的,第一是通過ECMO了解徐連富當時冠脈的狀況,為他做必要檢查和冠脈造影,找出到底是冠脈的哪一部分發生了阻塞,再由此評估病情和進行搭橋手術;第二目的是保住徐連富的性命,為手術爭取足夠的時間。心外六科的董主任介紹,徐連富先生患有二尖瓣腱索斷裂,二尖瓣相當于心臟內的單向閥門裝置,它保證血液循環一定由左心房向左心室方向流動和通過一定流量,當心室收縮時,二尖瓣會嚴密關閉房室口,防止血液逆流入左心房。二尖瓣有兩個很重要的乳頭肌,乳頭肌是終止于附著于房室瓣尖端的腱索的心肌束組,可以控制瓣膜的開閉,如果損傷的部位累及這兩個乳頭肌,使它們發生壞死,就會造成乳頭肌斷裂,引發急性心肌梗死的機械功能障礙。因此,徐先生的手術極其困難,專家團隊不僅要修復已經堵塞的冠脈,還需要將乳頭肌斷裂造成的二尖瓣反流進行同步修復。

幸運的是,徐連富的手術很成功,但由于手術前長期的心肌梗死和乳頭肌斷裂,造成的心臟損傷比單純的急性心梗更為嚴重,心肌在術后無法立刻恢復供血和機械活力,必須依賴體外膜氧合(ECMO)的輔助,讓心肌細胞逐漸恢復收縮,恢復心臟功能。
專家提醒:冠心病不是都有癥狀!
侯主任介紹,冠心病的表現形式有很多,像徐連富先生這樣的無疼痛的心肌缺血,占了其中的10%~15%。無疼痛的心肌缺血,就是患者心肌缺血發生的時候,自己卻沒有明顯感覺,等到真正疼痛難忍時,急性心肌梗死已經悄無聲息地發生了。對于冠心病來說,造成冠狀動脈狹窄或梗死,并不單純地取決于斑塊的大小,同時也取決于斑塊的性質。如果斑塊是一個穩定型的斑塊,患者可能不會有急性冠狀動脈梗死;但若斑塊不穩定,斑塊尖端的“帽”一旦發生破裂,可能造成整個血管的堵死,引發大面積的急性透壁心肌梗死。所以,任何心臟問題都不可掉以輕心,一旦出現心臟不適,請盡快就醫,為自己爭取救命的“黃金時間”。
(編輯? ? 姚宇澄)